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4602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4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559846020 ; 978-7-5598-4602-0
内容简介
抗战时期,全国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研人员聚集在柳州沙塘,使之成为“战时农都”。在抗战相持阶段,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外来旱地粮食作物的引进及传播,有效促进了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增加粮食产量,支撑了大后方经济。本书概述战时农都形成的过程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经济学和文学传播学等理论与方法,展现其在引进及传播旱地粮食作物上的作用,并对广西的抗战地位进行评析。本书属抗战经济史和科技史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目录
研究缘起
一、课题研究历史回顾
二、本课题研究的缘由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与方法
章 抗战前外来旱地粮食作物在广西的引进及传播概况
一、外来旱地粮食作物的品种
二、玉米引进广西的路线及在广西的分布
三、番薯引进广西的路线及在广西的分布
四、马铃薯引进广西的路线及在广西的分布
五、移民是当时边疆地区引进旱地粮食作物的主要力量
第二章 柳州沙塘,抗战时期的中国“农都”
一、“战时农都”以广西农事试验场为基础
二、全面抗战爆发的形势促使“战时农都”形成
三、“战时农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战争
四、“战时农都”的特点及其作用
第三章 “战时农都”改良及传播旱地粮食作物的方法
一、“农都”延续了广西农事试验场的科研方法
二、“农都”外来科技人员利用广西农事试验场前期成果开展研究
三、不同机构的科研人员分别开展研究,形成各自的研究重点
四、“农都”科研人员与垦区实验村联合开展研究
五、“农都”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玉米研究的原因
六、对“农都”科研的评价
第四章 “农都”促进外来旱地粮食作物传播的效益分析
一、实验效益
二、经济效益
三、效益原因探析
四、如何看待种植面积扩大在增效中的作用
五、评价“农都”改良与传播旱地粮食作物效益的要点
第五章 新桂系集团支持“农都”建设,推广旱地粮食作物的举措
一、优化管理机构,形成有利于旱地粮食作物推广的合力
二、加强督导,坚持试验先行方针,推动旱地粮食作物的扩种
三、颁布一系列法规、条例,确保推广工作的落实
四、新桂系集团举措评析
第六章 农产促进委员会与“农都”在推广旱地粮食作物中形成的
关系
一、农产促进委员会主导下的农业推广
二、农产促进委员会与“农都”的互动
三、农产促进委员会与“农都”在推广旱地粮食作物上的作用比较
第七章 “农都”及其垦区传播旱地粮食作物的制约因素
一、垦民自由垦荒的性质,使“农都”的科研实验工作受到制约
二、垦区生产组织的局限,制约先进农作物品种的传播
三、动荡的社会环境和滞后的文化教育,影响实验工作的推进
四、管理失当使垦区制约因素的影响难以消除
五、“农都”试验场所的界定和各自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 “农都”改良和推广外来旱地粮食作物对农村生产方式的
影响
一、改良和推广外来旱地粮食作物之前广西农村的生产方式
二、外来旱地粮食作物改良与推广给广西农村生产方式带来的新变化
三、广西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意义
第九章 “农都”改良和推广外来旱地粮食作物对农村生活方式的
影响
一、全面抗战前广西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二、外来旱地粮食作物改良与推广给广西农村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
三、对广西战时农村生活方式变革的评价
第十章 豫湘桂战役期间“农都”的财产损失
一、豫湘桂战役前“农都”的建设成果
二、豫湘桂战役期间“农都”疏散时的财产损失情况
三、日军侵占柳州期间沙塘“农都”的财产损失
四、劫后“农都”财产损失的影响
第十一章 “战时农都”的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利用
一、“战时农都”的政治文化遗产
二、“战时农都”的农业文化遗产
三、沙塘“农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注释
附录 “农都”发展历程大事记
后记
一、课题研究历史回顾
二、本课题研究的缘由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与方法
