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6831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5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030683175 ; 978-7-03-068317-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生物医学、神经科学等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本书内容丰富,可读性较强!
内容简介
经过亿万年进化,生物具有超强视感知能力,尤其是鸟类具有很好的高空高速下的视感知能力。因此,研究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视感知通路的神经信息处理机制,构建信息处理的编解码模型,并以此建立类脑算法,已经被证明是为视觉脑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指引、提高机器视觉系统性能的有效途径。在此思路指引下,本书首先介绍了鸟类脑和哺乳类脑的视觉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学基础,以及视觉神经机制解析与建模基础;然后阐述了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视觉系统工作机理与信息处理机制,重点研究了鸟类视顶盖快速、显著感知神经编码模型,以及鸟类视顶盖神经解码;很后,阐述了类脑智能和算法的认识和创新思路,结合生物视觉信息处理机制,介绍了具有典型意义和标志**进展的几种类脑算法,并初步构建了基于鸟类离顶盖-离丘脑-副视系统协同信息处理机制的大视场小目标检测模型。
目录
前言
第1章 脑的视觉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学基础 1
1.1 鸟类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学基础 1
1.1.1 鸟类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 1
1.1.2 鸟类视觉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3
1.2 哺乳类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学基础 4
1.2.1 哺乳类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 4
1.2.2 哺乳类视觉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5
1.3 总结 6
参考文献 6
第2章 视觉神经机制解析与建模基础 12
2.1 神经信号检测及预处理 13
2.1.1 神经信号的产生 13
2.1.2 神经信号检测 14
2.1.3 神经信号预处理 17
2.2 神经编/解码理论基础 23
2.2.1 神经编码—发放率与Spike统计特性 24
2.2.2 逆相关与视觉感受野 30
2.2.3 其他编码分析方法 32
2.2.4 神经解码 36
2.3 神经元建模基础 38
2.3.1 线性-非线性-泊松模型 38
2.3.2 广义线性模型的理论框架 39
2.3.3 神经元建模软件 41
2.4 总结 48
参考文献 48
第3章 鸟类视觉系统工作机理与信息处理机制 52
3.1 鸟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52
3.2 离顶盖通路中的信息传递机理 54
3.2.1 视网膜-顶盖-圆核信息传递机理 54
3.2.2 顶盖与峡核的信息传递机理 57
3.2.3 峡核与视网膜-顶盖-圆核通路的交互 60
3.3 鸟类的显著注意机制 62
3.3.1 生物的视觉显著性 62
3.3.2 自下而上的刺激竞争机制 63
3.3.3 前脑介导的自上而下*高优先级选择 75
3.4 其他机制 78
3.4.1 SGC神经元的运动检测机制 79
3.4.2 SGC独立于定义运动目标的各种提示信息的运动感知 82
3.5 总结 84
参考文献 84
第4章 哺乳类视觉系统工作机理与信息处理机制 91
4.1 哺乳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91
4.1.1 皮层下通路 92
4.1.2 皮层视觉通路 93
4.2 视觉信息处理机制 94
4.2.1 视觉注意机制 95
4.2.2 稀疏编码机制 98
4.2.3 目标不变性表征机制 100
4.3 初级视皮层小世界连接的神经元集群响应机制及量化框架 104
4.3.1 小世界连接的集群响应量化框架构建原理 104
4.3.2 典型视觉刺激的电生理实验设计 110
4.3.3 小世界框架在V1区集群信息表征上的有效性验证 111
4.4 初级视皮层“广义线性-动态小世界”集群编码模型 119
4.4.1 “广义线性-动态小世界”集群编码模型的构建原理 120
4.4.2 模型的实现步骤 124
4.4.3 模型参数的确定 128
4.4.4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133
4.5 总结 138
参考文献 138
第5章 鸟类视顶盖快速、显著感知神经编码模型 143
5.1 信鸽视顶盖神经元的空间模式信息快速编码机制 143
5.1.1 神经元响应的信息论分析 145
5.1.2 FSL的建模 146
5.1.3 结果分析 150
5.1.4 讨论 156
5.2 信鸽视顶盖神经元的快速显著感知编码机制 157
5.2.1 双高斯差模型 159
5.2.2 基于极大似然函数的GLM模型 160
5.2.3 实验结果分析 163
