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儿歌

中国儿歌

1星价 ¥53.9 (5.5折)
2星价¥53.9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15092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720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71509200 ; 978-7-5715-0920-0

本书特色

林海音致敬,齐如山、琦君支持!华语世界失落的儿歌经典汇编,46年后简体首版。民俗学大家朱介凡自20世纪30年代起,历经半个多世纪搜集打捞,为我们还原了1499首传统儿歌;并根据大量的手资料和采集文献,对每首儿歌的历史背景和生活事相加以释说,记录了一个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旧日中国。全书分为“序说”“叙事和抒情的儿歌”“童话世界歌”“游戏歌”“逗趣歌”等章节,内容涵盖幼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摇篮曲、育儿经、生活习惯、童话故事、儿歌游戏、语言训练……在书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童年回忆,找到自然、童蒙、农耕、生活,我们正在消失的旧时光;也可以看到葆有各地方言所浸润的中国文化和精神的活生生的儿歌作品,为它们拍案叫绝;还可以选取或言语平白或情趣深厚或声韵活泼的儿歌,念诵给我们的孩子听。附赠的儿歌绘本,包含孩子成长过程中习惯养成、亲子互动、游戏、自然、绕口令等9篇儿歌内容,简洁有趣、郎朗上口,天真童趣,方便翻阅和亲子朗读,是贴心的伴手礼。

内容简介

从“虫虫虫虫飞”到“城门城门几丈高”,儿歌贯穿了幼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摇篮曲、保育、外婆家、生活习惯、童话故事、儿歌游戏、语言训练……本书是朱介凡先生集毕生研究之力,从私人记忆、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途径搜集的近万首儿歌中,选录出特为精彩的1499首,加以系统阐述,生动地还原了儿歌的历史事相与生活图景,读来令人心神荡漾。

目录

在儿歌声中长大(林海音)


序说

一 谚语、歌谣跟我这一生

二 儿歌年华

三 童谣并非儿歌

四 山歌、民谣

五 孩子们的诗

六 儿歌生活

七 《小儿语》跟《天籁集》

八 儿歌的演变

九 本书的评价


抒情跟叙事的儿歌

一 孩子们为谁申诉

二 摇篮曲

三 保育

四 儿童生活

五 月光光与萤火虫

六 家

七 可怜的三姐

八 小白菜

九 放牛娃

十 看见她

十一 嫁娶

十二 娶媳忘娘

十三 做媳妇

十四 遨娘家

十五 岳家、舅家

十六 宇宙、社会、人生

十七 喜贺、祝祷——“风土习俗的游戏歌”并此

十八 嘲谑


童话世界的儿歌

一 赤子之心拥抱了宇宙

二 童话世界里的动植物

三 鱼虫鸟兽

四 植物、器物之拟人化

五 儿童生活

六 家庭生活

七 社会生活


儿童游戏歌

一 游戏生活中的自我扩展

二 婴孩的游戏

三 抉择歌

四 通常的几个游戏

五 群儿嬉戏

六 大人跟小孩嬉戏

七 小儿独戏


逗趣的儿歌

甲 连锁歌

一 宇宙人生大联串

二 从一数起

三 岁时

四 兄弟姐妹

五 十秃子

六 月光光

七 为何不杀鹅

八 天大寒,下大雪

九 连珠

十 事、意相接

十一 隔字跳接

十二 嵌套连锁

乙 对口歌

一 项橐难孔子的传说

二 数数儿引

三 问什么

四 问怎么

五 问谁

六 问哪里

七 问多少

八 花呢?狼哩?馍馍咧?

