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组工作(第二版)(新编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

包邮小组工作(第二版)(新编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

¥35.6 (7.4折) ?
1星价 ¥35.6
2星价¥35.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12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300301273 ; 978-7-300-30127-3

内容简介

小组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动,发挥其各自的潜能,*终达到改变的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材具体内容包括:小组工作概述,小组工作模式,小组的动力,小组领导,小组沟通与冲突,小组筹备以及小组发展过程与各阶段任务技巧,小组评估以及小组工作的运用与反思。此次修订后的教材适当增加了在小组发展不同阶段的案例、小组评估报告的不同样式以及有关小组领导的学习活动等内容,以便形象生动地呈现小组的操作技巧,便于初学者开展小组实务操作。

教材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小组工作教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写作而成,内容全面丰富、理论与实例紧密结合,知识性与可读性兼备,可作为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材,亦可作为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籍。

目录

**章 小组工作概述
**节 小组工作的含义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发展
第四节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第二章 小组工作模式
**节 社会目标模式
第二节 互惠模式
第三节 治疗模式
第四节 发展模式

第三章 小组的动力
**节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小组动力分析

第四章 小组领导
**节 小组领导概述
第二节 小组领导的技巧
第三节 小组领导者的专业训练

第五章 小组沟通与冲突
**节 小组沟通
第二节 小组冲突

第六章 小组筹备
**节 小组工作的主要阶段
第二节 需求评估与目标确定
第三节 小组组合
第四节 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第七章 小组初期
**节 组员的特点与工作者的任务
第二节 小组初期的工作技巧

第八章 小组转换期
**节 组员的特点与工作者的任务
第二节 小组转换期的工作技巧

第九章 小组生产期
**节 组员的特点与工作者的任务
第二节 小组生产期的工作技巧

第十章 小组后期
**节 组员的特点与工作者的任务
第二节 小组后期的工作技巧

第十一章 小组评估
**节 小组评估概论
第二节 小组评估的模式
第三节 小组评估的方法
第四节 评估报告的撰写

第十二章 小组工作的运用和反思
**节 小组工作的运用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本土反思
第三节 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小组工作概述小组工作是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现如今,小组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动,发挥其各自的潜能,*终达到改变的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然,小组工作也有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伦理守则,这是社会工作者开展小组工作的依据。**节 小组工作的含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依靠群体而生存的,脱离群体我们将无法正常生活。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化的人,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群体当中,比如:在家里,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在学校,我们是同学中的一员;在社区,我们是社区中的一员;在工作单位,我们是同事中的一员;等等。当然,并不是任何个人组成的群体都能称为小组。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小组是社会工作者帮助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工具,小组工作则是一种运用小组发展个人潜能和技巧的方法。因此,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小组的一般知识,了解不同小组的特质,从而利用不同的小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个人和社会。一、小组(一)小组的定义关于“小组”有多种解释,以下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在《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小组”的定义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这些人感到有整体意识,而且这个整体将会维持一段时间;组员互相影响;有控制其组员相互影响的明确规范或规则;组员中存在一套角色。勒温对小组的描述是:区分小组与一群人不同之处的重点在于他们有共同的命运经历。综合上述观点,小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组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一定的规范下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群体。(二)小组的特征马温在1977年的一本书中认为,小组可以拥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1)小组组员的观感和认知。小组是由多于一个的独立有机体(媒介)组成的单位,他们对自己的统一性有一个整体的观感,也有能力以统一的行动或态度去面对环境。(2)动力和需求的满足。小组是由一群有机体结合而成的,它的存在是满足个人需要的必要条件。(3)小组目标。小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他们走到一起是为了一个目标,而联系在一起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4)小组组织。小组是由一群人组成的社会单位,他们彼此之间有明确的地位角色关系。他们也拥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而且能够规范小组组员的价值或准则。(5)小组组员相互依存。小组由一群共同承担命运的个人组成,他们相互依赖,一个组员的体验很可能会影响其他全部组员。(6)相互影响。相互影响指小组中的几个人(而不会有太多人)在一段时间内能充分地与所有小组组员沟通,这些沟通是面对面的,不需要通过其他人。香港理工大学的何洁云等人在2002年提出小组具有的特征包括:两个人以上,形成关系,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间相互影响,地位与角色会发生演变,成员有归属感,小组有发展阶段,小组有一定的规范,小组有一定的文化与气氛。通过分析以上观点,可以发现小组通常具有下列特征:(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2)组员间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关系;(3)有相同的目标或利益;(4)组员间彼此依赖,相互影响;(5)组员有特殊的责任、地位和角色体系;(6)组员对小组有认同感和归属感;(7)有一定的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8)有不同的发展阶段;(9)有小组文化与气氛;(10)有相当程度的凝聚力。学习活动:以下哪些可以被认为是小组?为什么?(1)在教室一起上课的同学;(2)一起逛街的朋友;(3)乘坐的汽车突发事故,大家一起努力,脱离困境;(4)社区的二胡兴趣班。

作者简介

万江红,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农村社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农村妇女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民政部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2项是重点项目;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1部。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研究报告先后获汪洋主席以及湖北省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周雄兵,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讲师,主要讲授“小组工作”“社会保障”“社会工作行政”等课程。在《人口研究》《经济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永泉,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主要讲授 “小组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等。李娜,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主要讲授“小组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康复社会工作”等专业课程,主持香港理工大学社工服务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撰写专著1部,参与编写教材2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