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第6版)(新闻与传播学译丛)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第6版)(新闻与传播学译丛)

1星价 ¥89.4 (6.0折)
2星价¥89.4 定价¥14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290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76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300302904 ; 978-7-300-30290-4

本书特色

源流说:“超越门户”三部曲第三部,“懂算法总编辑”22年横跨报纸、杂志、电视、PC门户、智媒体后18万字心力之作,视知TV创始人、新浪微博执行总编辑、爱奇艺副总裁等联合撰写;国台办新闻发言人、第五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等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用通俗、有趣的方式介绍传播理论。本书清晰、直接地解析理论,提供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实例与应用,帮助读者学到传播理论的基本知识,并且爱上传播理论。本书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对传播理论所知甚少、甚至接近不具备传播理论背景的读者。作者用30章的篇幅,将传播理论分成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修辞学)、大众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六类加以详细介绍,对传播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做了实用、有趣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探索。阅读本书后读者将了解,理论化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我们的经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

目录

**部分搭建舞台:传播、理论和研究

第1章思考传播:定义、模型和伦理

第2章思考传播学:传统和语境

第3章思考理论与研究



第二部分理论与理论思考



单元1自我与讯息

第4章象征性互动理论

第5章意义协调管理理论

第6章认知不协调理论

第7章预期违背理论



单元2关系发展

第8章不确定性减少理论

第9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10章社会渗透理论

第11章关系的辩证法理论

第12章传播隐私管理理论

第13章社会信息处理理论



单元3群体、团队与组织

第14章群体思维

第15章结构化理论

第16章组织文化理论

第17章组织信息理论



单元4公众

第18章修辞术

第19章戏剧理论

第20章叙事范式



单元5媒体

第21章议程设置理论

第22章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23章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24章培养理论