九 对口岔连

丙 岔接歌

一 掩护了讽刺嘲骂的行使

二 日常生活

三 社群

四 家庭

五 娶媳妇

六 儿童生活

七 动植物和器物

丁 儿化韵的儿歌

一 儿化韵的风味

二 小孩儿

三 妞儿、媳妇儿、小女婿儿

四 猪肉片儿

五 赶个集儿

六 丫头片儿

戊 颠倒歌

一 心灵嬉戏的虹彩

二 先养我,后养哥

三 宇宙人生大颠倒

四 瞎子看见聋子听

己 滑稽歌

一 儿心创造性的思考

二 拙老婆

三 锉女人、矮丈夫

四 怕老婆

五 肮脏人

六 大千世界的夸张嘲谑

七 屁

庚 绕口令跟急口令

一 概说

二 绕口令之由简而繁

三 四十四、六十六、八十八、九十九

四 花瓜裤鼓、星冰鹰钉

五 急口令


附录

徐芳 儿歌的唱法

齐如山 绕口令条幅

琦君 孩儿经

本书儿歌的地区分布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二  儿歌年华 幼时,私塾发蒙之前,我已经先从母亲的教学认识好几百个字块了。还有更早于识字教育的,是母亲教唱的儿歌。 自牙牙学语时起,就唱会了一些短的儿歌,童话世界的,和伴着游戏动作的,不下三十首,都已录入本书。弟弟们陆续出生,我已七八岁了,在下大雪的日子,母亲总为我们弟兄伙念唱这首长的、特别感动童心的儿歌: 天大寒,下大雪,亏那个野鸡满山歇; 野鸡还有一身毛,亏那个兔子满山跑; 兔子还有四只脚,亏那个鲤鱼满塘戳; 鲤鱼还有一身鳞,亏那个鲇鱼打单衫; 鲇鱼还有两根须,亏那个蚌瓦满塘滤; 蚌瓦还有两块板,亏那个螺蛳无屁眼; 螺蛳还有弯弯纠,亏那个曲蟮无骨头; 曲蟮还有节摞节,亏那个虾子没得血; 虾子还有两根须,亏那个麻雀钻洞里; 麻雀还有满天飞,亏那个鸡婆不屙尿。  (湖北武昌) 我们难以完全记得。于是,连续有好几年的大雪天,或是我请母亲唱,或是母亲主动地唱给我们弟兄伙听。因这首儿歌的层层述说,教我们体味到自己饱食暖衣的幸福生活。 童年生活里,也跟游伴学得一些儿歌。到得进小学,学校里的歌就掩没了这些传统的儿歌。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的《葡萄仙子》还并未流行,学校所学得的许多许多歌都忘掉了;唯独童年时代母亲教唱的儿歌,至今能记得清楚,还有那黏附着的儿时生活诸般情境。 这三十年来,也把这二三十首儿歌教给子女,又教给小孙儿。 享受这般儿歌年华的,并不仅我一人独特如此。 王礼锡《安福歌谣的研究》,说他“幼时受歌谣的陶冶算是很深”: 我七八岁时,每当冬春之间,老姑姑坐灶脚下,聚松子烧火取暖,喃喃教我唱乡村歌谣。我且唱,且拍所坐半月形矮凳,亦得自然节奏。她那种沉静而浑然的态度,还深刻地印在我的脑里,却是歌谣竟忘了一大半。那时我的公公,因为我喜欢歌谣,也就做了好些。那些虽是做的,却完全不见斧凿痕迹。这十三四年间,也就散布到乡村的儿童口里去了。 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后,一时间文人学者撰写自传,蔚为风气。许多自传的写述,章法各不相同,其叙述童年,则少有不提及儿时所受到的歌谣教育。这方面给我印象*深者,首推李季《我的生平》,全书三册,上海亚东书局出版。李少陵《骈庐杂忆》,虽后此将四十载,出版于一九六三年,其叙述童年,也无例外,特以《山歌与童谣》为一章。他说: 童谣(凡按,李氏所说的童谣,即本书所称的儿歌,而非中国昔时那种偏于政治性质的谶谣),是小孩子们练习口才的工具,轻松、活泼、趣味、简单,无美不备。有些有意义,有些无意义。因为有韵脚,*为顺口。故儿童乐而习之,亦教育儿童们一种*好的补充教材。孩子在三四岁时,骑在大人腿子上,一面打“撩撩”,一面唱童谣,使一个沉静的家庭突然增加了不少的生气。天伦之乐,当以此为**义。 他特别举出了七首湖南长沙的儿歌,皆各有特色。这里,选录其三: 撩,撩,撩,撩起儿子捡柴烧, 一天捡一担,二天捡一挑, 又有卖,又有烧,又有银子进荷包。 栀子树,叶又黄,我家有个矮子郎, 人家矮子矮得好,我家矮子五寸长, 五寸绫罗缝衣袄,又宽又大又很长。 要他到堂屋里去陪客,他在椅子脚下读文章; 要他到隔壁屋里借袋烟,他在隔壁屋里坐半天; 要他到隔壁屋里借把伞,他在隔壁屋里抠脚板; 要他到后背田里看秧水,他捉了蛤蟆子打三架。 