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1543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8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101154306 ; 978-7-101-15430-6
本书特色
1. 内容精挑细选。在500多首唐代茶诗中,精挑细选了25首进行讲解。所选茶诗既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也有值得介绍的茶学内容。同时附录了三首同时期的日本茶诗。 2. 名家助力。书前有赵珩先生的序以及几位茶学名家的题词。 3. 语言通俗流畅,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当时的文人创作了很多茶诗,给茶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本书在赏析唐代茶诗的同时,详尽地讲解相关的茶文化知识。中国茶的品格,就藏在历代茶诗当中。有了茶文化的加持,一杯茶汤便有了别样的韵味。
目录
序 / 赵珩 / 1
自序 / 3
凡例 / 11
王昌龄《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 1
无住《茶偈》 / 15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 24
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 36
刘长卿《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 / 47
袁高《茶山诗》 / 59
顾况《过山农家》 / 70
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 80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 / 92
刘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 104
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 115
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 125
裴度《凉风亭睡觉》 / 135
鲍君徽《东亭茶宴》 / 147
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 / 158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 170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 180
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 191
从谂《十二时歌》(选其四) / 203
李德裕《故人寄茶》 / 214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224
杜牧《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 / 236
徐夤《贡余秘色茶盏》 / 246
福全《汤戏》 / 256
齐己《咏茶十二韵》 / 266
附录:日本茶诗三首
嵯峨天皇《夏日左大将军藤原冬嗣闲居院》 / 277
惟良氏《和出云巨太守茶歌》 / 285
岛田忠臣《乞滋十三摘茶》 / 294
节选
杜牧《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 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 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 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一 众所周知,陆羽是茶圣。 罕为人知,杜牧是茶仙。 当然,这二人的“名号”得来的方式不同。 陆羽的“茶圣”,由后人尊奉而来。 杜牧的“茶仙”,是自己加封而得。 这一切,还得从他的茶诗《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讲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县人。由于前有大诗人杜甫,所以后人就称其为“小杜”。中国文化传统中,这样以“小”冠名的人物可是不少,例如《三国演义》中,勇冠三军的“小霸王”孙策;再如《水浒传》中,百步穿杨的“小李广”花荣;又如《雍正剑侠图》中,神机妙算的“小诸葛”田芳等。 这些人物的绰号中有个“小”字,不见得是他们本领稍逊一筹,只是由于他们年代较晚,冠以前人的姓氏名号,证明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杜牧与杜甫,就不简单是姓氏相同而已。老杜(杜甫)与小杜(杜牧),都是唐代成就斐然的大诗人,文学造诣上也可说各有千秋。杜牧有“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a的诗句,可见他非常熟悉与欣赏杜甫的诗歌。 当然,杜牧的诗在色彩上更明丽些,语脉上更流畅些,语词节奏上更疏朗些。杜牧和杜甫比起来,的确给人以一种少年人“风调高华”对成年人“深思熟虑”的不同感觉,所以“小杜”的称谓,显得尤为贴切。 诗人的文风,大都与人生经历相关。杜牧出身的京兆杜氏,是魏晋以来数百年的高门望族。唐朝人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由此可见其家世显赫。论到京兆杜氏这一家的世系,应当追溯到西汉御史大夫杜周。杜周本居南阳(河南南阳市),以豪族迁徙于茂陵(陕西兴平市西北),子延年,又迁于杜陵(西安市南)。他的子孙,在汉、魏、晋诸朝世代为官,如东汉的杜笃、西晋的杜预等。论起这一点来,他与杜甫同是杜预的后裔,不过支派相去很远了。杜甫是杜预的儿子杜耽之后,而杜牧这一支则出于杜预的少子杜尹。 