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20106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6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72010644 ; 978-7-5720-1064-4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教师、校长本书以上海市虹口区外国语**小学这所普通小学的发展过程为主线,以校长在学校转型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为视角,用叙事的笔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进行了阐述。作者展现了校长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实现优质均衡、彰显具有个性特色的自主办学的思考和践行历程,并对新时代学校治理变革的未来走势进行了展望。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上海市虹口区外国语**小学这所老百姓家门口的普通小学的嬗变过程为主线,王莉韵校长以校长在学校转型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为视角,以叙事的笔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审视六年来自己在推进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彰显具有个性特色的自主办学的思路和践行历程,并展望新时代学校治理变革的未来走势及相应思考。
目录
引言
上篇 注重规范,抢抓机遇,寻求转型发展突破
**章 自省:为师治学的积淀
第二章 到职:初入学校的挑战
第三章 破题:日常工作的规范
第四章 乘势:集团办学的机遇
本篇小结
中篇 创建特色,提升质量,优化学校发展效能
第五章 突破:打造英语学科教学特色
第六章 发展:推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第七章 育人:提升行为规范教育成效
第八章 蓄力:促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
第九章 创新:开展“大阅读和表达”校本长课程研究
本篇小结
下篇 紧跟形势,主动作为,发挥办学引领价值
第十章 发声:倡导上好外语学校思想政治课理念
第十一章 引领:线上教学期间的责任和担当
第十二章 升华:持续思考新时代学校治理变革
本篇小结
后记
参考文献
节选
自省:为师治学的积淀 从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校长的遴选标准、遴选机制看,校长通常是由教师,或者说是“名师”一步步成长而来,由此,探寻校长的治理理念和治校路径,一般可以回溯到其作为教师的首要身份,并从其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管理者的独特成长路径中,探寻新时代学校校长的成长规律,总结校长办学治校的原始理念和思维起点。 通常而言,教师成长为校长,依靠的首要基础是孜孜不倦的专业成长。尽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提出还不到半个世纪,进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范畴也只有二十年左右的历史,但是,从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现实状态看,教师专业发展显然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和实践探索的重要问题域。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探索伴随教师工作专业性的审视开展,教师专业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而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某种教师专业性的手段[1]。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研究样态的丰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日渐兴起,伴随着这种研究的兴盛,人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念建构逐渐丰富,基于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设计也日渐多元,教师专业发展成为长盛不衰的研究命题。 近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出现了一种鲜明的转型,那就是愈发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因,强调教师依靠专业自觉来提升专业发展的动能与成效。教师的专业自觉概念源自于20世纪末学者凯尔克特曼提出的教师“专业自我”概念。凯尔克特曼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为关键的是教师的专业自我。按照凯尔克特曼的理解,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指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职业体验,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终也会导致教师在专业发展成效上的差异。凯尔克特曼指出,教师的专业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教师的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教师的自我意象主要是教师对自身工作和职业身份的角色认同;教师的自我尊重,意味着教师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评价和对待自己的专业行为;教师的工作动机,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价值,并在这种积极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强烈的工作动机;教师的工作满意感,主要彰显教师因为职业和工作而产生的幸福愉悦的感受;教师的任务知觉,主要是指教师以何种方式认识自己的工作内容,以何种视角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教师的未来前景,要求教师始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抱有美好的期待[2]。简言之,专业自我是教师关于专业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规划。从专业自我的概念出发理解专业自觉,可以认为教师专业自觉是教师专业自我的更高级状态,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专业性的清晰体认,明确教师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形成坚定的教师专业信念和崇高的专业理想,主动维护教师专业的声誉[3]。教师专业自觉概念的提出倡导了一种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思维,预示着教师专业发展重心由外部引导向内部自为的转移,也同样意味着教师、校长,完全可以通过对自身成长过程的主动反思和积极建构,实现有效的专业成长,凝练有价值的教育经验。 一、个体经历的专业成长价值 纵观近年来的教师专业发展,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变革,都有一个鲜明的价值转向,那就是越来越注重从外在的被动的专业发展模式转化为教师个体的、主动的、内在的发展。在这种转型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内在自觉能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相随,教师的个体经历、人生阅历也逐渐被视作一个重要的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应该指出的是,经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是如何将单纯的经历转化为促进专业成长的“理智的力量”,显然就涉及到了一个理性认知和主动建构的问题。个人经历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充分发挥个体经历的专业成长价值,这一系列看似只属于教师个体的“隐私性”话题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专业成长普适性意蕴。 “经历”是一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极为普遍甚至很容易熟视无睹的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经历”并不是一个特别受到关注的研究命题。近年来,人本主义思想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渗透,个体的经历及其价值才逐渐受到重视,并正式走入社会科学研究的视野。从概念上说,经历主要是指作用在生命体上的已经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并正在持续发生的事情。从这个概念出发,人的经历就有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直接性意义,即“经历”强调人们直接参与某件事情以及由此获得的印象,这种印象源于自己的亲身实践,而非道听途说,也非书本知识,所以说,直接性是经历的首要特征。另一方面是收获性意义,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并具有思维意识的人,能够在经历中获得收获,这种收获是从已逝去的经历中得到延续、重视和回味的。从上述两个方面出发,“经历”对于人的生活和生命成长也就具有了两个层次的影响:从浅层次上看,人的经历时时发生,很多经历没有进入人的意识加工就“灰飞烟灭”,人们对他们熟视无睹,随着记忆的忘却,“经历”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深层次上说,任何经历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人生的核心力量,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对个人生活产生深层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教师的个体经历才有了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 王晓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历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2] G.Kelchtermans & R. Vandenberb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ment:A Biobraphic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994,(1). [3] 曹长德.论教师专业自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作者简介
王莉韵,上海市虹口区外国语**小学书记兼校长,上海市思政学科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上海市“我喜爱的好老师”金奖等荣誉。 王莉韵从教30多年来,通过长期的研究,构建了具有一定前瞻性、可操作性以及具有自身风格和学科特点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式教学,课题成果获“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中国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出版的专著《我和导师毛蓓蕾》获第11届上海图书奖二等奖。她将研究成果运用至教学实践中,先后获上海市教学评选一等奖、全国小学优质课奖。
-
偏见
¥17.8¥5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7.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29.7¥66.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西方哲学史
¥16.8¥38.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性心理学
¥26.7¥5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4.9¥39.8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1.8¥3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0¥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 -
文言浅说
¥10.1¥24.0 -
理解人性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