- ISBN:97875126870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1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12687059 ; 978-7-5126-8705-9
内容简介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写作的自传散文。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本书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后两记早已亡佚,现存的经考证系后人伪作。全书语言不加雕饰、质朴清新,颇得自然之趣。为了解决现代读者的文言文障碍,本书对原文做了准确全面的注释以及通俗易懂的白话,既拓展了文言的意境,却又不失原文的优雅别致。
目录
目 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节选
卷一 闺房记乐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1),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2),居苏州沧浪亭畔(3),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4),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5)。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6),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7),稍识之无(8),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9)。 【注释】(1)乾隆癸未:乾隆二十八年,即1763年。 (2)衣冠:本义是衣服和帽子,这里借指搢绅、名门世族。 (3)沧浪亭:地名,在江苏省吴县城内。本为五代吴越钱氏广陵王元璙的别圃,宋苏舜钦得之,始筑沧浪亭,为吴中名胜之一。 (4)事如春梦了无痕:原句为“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出自苏轼的《女王城和诗》,当时他被贬居黄州,但此诗表达了苏轼豁达的胸怀。 (5)彼苍:苍天。 (6)《关雎》:《诗经.周南》篇名。为《诗经》的首篇。 (7)失学:失去就学的机会。 (8)之无: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9)责:要求。垢鉴:脏镜子。这句话表示谦虚,意思是从沾满灰尘的镜子里寻求明亮。 【译文】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仲冬十一月二十二日,正是太平盛世,我家又是名门世族,住在苏州沧浪亭畔,上天对我的厚待,可以说是备至了。苏东坡说过“事如春梦了无痕”,如果不记下来,难免辜负了上天的厚待。因为想到《关雎》列于《诗经》三百篇之首,所以我也将夫妇之事列于文章的首卷,其他依次记述。惭愧的是我少年时就失去上学机会,识字不多,只是记录当时的实情实事罢了,如果一定要考订文章的文法,那就是从沾满灰尘的镜子里寻求明亮了。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记载。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