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32687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9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503268786 ; 978-7-5032-6878-6
内容简介
《国家文化公园40讲》共分五篇40讲,深入挖掘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文化内核,立足“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从文旅产业发展战略、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等维度关注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及共赢模式,探索文旅产业互联融通、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路径,助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文化创意提炼旅游“符号”,形成全产业链、综合化及立体化衍生,从而构建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体系。
目录
第1讲 长城文化是天下一统、众志成城的文化
第2讲 长城文化是大漠孤烟、凿空中西的文化
第3讲 长城文化是金戈铁马、封狼居胥的文化
第4讲 长城文化是坚韧不屈、血荐轩辕的文化
第5讲 长城文化是雄关漫道、交流交融的文化
第6讲 长城文化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文化
第二篇 大运河——一条流淌着的文脉之河
第7讲 大运河文化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合文化
第8讲 大运河文化是聚沙成塔、功不唐捐的琢玉文化
第9讲 大运河文化是各美其美、相互融通的多元文化
第10讲 大运河文化是残月扁舟、舍我其谁的抗争文化
第11讲 大运河文化是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的乡土文化
第12讲 大运河文化是千金报德、撄而后宁的上善文化
第13讲 大运河文化是背水牵滩、逆水行舟的铸魂文化
第14讲 大运河文化是吐故纳新、生生不息的传承文化
第三篇 长征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的壮丽诗篇
第15讲 长征文化是一种鱼水情深的军民文化
第16讲 长征文化是一种解民倒悬的唤醒文化
第17讲 长征文化是一种顶踵捐糜的热雪文化
第18讲 长征文化是一种砥柱中流的自觉文化
第19讲 长征文化是一种斩关夺隘的铸魂文化
第20讲 长征文化是一种信念如磐的跟上文化
第21讲 长征文化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纯真文化
第22讲 长征文化是一种肝胆相照的民族文化
第23讲 长征文化是一种破茧化蝶的浴火文化
第四篇 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第24讲 黄河文化的民本精神
第25讲 黄河文化的创造精神
第26讲 黄河文化的抗争精神
第27讲 黄河文化的融合精神
第28讲 黄河文化的奉献精神
第29讲 黄河文化的凝聚精神
第30讲 黄河文化的守望精神
第31讲 黄河文化的善治精神
第五篇 长江义化论纲
第32讲 长江文化之“桥”文化
第33讲 长江文化之“楼”文化
第34讲 长江文化之“戏”文化
第35讲 长江文化之“搏”文化
第36讲 长江文化之“祭”文化
第37讲 长江文化之“御”文化
第38讲 长江文化之“通”文化
第39讲 长江文化之“红”文化
第40讲 长江文化之“求”文化
节选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长的、*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大、范围*广的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可以说,大运河是中国古人与自然相互顺应、相互改造、相互成就的产物。大运河文化是在顺天法地、天人相合的过程中逐步孕育出来的,灌注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血汗。 大运河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文化智慧。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收藏着一幅绘制于1790年的9米山水长卷——《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在这幅长卷中,盛清时期中国大运河沿线泉源、引水、堰坝、船闸等水利情形的真实面貌,**次被完整地描绘记录,为我们探寻已经消失的遗迹,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历史依据。细细览之,可见绵延千里的运河,从江南一路上行到北方,我们的先民,为了实现航道的流畅贯通,克服了重重险阻,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巧夺天工。 郭守敬“白浮泉引水济漕”便是其中典范。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科学家、建筑家以及杰出的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专家。他一生的科技成就有二十几项遥遥领先于当时的世界水平,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曾以郭守敬的名字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又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这是当代世界对历史上这位科学巨匠的认可和铭记。我国的郭守敬纪念馆有2处,一个在郭守敬的故乡邢台,另一个在北京什刹海西海北岸的汇通祠内,就是为了纪念他“引水通惠济漕”的功绩。 