不是蚱蜢哥哥来扯劝,打死我家一个矮子郎。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学打铁。 打铁一,甜蜜蜜; 打铁二,麻格格; 打铁三, 三根头发戴金钗; 打铁四, 四口花针好挑刺; 打铁五,羊角粽子过端午; 打铁六,瓦窑罐子好煮粥; 打铁七,学生伢子买支笔; 打铁八,家家杀鸡又杀鸭; 打铁九,只只坛子好做酒; 打铁十,大锅煮饭大家食; 打铁十一,大河里涨水划龙船; 打铁十二,杀猪杀羊过大年。 黄纯青在《晴园老人述旧》中,自谓对山歌、民谣、采茶歌特感兴趣,儿时承母教,学得儿歌《月光光》,入私塾发蒙,仍喜唱此歌,而得了“月光光”的绰号,以迄于老。他说: 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台湾省议会参议员组织京沪考察团,老汉任团长,时年七十有四,于上海遇旧友,相视而笑曰:“月光光,无恙乎?”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拙文《论陕谚语气及哩呢互用》发表,陈纪滢兄见到,童年乡土歌谣生活情趣顿自记忆中浮起,他立即写了一首河北安国的儿歌来: 你是谁呀?我是王姑蕾呀! 你干吗呢?我看瓜呢。 你那瓜呢?卖了钱咧。 你那钱呢?称了肉咧。 你那肉呢?着猫叼咧。 你那猫呢?上了树咧。 你那树呢?大水冲咧。 你那水呢?老牛喝咧。 你那牛呢?上了山咧。 你那山呢?倒咧, 一句话儿说了咧。 这《王姑蕾》的名色真美,与问句的声韵应和也美。末句挽结得妙。连锁、对口的活泼问答,就不必再说了。 齐如山先生八十岁后,我请写一条幅,指明要歌谣。不两日,就写了一首绕口令《正月到姑家,姑家未种瓜》,且有《序说》(见附录)相赐。可以想见的,在书写时际,老人必有时光倒流的感受,永不失去的童心,使垂暮之年的生命活泼跳跃起来。 齐铁恨先生有歌谣稿本,上下二册。上册所录,全系北平儿歌,八十余首;其内容,总有百分之七十是已出版的北平歌谣集子所未及登录的。铁老忆录这些儿歌,当是七十岁以后,客居台北时,很显然,这是长者幼时自己所熟唱的。顶难得的,是他所加的注释。像: 小耗子儿,乱哄哄, 娶媳妇儿,打差咚咚。 差,音chā,又作“镲”,是两片铜钹合击发音的乐器。如果娶媳妇时,只在打,那是没有大鼓咚咚响的。比喻没东西、没钱财的意思。 拍呀拍,拍燕儿窝, 拍出钱来买饽饽。 小孩一手放沙土里,然后加土埋好,一手在上面轻拍,拍紧后抽出手来成一空洞,叫燕儿窝,随拍随唱此词。 转磨磨儿,吃饽饽儿, 吃了饽饽儿作锅伙儿。 磨,读作mō,以谐韵。锅伙儿,是给工人起火造饭的组合。这一游戏,小儿左右平伸两手,身子转动,至转晕了坐下为止。 于此可见,若不尽明了说唱这些儿歌的实况,于其用字的意义,又有隔膜,录记这些儿歌,就不免走移岔失了。 孙元良《亿万光年中的一瞬》所述童年回忆: 现在我念念不忘的,不是那些出了名的精致汤圆,而是童年每天清早坐在巷口的汤圆担子上享用四个红糖心汤圆的快乐心情。那个小贩对小孩们特别细心。他先将煮熟的汤圆捞放碗里,把水滗干,然后将每个汤圆夹成两半,蘸上芝麻酱,再拨满炒香的碎芝麻和白糖。经过这样炮制,这碗食物当然是香甜极了。吃完汤圆,碗里剩下不少芝麻酱、碎芝麻和红白糖,他会给你一瓢开水,使你能够吃尽一切精华。寒冬早晨,捧着书箱上学堂,好心的父母一定会给你几文钱,叫你去吃一碗“定心汤圆”来御寒气。如今回想起来,当年父母的慈爱,以及汤圆小贩的古道热肠,一一涌上心头。 孙氏特别录下他母亲所教的儿歌,是流传于四川成都的,有关汤圆的催眠曲: 踏凳喊我脱花鞋,床边喊我爬上来, 席子喊我伸个腿,铺盖喊我盖到嘴, 枕头喊我乖乖睡,明天清早起来吃个大汤圆。 (参见页二七○武昌儿歌)

作者简介

朱介凡(1912-2011),字依萍,谱名成章,别署寿堂。湖北武昌人,曾拜师于黎锦熙、顾颉刚。对于中国谚语、歌谣等民俗资料的搜集、保存,尤有贡献。一生著作颇丰,著有《中国儿歌》《中国歌谣论》《中国谚语论》《中国民俗学历史发微》《中国风土俚谚小集》《五十年来中国俗文学》(与娄子匡合著)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