第25章文化研究

第26章媒介环境理论



单元6文化与多样性

第27章面子协商理论

第28章传播适应理论

第29章失声群体理论

第30章女性主义立场理论



后记←关联问题



参考文献



词汇表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前言在推出《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第6版之际,想到本书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我们依然十分激动。前五版说明传播理论课程充满活力,教师们深谙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讲授者和学生都很喜欢我们整本书前后一致的内容组织方式。本书对传播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做了实用、有趣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探索。本教材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对传播理论所知甚少,甚至完全不具备传播理论背景的学生。我们*初之所以要写这本书,是因为我们觉得,学生需要了解理论化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我们的经历、关系、媒介、环境和文化。此外,写作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认为学生需要一本将理论与他们的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教材。我们觉得有些书低估了学生,忽视了理论的重要性,也有些书相对本科生的水平而言过于超前。在本书中,我们还集中力量达到以下几个目标:●帮助学生熟悉那些可能在传播学科遇到的重要理论中的原理和核心概念。●通过具体、清晰的方式,去除理论的神秘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传播及应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向学生介绍研究的程序,并帮助他们了解理论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更为系统地、批判地思考问题。本书的第6版保留了以前版本的重点内容,用通俗、有趣且连贯的方式介绍传播理论。我们认为,通过大量切实可行的例子,清晰、直接地解析理论,*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我们希望学习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学到传播理论的基本知识,并且爱上传播理论。传播研究中的理论既来自传播领域,也来自其他领域。这一跨学科的导向也体现在本书所选择的这些理论之中。本书不仅包含传播学者的独特贡献,还包含源自其他领域的理论,比如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教育学、商学和哲学。传播学者乐于接纳许多学科的同人们提出的观念和原则。当然,在本书中理论家们都支持传播的应用、影响和内在价值。换句话说,虽然理论来自各个学术领域,但是它们和传播的相关性仍然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我们在每个理论章节都阐明了这种相关性。我们不认为自己有资格替理论家们发言;但是我们从他们的学术成果中提取精华,希望能够呈现并赞美他们辛勤的研究工作。我们的总体目标是用新的表述方式呈现他们的思想,并且通过实例阐明他们的理论,方便学习者应用它们分析传播行为。本书两个作者加在一起有60多年的传播理论教学经验,在此过程中获益匪浅。我们把从教时从学生那里学到的一切都应用于《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我们依然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和同事,他们的建议和评价对本书*新版产生了很大影响。传播理论教学的挑战传播理论课程的讲授者可能会遇到一些其他课程不具备的挑战。传播理论教学的**个挑战是,许多学生认为理论遥远、抽象而晦涩,因此教师必须克服理论这些潜在的负面含义。课堂上学生的年龄、社会经济、文化及语言背景不同,负面感受可能会被放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提供了易读且实用的指南,在内容中融入实例,以直截了当的方式提取理论的精华,展现理论的优雅。此外,本书采取渐进式的理论学习,设身处地提供适宜的学习节奏。传播理论教学的第二个挑战涉及对研究的先入之见,即学习者可能会觉得学术研究困难重重,遥不可及。本书要告诉学习者的是,他们已然具备研究者该具备的许多特质,比如好奇和野心。学生们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的日常行动都依循着许多“个人理论”。学习者一旦开始修正他们对研究的误解,就能理解本书中的原则、概念和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的第三个挑战是,要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展现复杂理论,同时避免将理论过程过度简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讲授者往往展示一个理论的骨架,再以个性化的材料填充其中缺失的部分。《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提供了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实例与应用,反映了课堂上的人口统计学差异,从而为这种教学方式提供帮助。*后的挑战涉及理论的起源与当今的学生。