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95238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7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69523867 ; 978-7-5695-2386-7
本书特色
本书在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历史背景和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文化背景下,依托艺术批评理论,切入当下电影批评现实,对电影批评主体的变化、文化批评的淡出、艺术批评的失语、产业批评的发展、网络批评的崛起等现象进行探析;对互联网时代电影批评方法的建构、批评功能的实现、批评标准的开放,以及电影批评与电影创作、电影接受的关系等,进行了富有创新性和切实可行性的建构。在研析文化批评、作者批评、类型批评、产业批评等电影批评形态之后,还提出并论证实践了“创意批评”“电影工业美学批评”等理论范式。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旭光对近年中国电影批评暨艺术批评问题的深度理论阐释和建设性思考。其在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历史背景和互联网时代媒介文化背景下,以21世纪以来电影的创作、批评与产业状况为依托,从批评主体、批评方法与话语方式、批评功能与接受传播等维度切入,对“互联网+”时代的电影批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目录
导 论 传媒变革与艺术批评:从20世纪到互联网时代………… 001
**章 艺术批评的理论阐释:从艺术批评到电影批评………… 009
一、艺术批评的含义、性质、原则和意义…………………………… 009
二、艺术批评的维度或角度…………………………………………… 016
三、艺术批评的方法…………………………………………………… 019
第二章 艺术批评的历史背景: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审视… … 034
一、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分期……………………………………… 034
二、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基本主题………………………………… 040
三、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主要成就与启示………………………… 049
第三章 艺术批评的方法论阐释:文化研究转向…………………… 052
一、“艺术”作为一种“飘浮的能指”……………………………… 052
二、当代艺术现实与艺术观念的变异………………………………… 053
三、影像文化暨视觉文化的转型……………………………………… 056
四、艺术批评的文化研究转向………………………………………… 059
五、文化研究方法:限度与原则……………………………………… 061
第四章 电影文化批评与电视剧文化批评:反思与重建… ……… 066
一、电影文化批评:反思与展望……………………………………… 066
二、电视剧文化批评:反思与拓展…………………………………… 075
三、电视文化批评:一种“后现代性”的定位………………………… 082
四、批评个案:“铁屋子”或“家”的寓言——中国电影一个原型结构
的分析………………………………………………………………… 093
五、批评个案:《失恋33天》关键词研究暨文化分析………………… 109
第五章 历史视野中的“作者论批评”……………………………… 116
一、术语辨析:“作者论”与“作者论批评”……………………… 117
二、“作者论批评”在中国的兴起:从导演批评到“作者批评”… … 126
三、“作者论批评”的转向:“体制内作者”批评方法…………… 139
四、“作者论批评”现状:批评的“泛化”与意义的“重生”…… 150
五、批评个案:陆川——“体制内作者”的歧途抑或活力………… 157
第六章 类型批评:理论与实践……………………………………… 166
一、理论阐释与批评建构:类型理论与类型批评……………………… 166
二、近年中国电影的类型态势………………………………………… 169
三、中国电影类型化的几个关键词:本土化、类型杂糅与体制内的
“作者性”………………………………………………………… 172
四、当下中国电影类型化的格局、文化表意及意义与启示………… 176
五、批评个案:中国电影大片作为一种“超级大片类型”………… 186
第七章 产业批评………………………………………………………… 194
一、产业批评的问题域与批评对象…………………………………… 195
二、产业批评的形式与规模…………………………………………… 202
三、产业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206
四、产业批评的目的与标准…………………………………………… 210
五、生成之中的产业批评:仍待解决的问题…………………………… 213
第八章 “电影工业美学”批评… …………………………………… 215
一、电影工业美学:缘起与综述……………………………………… 215
二、电影工业美学的现实需求与观念意义…………………………… 219
三、“电影工业美学”的理论资源或背景…………………………… 221
四、“电影工业美学”体系的初步建构……………………………… 224
五、“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电影工业美学”建构………………… 230
六、批评个案:中国科幻电影——“工业美学”分层与“想象力
消费”………………………………………………………………… 246
第九章 互联网时代的微批评与网络批评…………………………… 260
一、互联网时代的巨变…………………………………………………… 260
二、互联网时代的别称:微时代……………………………………… 264
三、微时代“微批评”与电影公共文化空间的扩张…………………… 266
第十章 互联网时代电影批评标准的立体开放……………………… 270
一、“互联网+”时代文艺批评的态势与新变………………………… 270
二、批评形态:批评标准和观念体系………………………………… 272
三、“艺术”与电影的多元复杂要求批评标准多元开放…………… 273
四、创意批评:一种构想………………………………………………… 275
五、需要一种综合多元开放系统的艺术评价标准体系………………… 277
参考文献…………………………………………………………………… 280
跋:文化研究、创意批评与电影工业美学建构
——陈旭光的影视批评理论及其实践………………………………… 293
后 记… …………………………………………………………………… 305
节选