元大都建立后,北京城人口激增,郭守敬奉命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以解决用水问题,并疏浚运粮船道。因为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郭守敬踏遍京北大地,终于在昌平东南方的龙山上找到高度合适、水质清澈、流量稳定的白浮泉,将其确定为通惠河的水源。但是,从白浮泉到昆明湖仅有两米高差,却相距数十公里,为了保证泉水自流流向东南面的北京城和通州,郭守敬通过精确的测量与调查,确定了一条呈递降趋势的引水路线:首先从海拔53米处的白浮泉,修一条弯曲的渠道,连接海拔51米的昆明湖,再从这里自流到海拔48.8米的北京城和海拔27米的通州,*终接人运河……要精确地测量出白浮泉与昆明湖两地地势的落差,因势利导,让向着低处流动的白浮泉水一路畅行,不因地势高低变化而受阻隔,即便现代的测绘工具也有一定难度,而几百年前的郭守敬竟然做到了,其中所体现的高超智慧,实在令人惊叹。 老舍先生曾到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但是他唯独喜欢的是北京,*喜欢北京两个地方,一个是景山前街,另一个就是积水潭。民国张次溪《燕京访古录》中记载积水潭中有一小岛,岛上有鸡狮石,“积水潭上汇通祠……寺后立一石,层叠如云,相传为陨石所化,高六尺五寸,下承以石座。石之阳有天然一鸡一狮,鸡左向右走式,狮右向下伏式。石顶高处,另有镌刻一大鸡一大狮,鸡大四寸,居左向右走式,狮大七寸,居右向左卧式。此二鸡狮亦系天生形貌,后有镌刻家加以摹刻,愈觉形象逼真,堪称奇石,俗称鸡狮石。”在鸡狮石周围的水域便被称为鸡狮潭或鸡石池。元代修通运河之后,便音谐为积水潭了。元政府打造了8000多艘运河漕船,每天川流不息地把来自江南的漕粮运到大都积水潭码头。这条河道不仅解决了运粮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南货北销,进一步繁荣了大都城的经济。来自全国的物资商货集散于积水潭码头,使得其东北岸边的烟袋斜街和钟鼓楼一带成为大都城中*为繁华的闹市。除了商贾云集,海子的水色湖光也汇聚了四方游人骚客,在岸边的歌台酒榭中吟风弄月,盛况空前的积水潭充分显示了京杭大运河的活力和影响力,这些都离不开郭守敬的功绩。 大运河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黄河、长江等自然的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东的,而大运河却正好是南北沟通的,它是一条人工的河、是一条人文的河,更是天与人相和合的河。1986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长城跟运河所组成的图形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正好是中国汉字里一个*重要的字眼‘人’,人类的人,中国人的人。你看,这长城是阳刚、雄健的一撇,这运河不正是阴柔、深沉的一捺吗?”大运河一路流淌浸溉,与自然江河沟通交汇,所经地区地形高低起伏,水源丰枯不一,其中涉及人工与自然,利用与改造,无不是这种天人合一和合理念的生动体现。 扬州“三湾抵一坝”,就是鲜活一例。扬州自古以来地势北高南低,上游淮河经扬州古运河流人长江时,水势直泻难蓄,行走运河的漕船、盐船常常在此搁浅。据《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九)》记载:“万历二十五年四月,江都运河南门二里桥一带水势直泄,为盐漕梗。”当时的扬州知府郭光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舍直改弯,率民工自河口起往西开挖新河,再折而南,复转弯向东,将原来近200米长的河道变成了1800米长,以增加河道长度和曲折度的方式来抬高水位和减缓水的流速。放水通航后,船只果然不再浅阻。后人称该段河道为“三湾子”,号称“三湾抵一坝”。这种尊重自然、体悟自然、顺应自然又改造自然的做法,遵循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相合理念,既给水以出路,也妙用水资源,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借塘水、保漕运”,创造了天人合一的“水工传奇”。
作者简介
周庆富,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在党的文化史、文化发展战略,以及文化和旅游政策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著有《文化管理新读本》《文化大数据》等专著;发表《发掘长城文化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等论文多篇。主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的文化强国建设研究”等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讲授“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着力发掘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等精品讲座。
-
古今中外桥梁
¥20.4¥68.0 -
不穷之景园林情韵
¥8.9¥28.0 -
庭院造园艺术——浙江传统民居
¥15.9¥59.0 -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大家小书
¥15.4¥28.0 -
冷眼看建筑
¥9.9¥24.0 -
走向新建筑
¥22.3¥42.0 -
宋《营造法式》研究史
¥33.7¥99.0 -
城市规划资料集(光盘版)(11DVD)
¥636.4¥1480.0 -
中国建筑史
¥49.0¥89.0 -
建筑园林文化趣味读本
¥16.8¥56.0 -
图解日本老宅
¥28.2¥88.0 -
禅都物语---京都历史建筑图说
¥18.1¥49.0 -
西泽立卫对谈集
¥14.4¥48.0 -
走遍华夏-一本书读懂中国古城
¥11.4¥38.0 -
中国城池史
¥19.2¥48.0 -
19世纪末-21世纪初的欧洲建筑
¥52.4¥138.0 -
明清建筑二论 斗栱的起源与发展
¥19.2¥32.0 -
建筑艺术·世界经典建筑
¥9.0¥30.0 -
人气小店设计解解剖书(八品)
¥12.5¥39.0 -
和谐栖居-齐鲁民居户牖
¥12.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