杜牧的祖父杜佑,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大约比茶圣陆羽小两岁。他在德宗末年为宰相,顺宗、宪宗两朝相继在相位,拜司徒,封岐国公。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这一年他的祖父杜佑六十九岁,正是高居相位之时。在杜牧十岁之前,家庭条件都十分优渥。他的祖父杜佑自淮南节度使入朝为相,历相三帝,资望很高。杜牧的伯父与父亲也都做官,家族一时贵盛无比。 杜家的宅第在长安安仁里,即是安仁坊,在朱雀门街东**街,从北第三坊,正居长安城的中心。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所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即指此宅。杜家不仅在城中心拥有豪宅,在长安城南三十多里的樊乡还有别墅。这里有一条小河,名樊川,流入潏水。后来杜牧的别号樊川居士,就是由这座家族别墅而来。 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随着祖父与父亲的相继去世,杜牧十岁后的生活状况急转直下,可以说大不如前了。好在杜牧发奋学习,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时年二十六岁。唐代以科举取士,科目繁多,主要的是明经与进士两科,而进士科尤其为当时人重视。进士每年考一次,应考者有时多至上千人或八九百人,只取录二三十人,*多四十多人。取中进士者非常荣耀,仕宦的前途希望很大,谓之“白衣公卿”。不过,大官的子孙可以凭借门荫得官,并不一定走考试的道路。杜牧的祖父杜佑,两位伯父杜师损、杜式方,父亲杜从郁,以及堂兄杜诠、杜悰等,都是以门荫补官,但是杜牧与众不同,他是靠参加进士考试而步入仕途。按现代的眼光考量,杜牧虽然是个官三代,却也算自食其力白手起家了。 当然,杜牧的官场生涯也并不顺利,他中进士后,曾任弘文馆校书郎,后来又曾去藩镇当过幕僚,也做过黄州、池州、睦州的刺史。唐宣宗大中年间,回长安城任司勋员外郎。那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归吏部尚书领导,主管官员的勋绩。这一年,杜牧已经四十七岁了,比起他的祖父,杜牧在政坛上可谓是毫无起色。 其实诗人的宦海沉浮,也是常有的事情,不管是贬官发配,还是封侯拜相,对于今人似乎都无太大意义。但是起起伏伏的。人生遭遇,却一定会深刻影响诗人的精神世界,或乐观,或悲观,也都由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而来。从而,诗人的经历,便成为我们解读茶诗的钥匙。 二 题目里的“茶山”,指的是顾渚山,也就是唐代贡茶的产地。唐代前期的皇帝,并没有把茶视为饮料,而更多将其作为治疗“风疾”与“头疼”的药物。所以诸位查遍了史书,也看不到唐太宗李世民品茶的记录。 久而久之,贡茶成为一种制度。由于顾渚山,位于唐代浙西道中部常州、湖州交界的地方。所以贡茶一事,是由常州、湖州二刺史共同监造,再总之于浙西观察使后奉进宫廷。白居易“盘下中分两州界,灯下各作一家春”两句,说的就是常州与湖州共同负责制作贡茶之事了。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夏,杜牧迁官为吏部员外郎。唐代吏部员外郎有二员,其一掌判南曹,审查每年选人解状簿书、资历考课,杜牧所迁的正是此职,是员外郎中比较重要的。但是杜牧三次上宰相启,请求外放为湖州刺史。 这一次杜牧请求出守湖州,连上三启,情辞恳挚。唐朝士大夫做官,重内轻外,以为京官清要,愿做京官而不愿做外官,但是杜牧独以京官而力求外放,他是为了解决经济负担问题,有不得已之苦衷。宰相了解这些情况,所以允许外放他为湖州刺史。 杜牧屡次上书给宰相,请求外放,表面上是提出经济的原因,但是骨子里还可能另有隐衷。杜牧自大中四年秋到湖州作刺史,大中五年秋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便又回了长安。所以满打满算,杜牧在湖州刺史任上不过一年而已。但就在这一年间,杜牧就留下了好几首茶诗,由此可见,茶事活动成了杜牧湖州生活的主题之一。 诗人在题目中,说自己如今“病不饮酒”了。可实际上,杜牧在湖州留下的这几首茶诗,却几乎篇篇有酒,例如《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中,有“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两句;《茶山下作》中,有“把酒坐芳草,亦有佳人携”两句;《题茶山》中,有“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两句。不知道是不是酗酒过多,以至于到后来真的“病不饮酒”了。 三 **部分,“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讲的是茶山景色。 如前文所述,杜牧在湖州刺史任上,工作之一便是督造贡茶。但是由于顾渚山的特殊地理位置,贡茶事务却是由湖州刺史与常州刺史两位地方官负责。其实不管是湖州还是常州,敬献的都是名为紫笋的蒸青绿茶。恐怕唐天子,也未见得就品得出多大差别。但是在湖州刺史与常州刺史看来,天子如果率先喝到了自己境内的茶,那可是无上光荣了。所以,湖州与常州是一种竞争关系。两家刺史都争分夺秒地抢运贡茶,以求在皇帝面前有所表现。 杜牧,自然不是谄媚之人,但对于贡茶之事,他也绝不敢懈怠。即使你落后于常州刺史,但湖州贡茶进京也绝不可太晚。因为皇帝在清明宴上,必须要尝到当年的新茶。 所谓清明宴,即是寒食宴。原来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尚未明确分开。清明时节皇帝赐宴,是唐代后期的宫廷宴会习俗之一。扬州大学的周爱东老师,是我的好友,他曾写过一篇论文,专门分析唐代清明宴上用茶除了陆羽等人的推荐外,或许也与寒食节禁火以及吃青绿色食物的习俗有关。唐代的茶俗,是将蒸青茶碾碎后煎煮,茶汤的确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卢仝“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a两句,描述的就是唐代茶汤的样子。现如今过寒食节,还常常要吃碧绿的青团。经周爱东老师启发,我想青团之外,不妨再配一碗抹茶。