章 抗战前外来旱地粮食作物在广西的引进及传播概况
一、外来旱地粮食作物的品种
二、玉米引进广西的路线及在广西的分布
三、番薯引进广西的路线及在广西的分布
四、马铃薯引进广西的路线及在广西的分布
五、移民是当时边疆地区引进旱地粮食作物的主要力量
第二章 柳州沙塘,抗战时期的中国“农都”
一、“战时农都”以广西农事试验场为基础
二、全面抗战爆发的形势促使“战时农都”形成
三、“战时农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战争
四、“战时农都”的特点及其作用
第三章 “战时农都”改良及传播旱地粮食作物的方法
一、“农都”延续了广西农事试验场的科研方法
二、“农都”外来科技人员利用广西农事试验场前期成果开展研究
三、不同机构的科研人员分别开展研究,形成各自的研究重点
四、“农都”科研人员与垦区实验村联合开展研究
五、“农都”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玉米研究的原因
六、对“农都”科研的评价
第四章 “农都”促进外来旱地粮食作物传播的效益分析
一、实验效益
二、经济效益
三、效益原因探析
四、如何看待种植面积扩大在增效中的作用
五、评价“农都”改良与传播旱地粮食作物效益的要点
第五章 新桂系集团支持“农都”建设,推广旱地粮食作物的举措
一、优化管理机构,形成有利于旱地粮食作物推广的合力
二、加强督导,坚持试验先行方针,推动旱地粮食作物的扩种
三、颁布一系列法规、条例,确保推广工作的落实
四、新桂系集团举措评析
第六章 农产促进委员会与“农都”在推广旱地粮食作物中形成的
关系
一、农产促进委员会主导下的农业推广
二、农产促进委员会与“农都”的互动
三、农产促进委员会与“农都”在推广旱地粮食作物上的作用比较
第七章 “农都”及其垦区传播旱地粮食作物的制约因素
一、垦民自由垦荒的性质,使“农都”的科研实验工作受到制约
二、垦区生产组织的局限,制约先进农作物品种的传播
三、动荡的社会环境和滞后的文化教育,影响实验工作的推进
四、管理失当使垦区制约因素的影响难以消除
五、“农都”试验场所的界定和各自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 “农都”改良和推广外来旱地粮食作物对农村生产方式的
影响
一、改良和推广外来旱地粮食作物之前广西农村的生产方式
二、外来旱地粮食作物改良与推广给广西农村生产方式带来的新变化
三、广西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意义
第九章 “农都”改良和推广外来旱地粮食作物对农村生活方式的
影响
一、全面抗战前广西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二、外来旱地粮食作物改良与推广给广西农村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
三、对广西战时农村生活方式变革的评价
第十章 豫湘桂战役期间“农都”的财产损失
一、豫湘桂战役前“农都”的建设成果
二、豫湘桂战役期间“农都”疏散时的财产损失情况
三、日军侵占柳州期间沙塘“农都”的财产损失
四、劫后“农都”财产损失的影响
第十一章 “战时农都”的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利用
一、“战时农都”的政治文化遗产
二、“战时农都”的农业文化遗产
三、沙塘“农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注释
附录 “农都”发展历程大事记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唐凌,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广西历史学会会长、桂林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牛蛙养殖实用技术
¥4.4¥15.0 -
玉米栽培技术
¥6.5¥18.5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农具
¥20.3¥58.0 -
帮你一把富起来农业科技丛书怎样检验和识别农作物种子的质量
¥1.5¥5.0 -
养蜂的秘密
¥32.8¥80.0 -
中国李地方品种图志
¥71.9¥248.0 -
花卉-一部图文史
¥79.8¥145.0 -
欧洲园林花卉图鉴
¥33.3¥98.0 -
军事作业中有毒有害动植物的防治
¥17.5¥50.0 -
鸡高效养殖教材-(第2版)
¥4.2¥12.0 -
南方草莓种植新技术
¥4.4¥15.0 -
农用气象解读
¥2.8¥8.0 -
白参菇栽培技术
¥2.6¥9.0 -
草坪地被植物原色图谱
¥5.1¥19.0 -
海水养殖鱼类疾病防治
¥5.3¥15.0 -
芙蓉鸟的饲养与繁殖
¥1.2¥4.0 -
国外农业经营与管理
¥2.6¥9.0 -
土鸡高效养殖问答一本通
¥31.5¥45.0 -
中国甘薯
¥180.0¥300.0 -
蔬菜种植实用技术
¥20.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