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7106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030710697 ; 978-7-03-071069-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本书适合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在理论上达成了共识,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使教育信息化更好地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仍亟待进一步探讨。 本书以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问题为逻辑起点,深入阐述了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双重维度和分析框架,提出了义务教育信息化IE-CCPO模型,构建了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从而使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这一抽象概念能在实践中予以观察和测度。本书通过义务教育信息化自身均衡和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两个分析框架,对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问题予以了严谨、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本书力求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以为广大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带来启示和借鉴。
目录
序一(司晓宏)
序二(高晶华)
**章 导论 1
**节 均衡:义务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向度 3
第二节 从理论到实践: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 8
第三节 国内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研究的现状分析 8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内容结构 20
第二章 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审视 25
**节 义务教育均衡的理论意蕴 27
第二节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分析 32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属性、核心价值与表现形态 42
第四节 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评价维度与综合分析框架 54
第三章 教育信息化指标与监测方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64
**节 国内外通用的信息化指标与监测方法 64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指标与监测方法 70
第三节 我国教育信息化指标与监测方法研究 77
第四章 县域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84
**节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 85
第二节 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指标构建:IE-CCPO模型 93
第三节 县域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核心要素 94
第四节 县域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98
第五节 县域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指标优化与权重确定 105
第六节 县域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指标内容阐释和指标基准 121
第五章 县域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监测方法及实证检验 125
**节 监测县域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 125
第二节 监测县域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具体方法 128
第三节 县域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监测实证检验 142
第四节 实证检验的结论:三种监测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一致性 160
第六章 结语 162
**节 主要贡献和结论 162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166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167
参考文献 169
附录 173
后记 213
节选
**章 导论 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和教育信息化两个研究领域的交集,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亟待确立的研究方向。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两个不言自明的事实:其一,2000年以来,追求基础教育均衡化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鲜明导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是强劲的国家政策话语,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其二,信息时代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泛在影响日益显著,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事项和内容。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范畴和目的来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其中一项重点任务,通过普及信息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等手段,让每一所学校都能享有优质资源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城乡学校在高质量发展上的“机会均等”。同时,在信息化的视角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题中之义是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些能力通常被视为信息社会的基本能力,即数字化生存能力),实现城乡学生在信息素养发展上的“机会均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这要求我们对教育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举措、路径和实效进行深入研究。简言之,在均衡和信息化的双重视域下,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该命题不仅合乎学科理性,也合乎政策要义。这是本书将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作为核心问题的基本理据。 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问题关涉教育均衡、教育信息化等上位概念。一方面,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教育均衡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这也折射出人们对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的基本诉求。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时空拓展和学习方式优化提供了显而易见的天然优势,这种优势是开放、快捷、泛在等信息技术与生俱来的特质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教育信息化展现出了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光明前景。无论是教育公共政策还是学界研究共识,都将教育信息化视为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重要途径和保障措施。换言之,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相伴共生的关联概念,教育信息化要承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使命,已然成为事实判断。另一方面,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改变信息交互形态的同时,也在改变和重塑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正如人们对现代化的反思那样,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加快了教育变革,但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群体在信息技术使用机会方面也产生了差异和差距,以及在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信息化教学等技术应用技能和效益方面的“新数字鸿沟”(通常把技术使用机会差异称为“**道数字鸿沟”或“技术沟”,相应地把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差异称为“第二道数字鸿沟”或“使用沟”)。教育信息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小和弥合这些差异,避免因技术使用机会和使用能力差距而产生新的教育不均衡现象。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教育信息化自身的均衡,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均衡包括信息技术要素的均衡配置,信息技术要素在其他各类教育要素配置和教育发展全过程中,具有综合性影响。因此,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亟待确立的研究方向,既需要在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的双重视野中完善理论框架,也需要建立有效的方法论体系以指导实践,这是本书写作的逻辑起点。 一切科学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理论总是问答逻辑。 本书以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作为核心问题,进而演绎出了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这两个子问题。显然,开展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研究的核心目的,是使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并能在实践中予以观察和测度。基于这个基本逻辑,本书论述和研究的核心是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问题,并具体指向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指标体系与监测方法两个重点内容(也可视为两个子问题)。下文提及的三个核心问题,均是指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阐释、指标体系构建与监测方法设计这三个问题。 **节 均衡:义务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向度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战略主题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惠性和公益性特征,突出体现了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属性,追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保障教育公平,尤其是入学机会和教育过程公平,这也是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连续出台政策加快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步伐,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将“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2013年,教育部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至2019年12月底,全国累计2767个县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认定,占比达到95.32% ,我国义务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追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嬗变过程,其基本路向是由“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进而走向“城乡一体化”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显然,“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政策目标贯穿始终,均衡政策的内核未曾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均衡的层次、范围及质量要求。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必须大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提升均衡的整体水平,追求更有质量的均衡,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和现代化新要求,这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二、教育信息化是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1996年,我国初步建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CERNET),标志着我国进入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在此后20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不言自明并被广泛认同的理念乃至信条。“让城乡的孩子们共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21世纪初我国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响亮口号,其中均衡和公平的意蕴十分浓厚。由于教育信息化在突破时空限制、优化教学过程、配置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现实情形下,教育信息化给予了广大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莫大鼓舞和激励。这正是基于人们已然建立的普遍信念—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全社会对此也寄予厚望。 教育信息化既有外显的技术属性,也有内隐的教育属性和社会属性。从教育属性来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促进教育结构、教育形态及学习方式的持续变革,促进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提供信息时代的教育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这是教育信息化的深层价值,这种深层价值建立在技术属性之上。教育均衡的核心目标并不是外显的教育要素和办学条件的均等化,而是内隐的深层教育价值的均等化。当然,外显的教育要素和办学条件的均等化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先决条件。义务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还是教育均衡的基本内容。信息技术的均衡配置和均衡应用,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使用机会和应用能力的大致均衡,并在办学条件、办学要素、教育质量和师生发展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层价值。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必然包含教育信息化自身均衡和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如同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因此,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内在要求,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三、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是消除数字鸿沟的必然要求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在纵向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横向上依然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在信息化设施设备、数字资源共享、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等方面仍普遍存在差距。一方面,受经济条件、城市化倾向及重点学校思维定式的影响 ,部分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成为教育发展失衡的新因素,造成了新的“数字鸿沟”和“信息鸿沟”现象。例如,城乡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不仅存在信息技术使用机会上的差异,也存在由技术使用机会差异带来的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信息化教学等信息化技能方面的差异,以及网络使用带宽、时长及使用方式差异导致的“使用鸿沟” ,进一步加剧了不均衡现象,甚至成为导致社会阶层差异和不平等的新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认识和理念落后,相当一部分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育信息化依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设备轻能力”等倾向,信息技术并未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对教育发挥有效支持作用,更谈不上达到在深度融合基础上的教育教学创新等更高要求。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打破“环境建设—老化淘汰—更新升级再建设”这一单调循环,才能真正清除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直存在的教育价值被弱化、整体效益低下、社会服务滞后等种种“痼疾”。某种意义上,这是事关教育技术学学科和教育信息化事业存在的合理性的重大命题。 基于这些现实问题,人们不由思考: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广大学校和师生在信息技术使用机会上是否实现了无差异化和均衡化?或者传统意义上以网络带宽、终端设备和数字资源为代表的“数字鸿沟”是否已经基本消除?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力等新的“使用鸿沟”是否也必然会随着技术的普及而基本消除?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是否能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应该在哪些维度上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实践中,教育信息化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或者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效性如何?这些基本问题既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换言之,追求均衡既是作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作为客体的教育信息化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客观需要。 四、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亟待建立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近年来,教育监测日益受到国家重视,特别是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教育质量监测和过程监测,成为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和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要素。 因为它有利于改进传统教育评估在实施方式和结果反馈等方面的不足,呈现客观准确的教育发展状况及价值中立的有效数据。 无论是人们对教育信息化价值的既有认识,还是国家政策导向,都需要对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路径和实效进行深入研究。但现实中,这恰恰是教育信息化研究和实践的薄弱环节,尤其是缺少实证基础上的深入考察。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回答“教育信息化应如何有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监测和评价教育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效性”等一系列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其现实意义也不言而喻。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评估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一直较为滞后。“人们强调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行为本身是否发生进行事实判断,而不是对这一行为对教育的促进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深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化发展状况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指数,逐步积累并建立发展监测数据库和可视化系统”,“推进大数据应用,发挥监测、评价、预测及预警功能,为科学决策、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全面开展面向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督导评估和第三方评测,提升各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此后国家出台的各类教育及教育信息化方面的重大综合性文件中,都对加强教育监测特别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监测工作予以了强调。开展义务教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9¥1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5¥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理解生命
¥10.5¥32.8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