5.2.4 讨论 172
5.3 总结 173
参考文献 174
第6章 鸟类视顶盖神经解码 177
6.1 视觉刺激模式设计 177
6.2 基于局部场电位的神经信息解码 179
6.2.1 局部场电位特征提取 179
6.2.2 局部场电位神经信息解码模型的建立 181
6.2.3 自然图像重建参数的选择 182
6.2.4 基于局部场电位的自然图像信息解码 184
6.3 基于动作电位的神经信息解码 185
6.3.1 动作电位特征提取 185
6.3.2 解码模型的建立 186
6.3.3 图像重建参数的选取 188
6.3.4 基于动作电位的自然图像信息解码 194
6.4 总结 197
参考文献 198
第7章 生物视觉机制启发的类脑算法及应用 199
7.1 类脑智能和算法引论 199
7.2 脉冲神经网络及应用 202
7.2.1 脉冲神经元模型 203
7.2.2 基于脉冲的神经编码 204
7.2.3 脉冲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206
7.2.4 脉冲神经网络应用举例 212
7.3 经典哺乳类动物脑启发算法及应用 215
7.3.1 稀疏编码网络 215
7.3.2 卷积神经网络 220
7.3.3 循环神经网络 224
7.4 鸟类离顶盖机制启发下的运动检测算法 228
7.4.1 运动物体的局部速度计算模型 229
7.4.2 鸟类离顶盖通路启发下的全局运动检测算法 230
7.5 基于鸟类离顶盖-离丘脑-副视系统协同信息处理机制的大视场小目标检测模型 237
7.5.1 基于鸟类离顶盖、离丘脑、副视系统信息处理机制的目标识别框架 237
7.5.2 大场景小目标实验和结果 243
7.5.3 结论 249
7.6 总结 250
参考文献 250
节选
第1章 脑的视觉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学基础 脑是所有脊椎动物和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区域,从喙部到尾部依次为前脑、中脑和后脑[1]。 脑的首要功能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躯体感觉等从外部世界提取生物所需信息来指导其行为,这些感知信息通过丘脑中转到大脑皮层,然后与生物生存密切相关的要素进行整合[2],从而获取有关外部环境信息。 视觉被认为是大部分脊椎动物*重要的感觉[3]。视觉系统通过其外周感知器官—眼睛接收外部世界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刺激,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信号,经视觉系统各级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体验。本章将分别对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学基础进行阐述。 1.1 鸟类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学基础 1.1.1 鸟类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 经过长达1亿多年的进化,鸟类脑组织结构进化为前脑(cerebrum)、中脑(midbrain)、丘脑(thalamus)、小脑(cerebellum)、后脑(hindbrain)和延髓(spinal cord)[4],如图1-1(a)所示。在鸟的脑组织结构中,视觉系统占据主要地位,其主导控制着鸟类转向、进食和防御等行为[5]。基于鸟类视觉系统解剖学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将其分成三条相对独立的视觉通路,即离顶盖通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视顶盖(optic tectum,TeO)-圆核-外纹体]、离丘脑通路(视网膜-丘脑主视核-视丘通路)和副视系统(视网膜-基底视束核或扁豆核通路)[6-8]。 离顶盖通路接收对侧视网膜输入的视觉场景信息,依次经过视顶盖、圆核的处理并*终投射到外纹体,如图1-1(b)红色信息流所示[9]。该通路中的视顶盖与哺乳类动物的上丘同源,体积较大,显示出该通路在视觉信息处理中的主导地位[5]。鸟类视顶盖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从浅到深可以分为15层),来自视网膜的输入(即由RGC轴突传递的视觉信息)拓扑对应地投射到视顶盖的浅层[6](图1-2),其深层接收来自视顶盖浅层、视顶盖下峡核和前脑的输入[10]。位于视顶盖深层的神经元将视觉场景中显著目标的信息上行传输到圆核[11],虽然视顶盖与圆核之间没有明显的拓扑对应关系,但是圆核的不同区域能对场景目标的多个视觉特征通道信息进行并行处理[12-14]。 图1-1 鸟类脑的基本结构 图1-2 视网膜-OT拓扑映射图[6](TeO = 视顶盖;CB = 小脑;Te = 端脑;M = 延髓) 离丘脑通路同样接收对侧视网膜传递的视觉信息,如图1-1(b)中蓝色信息流所示。与离顶盖通路不同,该通路主要接收侧向视野对应的场景信息[10],视觉信息通过丘脑主视核的中继,上行传输到高级视觉中枢—视丘中,其中丘脑主视核和视丘分别与哺乳动物的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简称外膝体)和初级视皮层同源[6]。 鸟类视觉系统中,存在一个专门分析由自身运动导致的全场运动光流的视觉通路—副视系统[15-17]。如图1-3所示[18],鸟类副视系统由视网膜、基底视束核和顶盖前扁豆核组成[19, 20]。其中,基底视束核接收来自视网膜移位细胞输入的视觉信息[21, 22],而扁豆核同时接收RGC和视网膜移位细胞的输入[23, 24]。 