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地道的大唐习俗。 闲话少叙,书归正文。杜牧这里的“十日清明前”一句,说的便是将湖州贡茶急送京城,以供清明宴上使用。呈送贡茶入京,是一件荣耀的事情,所以不仅要吹吹打打,连运送的船只也需装饰一番。 杜牧作为地方长官,亲自上船相送。画船开动,两岸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清明之前,江南风光正美。秀丽奇骏的山川,绵密细腻的白云,波光粼粼的溪水,年轻靓丽的美女。短短十个字,将周遭美好的景物描述殆尽。这便是汉语的能耐,更是诗歌的魅力。 第二部分,“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讲的是作者心态。 杜牧爱花,却又怕花绽放。他在湖州任上曾作《和严恽秀才落花》一诗,其中便有“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两句。花不开,则无趣,花全开,又易损。天全阴,则压抑,天全晴,又太晒。杜牧登船这一天,花是欲开未开,天是半阴半晴,一切都是刚刚好。 通过这首茶诗中的语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心情的愉悦。的确,湖州不但富庶,而且风景优美,人物俊秀。中唐时,湖州出过一位著名的文人沈亚之,杜牧到湖州时,又有后进诗人严恽等人。杜牧凭吊先贤,结识新友,这一年的诗兴是相当好的。 大中五年暮春,杜牧进顾渚山督造贡茶之余,便到旁边的明月峡游玩。看到了美景,他不由得诗兴大发,竟然顺手在村舍门扉上题了一首诗。其文如下: 从前闻说真仙景,今日追游始有因。 满眼山川流水在,古来灵迹必通神。 宋朝苏舜钦的祖父苏国老作乌程县令时,听说杜牧有此题字,托人取来,奉为传家之宝,一直到他的曾孙苏泌,仍然保存,曾拿出给王得臣看,字体遒媚,隐出木间,是稀世的墨宝。此事载于王得臣《麈史》卷中“武功苏泌进之”条,成为一段文坛美谈。 大中五年秋,杜牧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不久,他离开湖州赴长安就职,在旅途中,杜牧写下了《途中一绝》,其文如下: 镜中丝发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 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 我们惊奇地发现,刚刚离开湖州,杜牧诗歌的调性马上变得阴郁起来。从仕途上来讲,他由吏部员外郎外放为湖州刺史,这次又内调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职是升了。但是杜牧并不看重,认为这还是同已往一样,官场照例的浮沉而已,所以明明是升官赴京,而他却说是“流落西归”。至于“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两句,又蕴藏着激壮不平的情思。 至于本诗*后“谁知病太守”一句,也并非是虚言。这时的杜牧,确实已经是体弱多病。写下这首茶诗仅一年之后,杜牧在长安得了重病,不久即死去,享年五十岁。 杜牧才情横溢,生平所作诗文很多。大中六年冬病重时,杜牧强打精神检阅了一遍,随即烧掉了大半,*终留下来的诗文,不过十之二三而已。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至今仍可看到关于湖州茶事的诗文四首,即《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茶山下作》《题茶山》以及《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与茶相伴的日子,是杜牧人生中一段别样的时光吧。
作者简介
杨多杰,自媒体 “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历代茶文献及茶 文化课程教学。 “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中央电视台《味道》栏目顾问、北京 人民广播电台《吃喝玩乐大搜索》常驻嘉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月吃越美》常驻嘉宾。 已出版作品:《茶经新解》《茶经新读》《中国名茶谱》等。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7.7¥46.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7.2¥28.8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5.7¥58.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53.0¥68.0 -
经典常谈
¥4.3¥14.8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24.4¥58.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9.5¥29.8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溥仪偷运国宝
¥6.7¥26.0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平装)
¥9.6¥25.0 -
东瀛印象记
¥12.3¥35.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9.6¥3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8¥25.0 -
文史足徵录
¥16.2¥49.0 -
北欧神话
¥24.9¥58.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6.0¥39.0 -
庄子
¥9.0¥2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5.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