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30736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49页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63073634 ; 978-7-5630-7363-4
本书特色
本研究基于皖中F县的个案研究,考察该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以市场机制、行政机制、社会机制等多维互构分析框架,系统性反思了该县乡村教育转型的发生机制、演化过程及其实践逻辑,总体性审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转型的现实样态及其实践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考察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的实践逻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使得乡村中小学面临“生源挤压”困境, 为了应对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等问题, 以积极回应保障学生就近就地享有高质量教育为目标的政策体系, 并通过适度有序的“撤点并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同时, 以“少年宫下乡”与学生寄宿制为代表的社会参与体系也是构建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域校际资源的均衡配置呈现”多维互构”的实践逻辑。考察新型城镇化驱动下乡村教育转型的社会动因, 揭示农村校舍“空心化”和城镇学校“大班额”并存等县域校际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结构性原因,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高效资源配置体制机制, 成为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乡村变迁
二、乡村教育变迁
三、乡村教育实践主体
四、国内外相关理论
五、简要评述与研究视角
第三节 研究个案描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核心概念、章节安排与研究创新
一、核心概念
二、章节安排
三、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变迁的样态
**节 新型城镇化的变迁
一、从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
二、转型中的县域城镇化
第二节 乡村社会的变迁
一、乡村社会人口结构的变迁
二、乡村社会生计模式的变迁
第三节 乡村教育的历史变迁
一、20世纪90年代乡村教育的样态
二、21世纪以来乡村教育的变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市场机制:人口流动与生源挤压
**节 人口流动与家庭教育类型
一、留守家庭
二、随迁家庭
第二节 人口流动与学校教育类型
一、留守型学校
二、随迁型学校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乡村教育生源挤压
一、生源挤压的生成机制与实践逻辑
二、生源挤压的影响形态与作用路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行政机制:撤点并校与乡村教育都市化转型
**节 撤点并校的基层实践
一、撤点并校的历史沿革
二、撤点并校的政策实践
第二节 撤点并校与学校教育的影响机制
一、乡村师资结构
二、教育实践模式
第三节 乡村教育都市化转型与家庭教育的影响机制
一、家庭结构“半留守化”
二、抚育模式多元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机制:乡村教育能动性回应
**节 学校教育的制度衔接
一、少年宫下乡
二、教师公寓制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功能替代
一、学生寄宿制
二、校园餐桌制
第三节 倒逼机制的运作逻辑
一、乡村教育能动性回应动力体系
二、乡村教育能动性机制运作逻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维互构”:乡村教育的变迁机制
**节 乡村教育结构转型与功能变迁
一、转型中的乡村教育
二、“离农”抑或“为农”:乡村教育变迁之争
第二节 乡村教育变迁的机制分析
一、市场机制下的“生源挤压”
二、行政机制下的“都市化转型”
三、社会机制下的“能动性回应”
第三节 乡村教育变迁的“多维互构论”
一、乡村教育变迁的社会学意涵
二、乡村教育变迁的多维互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节 结论
一、乡村教育变迁的实践逻辑
二、多维互构论
第二节 讨论
一、展望
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乡村变迁
二、乡村教育变迁
三、乡村教育实践主体
四、国内外相关理论
五、简要评述与研究视角
第三节 研究个案描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核心概念、章节安排与研究创新
一、核心概念
二、章节安排
三、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变迁的样态
**节 新型城镇化的变迁
一、从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
二、转型中的县域城镇化
第二节 乡村社会的变迁
一、乡村社会人口结构的变迁
二、乡村社会生计模式的变迁
第三节 乡村教育的历史变迁
一、20世纪90年代乡村教育的样态
二、21世纪以来乡村教育的变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市场机制:人口流动与生源挤压
**节 人口流动与家庭教育类型
一、留守家庭
二、随迁家庭
第二节 人口流动与学校教育类型
一、留守型学校
二、随迁型学校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乡村教育生源挤压
一、生源挤压的生成机制与实践逻辑
二、生源挤压的影响形态与作用路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行政机制:撤点并校与乡村教育都市化转型
**节 撤点并校的基层实践
一、撤点并校的历史沿革
二、撤点并校的政策实践
第二节 撤点并校与学校教育的影响机制
一、乡村师资结构
二、教育实践模式
第三节 乡村教育都市化转型与家庭教育的影响机制
一、家庭结构“半留守化”
二、抚育模式多元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机制:乡村教育能动性回应
**节 学校教育的制度衔接
一、少年宫下乡
二、教师公寓制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功能替代
一、学生寄宿制
二、校园餐桌制
第三节 倒逼机制的运作逻辑
一、乡村教育能动性回应动力体系
二、乡村教育能动性机制运作逻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维互构”:乡村教育的变迁机制
**节 乡村教育结构转型与功能变迁
一、转型中的乡村教育
二、“离农”抑或“为农”:乡村教育变迁之争
第二节 乡村教育变迁的机制分析
一、市场机制下的“生源挤压”
二、行政机制下的“都市化转型”
三、社会机制下的“能动性回应”
第三节 乡村教育变迁的“多维互构论”
一、乡村教育变迁的社会学意涵
二、乡村教育变迁的多维互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节 结论
一、乡村教育变迁的实践逻辑
二、多维互构论
第二节 讨论
一、展望
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乡土中国
¥13.5¥2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文言浅说
¥12.2¥24.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偏见
¥19.0¥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22.6¥36.0 -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
¥5.5¥16.8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