图1-3 副视系统[18] 1.1.2 鸟类视觉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1)离顶盖通路 鸟类视网膜包含多种类型的神经节细胞,分别对亮度、颜色和运动等视觉刺激进行处理[25-27],处理后的视觉信息全部经由细胞轴突输出到中脑目标核团[28-30]。作为接收视网膜传递视觉信息的主要核团,视顶盖中的神经元对多种视觉信息敏感[31-35]。对鸟类视顶盖的相关损毁实验证明其参与对颜色和目标的辨识[36]。另外,该通路对视觉空间中的运动目标较为敏感[37-39],并且视顶盖中存在向脑干的下行投射[10, 14],能够启动眼球运动和相关应急响应[40]。此外,视顶盖和顶盖下峡核组成的中脑网络参与了生物视觉显著性的调控[41-43]。 综上,鸟类的离顶盖通路在目标信息编码、视动控制和显著性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启动躲避或者捕食等行为,对鸟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2)离丘脑通路 解剖学和行为学实验表明,离丘脑通路仅接收视网膜输出信息的一小部分,损毁该通路对鸟类视觉分辨任务影响较轻[10, 36, 44, 45]。摧毁实验也表明该通路对大场景下的模式识别具有重要作用[46-48],同时其还参与生物的逆转学习过程[49, 50]。此外,离丘脑通路参与了鸟类自身运动及空间朝向行为相关的检测[46, 51]。 3)副视系统 大量研究证实副视系统参与光流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并且能够产生视动反应来控制姿态和眼球运动,即通过眼球的补偿运动稳定视网膜上的物像[24, 52-54]。 1.2 哺乳类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学基础 1.2.1 哺乳类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 哺乳动物的脑是一个结构复杂、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中枢系统,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端脑(大脑)、间脑、小脑、中脑和后脑五部分。中脑和后脑(脑桥、延髓)统称为脑干。各个部分分布着很多由神经细胞集中而成的神经核或神经中枢,并有大量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束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在形态和机能上把中枢神经各部分联系为一个整体[55-58]。 同鸟类类似,基于解剖学上的投射关系和功能上的分析,哺乳类也包含三条主要视觉信息加工通路:上丘-皮层通路、外膝体-皮层通路和副视系统,它们分别对应鸟类动物的离顶盖通路、离丘脑通路和副视系统[7, 53](图1-4)。 图1-4 鸟类和哺乳类三条视觉通路 鸟类和哺乳类的视觉通路虽存在对应关系,但其解剖结构并不相同。一直以来,哺乳类的离丘脑通路都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如图1-4所示,离丘脑通路接收视网膜输入的视觉场景信息,经过外侧膝状体的处理并*终投射到皮层[53]。视网膜位于眼睛内层,呈现多层的网状结构,从组织学上可分为10层[59-63],其结构极为复杂,从外到内依次是由五类神经元排列的感受器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构成的。每层不仅有多种细胞,层与层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突触联系,此外,视网膜各种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涉及几十种神经递质,故视网膜也被称为外周脑[64]。外侧膝状体位于后丘脑,由浅灰层、中灰层、深灰层构成[65-70],主要负责视觉信息中继传递,其神经元的生理特性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类似[71]。视皮层作为视觉信息的中央处理器,参与视觉的认知[72-78]。猴的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显示,至少有35个皮层区域与视觉功能相关[79]。 哺乳类上丘-皮层通路与鸟类离顶盖通路同源,包括上丘、顶盖前区、丘脑枕等核团[80]。同视顶盖类似,上丘也为分层性结构[81, 82],但是从解剖学上看,视顶盖外观膨大,分为15层,而上丘只有4层。顶盖前区位于上丘的前部,与间脑的后部联合衔接。丘脑枕是丘脑后部*大的核团,在灵长类得到充分的发育,与颞叶、枕叶、顶叶有往返性联系,主要联系顶叶的后部和枕叶的前部,前者是顶下小叶,后者是枕前叶,二者参与视觉相关的空间定位和认知过程[64]。 1.2.2 哺乳类视觉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视觉信息传递有三条不同的通路:**条是离丘脑通路,从视网膜的视神经束经外侧膝状体到视觉皮层,形成视觉。第二条是离顶盖通路,视网膜视束的一小部分分支达上丘和顶盖前区,再发出纤维支配眼睛的运动(如瞳孔反射和头眼定向运动)。视觉的运动传递通路通过丘脑枕换神经元后也把信息传递到视觉皮层。第三条是副视系统,视神经束的更小部分分支入下丘脑,支配视交叉上核,调制生物节律[64]。 1)离丘脑通路 视觉的感觉传递通路(简称离丘脑通路)是指从视网膜,经过外侧膝状体把视觉信息传递到视觉皮层的通路。经由视神经(optic nerve)的传导,来自双侧的视网视觉信息在视交叉(optic chiasm)汇合,分别传入两侧的视束(optic tract)。此后,和视知觉有关的部分进入外侧膝状体,另一部分进入其他各个核团。