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公论教材

包邮张志公论教材

¥63.4 (8.1折) ?
1星价 ¥63.4
2星价¥63.4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73464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2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107346477 ; 978-7-107-34647-7

内容简介

张志公(1918-1997),河北省南皮县人,1918年11月生于北京。我国有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并先后任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中央常务委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曾被委派或聘请担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还担任过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顾问等。曾发起并组织成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简称“全国中语会”,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先后担任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理事长等职务。
对这大量的著述进行爬梳整理,我们会发现先生对教材建设有三方面主要贡献,《中国教材研究文库 张志公论教材》也据此分为三编。编“课程与教材”是先生对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范围涉及语文、英语、俄语等不同学科,从课程内容到教材编写体例、原则等都有阐发。在这一编里,读者也自然会关注到,先生的很多论述往往是将课程、教材、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比如当我们看到《语文教学需要大大提高效率》《汉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样的题目时,其中的“语文教学”多数情况下并非是指或仅指课堂教学,而更多指向课程建设。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在先生那个时代,国内的课程研究还没有那么精细,加之课程、教材、教学、教法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这些内容常常交织在一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第二编“学科教材编写”可以大略展示先生多学科的教材编写实践:就中小学来说有语文、英语、俄语教材;就成.人来说,有广播电视大学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以及一些社会普及性学术读物;另外也有与教材建设相关的语法教学系统的研制,这也是先生对中学语文教材中语法内容编写的主要贡献。因这些教材基本都是先生主持编写的,所以这一编主要收入了这些教材的编写说明或阐述这些教材特点的文章,有的还附了目录,从中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理念。第三编“传统语文教材论”是先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花大力气也有特色的研究内容,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这部分收录的除了相关论文,主体是《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的内容,包括古代各种有影响的识字教材、阅读训练教材等,对其版本、内容及编法的得失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论述,让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传统语文教材的基本面貌。

目录

**编 课程与教材
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
说工具
语文教学需要大大提高效率
——泛论语文教学科学化和进行语文教学科学研究的问题
再谈语文课的几个问题
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
谈谈单元教学
汉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现代汉语》统编教材审稿会上的发言
新编中学外语课本所体现的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
中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未来
谈教材和教师
——《初中英语教材分析与研究》序

第二编 学科教材编写
《简述》前言
初级中学汉语课本及教学参考书编写说明(附简要目录)
《语法学习讲话》再版序言(附目录)
谈《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谈谈中央电大《现代汉语》教材
《现代汉语》再版前言
中学英语课本及教学指导书编写说明
俄语学习的目标及主要内容(附《怎样学习俄语》目录)
中学俄语课本及教学指导书编写说明
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编写说明(附目录)
关于教材的编写和实验
编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要重视汉语的特点

第三编 传统语文教材论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序和结语(附目录)
我和传统语文教育研究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导言
(附目录)
集中识字教材种种
结合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而使用的识字教材
阅读训练教材种种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教材研究文库 张志公论教材》:  我在多处多次讲过(口头上讲,书面上写),汉字这种文字体系有它的优越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不能废除,也废除不了的,因此必须教,必须教好(现在还不够好)。既在多处有文字的东西发表,这里就不再重复论证了。但是仅从教育的角度讲(撇开信息处理和国际文化交流那些问题不谈),初学阶段难,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大问题。所谓“初学阶段”,我指的是学会1000字以内。在这个阶段内,认识不易,理解记忆不易,书写更是十分困难,所以教学进度很慢。1000是个约数,不是绝对数。把界限定在这里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用1000个左右的字所能组成的书面语言还是极简单的,极贫乏的,和五六周岁或六七周岁的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差距很大。这种简单贫乏的书面语言所能提供的内容,远远低于儿童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求知愿望,远远不能满足儿童的需要。这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极为不利的。而另一方面,汉字在学习上的有利因素,至少要到学会1000个字以上才能逐步发挥出来,真正学会、学好2000多个字,有利因素才会充分地得到发挥。这2000字以内,特别是1000字以内的这个初学阶段怎么办,是若干世纪以来,直到今天,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殚精竭虑寻求解决办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1984年11月,我和一位年轻同志齐林在北京的一所小学和上海的两所小学做过一次测试。测试有两三项内容,这里只说主要的一项。我们从小学四年级用的“地理常识”课本中选出一课《首都北京》,从四年级“自然常识”课本中选出一课《水》,用汉语拼音写出来,拿给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们读(他们学过汉语拼音,但是没学过按词连写,所以我们也是按字拼音的)。给他们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准备,然后指定学生读,他们都能读出来,只是流利程度有差别。然后提出问题要他们回答,都能答出来,并且很有兴趣,很活跃,表明他们读懂了,理解了,而且喜欢读。(测试是完全在“突然袭击”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只先打招呼说,要到学校去,没说去干什么。到了学校之后才说明来意,把测试材料拿出来,请学校领导指定一个班,把任课老师请来,说明测试办法,并且就请任课教师去做,像平日做个小练习一样。这三所小学,只有一所是进行类似黑龙江“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另外两所,一所是重点小学,一所是非重点小学,都是按常规进行教学,没做任何特殊实验。)作为抽样调查,抽样太少,测试方法也过于简单,记录更不详细,所以不足据以得出什么有力的结论。不过,至少提出了一个问题:目前的小学教育是不是把二年级的孩子能理解、能接受而且有兴趣的东西推迟了两年左右才教呢?如果的确有所推迟,是什么原因?是应当推迟?还是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准?还是由于文字障碍?上边说过,我们不能根据这么一次测试得出什么结论。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