显然,在这个科技时代,学生们渴望找到一种“技术视角”看待传播理论。尽管许多理论诞生于几十年前,但我们在每章都展示了代表理论技术框架的*新研究。此外,我们还在每章中添加了技术性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材料的兴趣。新版内容的主要变化第6版在理论章节的内容和各种辅助学习工具上都有比较大的变化。每一章节都做出了更新,以反映*新近的思想。尤其是以下章节变动较大:第2章(思考传播学:传统与语境)包括了七种传播语境下的*新学术成果。第3章(思考理论与研究)内容全部重新组织,以反映影响理论发展的量化和质化思维方法。第4章(象征性互动理论)也已经全部重新组织,将象征性互动理论的假设与主题区分开。第8章(不确定性减少理论)内容有很大变动,对该理论相关的公理和定理做了更全面的呈现。第12章(传播隐私管理理论)有了较大的结构调整。此外,详细讨论了用于制定隐私规则的标准的新信息。第14章(群体思维)囊括了关于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军队举报人保护法》的新信息,以及它们与群体思维的关联。第15章(结构化理论)提供了与社会整合相关的警世故事的*新思考。第20章(叙事范式)描述了与讲故事有关的新的研究与实践。第21章(议程设置理论)重组议程设置的三个层面并重新进行概念化。第22章(沉默的螺旋理论)使用大麻合法化的例子探讨舆论的影响力与渗透力。第24章(培养理论)增加了大量内容以探讨技术与“大众媒介的故事讲述”对个体的影响。第25章(文化研究)使用密歇根州弗林特市水危机和婚姻平等作为案例,论证与该理论相关的几个议题与主题。第29章(失声群体理论)简要介绍以男性为中心的计算机术语中的性骚扰历史,以此为例说明与失声群体理论相关的几个概念。本书特色为了完成我们的目标,应对传播理论教学的挑战,我们在第6版中引入了以下一些特别专题和学习辅助工具:●**部分,搭建舞台:传播、理论和研究。本书前三章的目的仍然是帮助学习者们为接下来的理论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些准备工作对于了解理论家如何进行概念化并检验理论十分重要。第1章和第2章介绍传播的定义以及考察理论的框架。我们提供了通常情况下对理论进行归类和讨论的几个传统和语境。第3章概述了理论与研究之间的关系。这种讨论对理论课而言十分重要,也是学生选学其他课程的跳板。此外,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包含多个项目的评估模板,以评估后续各章中的理论。●第二部分,理论与理论思考。更新所有理论的介绍。每个理论独立成章,为学习者提供通俗易懂、全面透彻的介绍,同时让讲授者拥有灵活空间。考虑到我们从上一版得到的反馈,我们保留了第5版的所有理论。新版对每个理论的介绍更加全面、前沿且实用。如前所述,很多情况下我们提供了*新信息,以说明文化和/或技术对某一特定理论产生的影响,一些相关讨论与案例颇具说服力。●单元简介。第二部分的理论章节被分为6个单元。我们在各单元开始的部分对各组理论进行介绍。简介向学生解释了我们对理论的选择,提供理论的语境并让学生有一定基础,从而发现理论之间的联系。●开篇小故事。每章开始部分会有一个延伸的小故事,它贯穿整个章节,说明理论概念和主张。教师和学生认为这些小故事是对复杂材料的重要应用,对此我们很高兴。这些故事/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传播理论如何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开篇故事有助于理解理论要点。此外,每个故事的现实生活基调能够吸引学生领会某一特定理论的实用性。●用结构化的方式介绍每一理论。每个理论章节都有固定的形式,以一则故事开篇,接下来是引言、对理论假设的概述、对核心概念的说明以及评价(使用**部分确立的标准)。这种统一结构让学生感到前后一致,确保理论得到均衡的呈现,同时方便在后续的学习体验中回看信息。这一模式避免了其他出版资源中常见的“意识流”问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广受好评。每个理论章节都有固定的形式,以一则故事开篇,接下来是引言、对理论假设的概述、对核心概念的说明以及评价(使用**部分确立的标准)。这种统一结构让学生感到前后一致,确保理论得到均衡的呈现,同时方便在后续的学习体验中回看信息。●学生之声。每章出现的这些方框展示了应届生和复读生对特定概念或理论议题的评论。这些评论摘自我们之前授课的班级日志,反映了我们所探讨的话题的实用性,同时显示了理论议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一栏目阐明了理论的实用价值,以及理论规律如何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之中。●大众媒体中的理论。我们将通过考察大众媒体的报道,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多种理论与理论概念的应用。我们使用来自不同渠道的报道与文章作为示例,对理论的不同部分加以说明,包括《福布斯》、《今日美国》、《卫报》(英国)、《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等等。●用于理论评估的可视化模板。在每章总结部分列出理论评价标准(见第3章)。此外,阐明理论的语境、学术传统(基于罗伯特??克雷格的分类)以及获得知识的方式。●理论速览。为了让学生快速、简要地理解某一理论,我们在每个理论章节开始部分添加了这个专栏。学生可以在阅读这一章节之前先浏览这些简要的说明与概述,从而对后续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后记←关接问题。本书的*后一部分对各种理论进行整合,从而揭示理论之间的关联。我们相信理论是跨语境的。为此,我们向学生提出有关理论交叉点的问题。举例来说,为了从两条理论主线理解“决策过程”,学生们需要比较这一概念在群体思维和结构化理论中的含义和用法。●图表与漫画。为了加强概念的组织性与内容的视觉呈现,我们在全书多处插入了图表。