LGN进一步将信息传入初级视觉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也称V1),并广泛投射到腹侧通路(ventral pathway)和背侧通路(dorsal pathway),由此开始大脑皮层对视觉信息的处理[83-87]。 2)离顶盖通路 离顶盖通路是指支配眼球运动和调节透光成像的神经途径。视束的一小部分分支达中脑的上丘和顶盖前区,然后从后者再发出纤维支配眼睛运动。此外,视觉的运动信息还通过丘脑枕换神经元后“告诉”视觉皮层。视觉皮层也有下行纤维达上丘和前顶盖。前顶盖(pretectum)控制虹膜活动,以调整瞳孔大小。光照信息首先经由前顶盖进入动眼神经副核(Edinger-Westphal nucleus,这一核团也控制睫状肌调整晶状体形状),传入动眼神经(cranial nerve Ⅲ),借此控制睫状神经节并调控瞳孔大小。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通路控制无意识的眼动和头部运动,自动把视线对准视野中有意义的目标,使之落入中央凹[88, 89]。 3)副视系统 副视系统始于视神经束更小部分的分支,这部分纤维入下丘脑,支配视交叉上核。下丘脑(hypothalamus)中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节律控制核团)接收来自一种特殊神经节细胞—内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ipRGC)的信息,控制昼夜节律。尽管ipRGC是一种神经节细胞,它和锥/杆细胞一样拥有一种感光素,称作视黑素(melanopsin)。因此,感光细胞退化的哺乳动物也能维持昼夜节律。 1.3 总 结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生物形成了无比优越的视觉系统,本章仅涉及鸟类和哺乳类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学基础相关的研究结果。具体地:鸟类视觉系统包含三条相对独立的视觉通路:离顶盖通路(视网膜-视顶盖-圆核-外纹体)、离丘脑通路(视网膜-丘脑主视核-视丘通路)和副视系统(视网膜-基底视束核或扁豆核通路)。哺乳类也包含三条主要视觉信息加工通路:上丘-皮层通路、外膝体-皮层通路和副视系统,它们分别对应鸟类的离顶盖通路、离丘脑通路和副视系统。鸟类的离顶盖通路是其主要的视觉信息处理通路,具有对亮度、颜色、运动及视觉显著性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哺乳类的外膝体-皮层通路是其主要的视觉信息处理通路,主要处理视觉的感觉信息。这也是后续章节中将着重涉及的两套视觉通路。
作者简介
师丽,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当选中国仿真学会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获重量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技术、智能控制、故障诊断和精准医疗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负责军口“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30项重量和省部级重点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9项。近五年来以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1篇,出版专著4部。获重量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量精品课程、重量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教学成果4项。
-
全图解零基础word excel ppt 应用教程
¥15.6¥48.0 -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
¥37.4¥68.0 -
零信任网络:在不可信网络中构建安全系统
¥37.2¥59.0 -
硅谷之火-人与计算机的未来
¥12.7¥39.8 -
情感计算
¥66.8¥89.0 -
大模型RAG实战 RAG原理、应用与系统构建
¥69.3¥99.0 -
LINUX企业运维实战(REDIS+ZABBIX+NGINX+PROMETHEUS+GRAFANA+LNMP)
¥52.4¥69.0 -
AI虚拟数字人:商业模式+形象创建+视频直播+案例应用
¥68.2¥89.8 -
LINUX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49.0¥69.0 -
UNIX环境高级编程(第3版)
¥164.9¥229.0 -
剪映AI
¥52.8¥88.0 -
快速部署大模型:LLM策略与实践(基于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
¥56.9¥79.0 -
数据驱动的工业人工智能:建模方法与应用
¥68.3¥99.0 -
深度学习高手笔记 卷2:经典应用
¥90.9¥129.8 -
纹样之美:中国传统经典纹样速查手册
¥81.8¥109.0 -
UG NX 12.0数控编程
¥24.8¥45.0 -
MATLAB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实战(第2版)
¥90.9¥128.0 -
UN NX 12.0多轴数控编程案例教程
¥24.3¥38.0 -
做好课题申报:AI辅助申请书写作
¥48.9¥69.8 -
微机组装与系统维护技术教程(第二版)
¥37.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