后记 这部书稿是北京市社科基地基金课题的*终成果,从立项到完稿,历时近5年。 一定时期的电影批评与一定时期的时代背景、社会语境以及科技发展状况紧密相关。互联网时代,电影的全产业链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蓬勃发展、剧烈变化的电影产业与电影样态也对电影批评的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影批评遭遇困境,面临了很多问题。记得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初入影视研究领域之时,写过**篇关于电影批评的文章《电影文化批评:反思与构想》(《电影艺术》2001年第1期)之后,就一直非常关注电影批评问题。文艺批评虽然早过了俄国“别车杜”群星灿烂的时期,过了“批评的世纪”(20世纪)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欣欣向荣,但今日批评仍在变革中存在,我们仍然在发出声音——“我发言,故我存在!”(笔者另有批评文选《存在与发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本书在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历史背景和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文化背景下,依托艺术批评理论,切入当下电影批评现实,对电影批评主体的变化、文化批评的淡出、艺术批评的失语、产业批评的发展、网络批评的崛起等现象进行探析;对互联网时代电影批评方法的建构、批评功能的实现、批评标准的开放,以及电影批评与电影创作、电影接受的关系等,进行了富有创新性和切实可行性的建构。在研析文化批评、作者批评、类型批评、产业批评等电影批评形态之后,还提出并论证实践了“创意批评”“电影工业美学批评”等理论范式。 当年就读的博士生石小溪和硕士生李黎明参与了本课题的部分研究及本书部分章节的写作工作。第五章“历史视野中的‘作者论批评’”除了第五节“批评个案:陆川——‘体制内作者’的歧途抑或活力”外,为李黎明所撰写;第七章“产业批评”则为石小溪所撰写。在本课题申报时石小溪还协助笔者做过一些前期工作。本书的“跋”则采用了青年学者郭涛的已经发表的文章。另外,直博生薛精华帮助核校了引文注释。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部分章节,已经作为前期成果在《文艺争鸣》《艺术百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现代传播》《艺术评论》《学习与探索》《上海大学学报》《民族艺术研究》《未来传播》等刊物发表。感谢这些刊物的编辑朋友。 本课题的管理单位在北京电影学院,在此特别感谢为这个课题始末付出努力的相关人员,如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的杨文火先生、王博先生,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的晏然女士等。自然,还要特别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郭永新先生的鼎力支持。 另外,要特别感谢本课题结项时,评审专家的肯定及中肯意见。笔者按照评审意见又进行了增删,力争有所提升完善。在此特别表示谢意。 本研究课题汇聚了笔者多年来对艺术批评和电影批评相关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还将吸引笔者继续思考下去。 2020年年初,笔者来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访学并与家人团聚,遭遇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回国之路阻隔,原定归国时间无限延后,只能“故园东望路漫漫”“风雨如磐暗故园”。其间,静心思考,写下不少文字。这部书稿的*后定稿,也在这个时段。同时还定稿了专著《电影工业美学研究》、《新力量导演研究》(合著),论文集《电影工业美学争鸣集》(争鸣论文合集)、《艺术批评进行时:光影絮语》(个人论文集)等,效率颇高。 笔者曾在2020年7月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出过这样一段文字,盘点写作也盘点心情: 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自1月疫情以来,撰写与疫情反思相关的诗歌、诗评与论文(含合作)计有:诗歌《新冠之歌》(中国诗歌网,超130万阅读量)、《疫期的哈姆莱特》(《新华网》,128万阅读量),诗评《疾驰的号角及镜与灯》(《诗刊》)、论文《影游融合:疫后电影产业的强劲助推力》(《中国文化报》)、《“后疫情”时代:瞩望影视“想象力消费”的增长》(《中国电影报》,“学习强国”平台)、《“后疫情”时期电影宣发策略及创作走向思考》(《中国电影市场》,“学习强国”平台)、《“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宣发营销与创作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国电影报》,“学习强国”平台)、《论后疫情时代“影游融合”电影的新机遇与新空间》(《电影艺术》)、《论灾难电影的奇观美学、叙事、主题及当下启示》(《艺术评论》)、《灾难与对灾难的人性超越——论灾难电影的人性表达与主题表现》(《山东艺术》)以及刊发于《中国艺术报》《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光明网、《文艺报》等媒体的以疫情为主题的短文。 百无一用是书生!所有的思考与写作,可能都只是在一个“总加速”的时代低吟浅唱和自我慰藉而已。再次想起艾青的诗句:“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是为后记
作者简介
陈旭光,浙江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8.1¥30.0 -
书法非常道-五千年书法名流轶事
¥17.4¥58.0 -
梵·高手稿-精装
¥35.3¥138.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0.2¥30.0 -
千刃千眼
¥19.0¥56.0 -
纯艺术--欧洲电影(原始冲动影像视觉的内在张力)
¥8.9¥29.8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8.1¥30.0 -
友妖经
¥18.4¥68.0 -
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唐人摹兰亭序三种
¥2.2¥8.8 -
观众心理美学
¥8.1¥29.8 -
一白书画印
¥22.0¥88.0 -
花与女组画
¥2.9¥4.8 -
吠月:萩原朔太郎诗集
¥24.7¥55.0 -
艺术创造学/余秋雨
¥16.6¥52.0 -
焦小健-当代艺术家
¥22.9¥89.0 -
摄影一本通
¥14.9¥49.8 -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八品)
¥15.4¥49.8 -
当代艺术家:章晓明
¥22.5¥90.0 -
世界摄影艺术之旅
¥19.0¥75.8 -
百年画坛钩沉
¥28.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