此外,我们还加入了漫画,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引人入胜的阅读选择。许多章节都有视觉辅助元素供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材料。这些视觉元素让学生对理论的概念组织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为擅长以视觉方式回看信息的学生提供支持。●页边术语表。原书为页边术语表,译文由于版式将页边术语表放入文中。――编者注页边术语表贯穿全章,以便学生快速了解陌生的术语及其含义。●书末术语表。学生们曾表示,希望我们能在书末列出所有关键概念的定义。该术语表方便学生查阅本书包含的所有关键概念的定义。除上述特色之外,新版《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还新增加了以下一些内容:●全新的量化与质化研究。我们对第3章中的信息进行重组,使之更易于学生理解。我们首先探讨量化研究方法,然后是质化研究方法。我们还在每个理论章节的总结部分做出评价,指出该理论主要的研究框架是质化的还是量化的,抑或兼而有之。●全新的学以致用栏目。我们在这一栏目中介绍对本章信息的进一步应用。我们选取理论的一两项结论,说明特定论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通过这一栏目兑现我们的承诺,即提高理论的实用价值。●全新的社会重大议题与著名人士。为了向学生提供有说服力、有记忆点的案例,我们尽量使用时新的话题与知名的新闻人物来说明观点。婚姻平等、社交媒体、医用大麻、吹哨行为(whistle blowing)、实习、礼貌等主题贯穿全书,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 Matters)、气候变化、世界难民危机等重要的全球性议题也穿插其中,并在恰当处使用奥兹医生、萨曼莎??比、玛娅??安吉鲁、吉米??法伦、菲尔医生、玛莎??斯图尔特等文化名人的例子。尽管我们从未“傻瓜化”理论材料,但我们觉得对于学生而言,阅读一些比较时新、尚未过时的案例十分重要。●全新的技术探索。每章结尾都有若干讨论题以及一个探究理论与技术关系的新问题。我们要求学生讨论某一理论与推特(Twitter)、Instagram、脸书(Facebook)、领英(LinkedIn) 等社交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新增添八则漫画。由于漫画版权,本书未将原书所有漫画收入。――编者注这些漫画提供了理论内容之外的轻松时刻。●新收录200余条参考文献。列入的诸多新研究成果、文章和专著能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或理论议题,尤其反映了传播研究的爆炸式增长。同时,我们采取APA格式(传播领域接受的写作格式),方便学生获取某条引文,从而看到理论的相关性与时效性。我们也适当提供网站链接,可以随时获取其中的信息。●全新的理论思考。在每章开始部分直接引用一位或几位理论家的表述,突出本章内容的精髓。这些引文也是进一步向理论家的思想致敬。Connect《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第6版现已在麦格劳希尔教育公司的综合任务与评估平台Connect上线。Connect还为新版提供SmartBook,从而带来了首个被证实能够提高学生成绩与学习效率的灵活阅读体验。Connect亦已上线本书涉及的所有网站与辅助内容,具体如下:●每章的教师手册,包括基础理论课程的通用教学指南,季度与学期课程的教学大纲样例,章节概要以及课堂活动。●完整的多项选择试题库,测试学生对每章核心概念与观点的理解。●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课程幻灯片。结构**部分“搭建舞台:传播、理论和研究”为第二部分的具体理论提供概念基础。第1章以介绍该领域并描述传播过程开场。第2章介绍了形塑传播领域的主要传统和语境。在这章中,我们聚焦于罗伯特??克雷格在思考传播理论路径上的指南,然后介绍传播的主要语境,这些语境形塑了全美大多数学术环境中的传播研究。第3章探索理论与研究之间的交叉。在这章中,我们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本质与特征,并探讨研究的过程与指引传播研究的视角。该章的目标是揭示理论与研究的关联,学生在阅读单独的章节时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思考。第3章还列出了评判理论、引导学生评估后续理论章节的评价标准。在**部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理论与理论思考”以每个理论一章的篇幅向学生简要介绍27个不同理论。其中许多理论跨域了不同的传播语境。举例来说,关系的辩证法理论既可以放在组织语境也可以放在人际语境中加以理解和应用。不过,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还是根据理论的侧重点将其划分为以下六个部分:自我与讯息,关系发展,群体、团队与组织,公众,媒体,以及文化与多样性。这种划分方式与第1章介绍的语境一致。可供选择的理论太多,因此对我们而言,决定选入哪些理论并非易事。在选择过程中,我们大致遵循以下四个标准:(1)是否是本领域内的重要理论;(2)是否反映了本领域的学科交叉性;(3)在本领域当前思想的语境中是否重要;(4)本书入选理论的先驱性与时代性是否可以达到平衡。此外,我们也敏感地意识到,对不同学派的理论要兼容并蓄。我们知道有很多理论未能尽收书中,但我们相信,本书的大量理论*终能够为传播理论这一充满挑战与价值的领域提供一份重要的入门指南。

作者简介

理查德??韦斯特 波士顿爱默生学院传播研究系教授。理查德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俄亥俄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理查德自1984年开始任教,教学和研究兴趣广泛,包括家庭多样性和师生传播。他从研究生时期开始教授传播理论,以讲座形式面向超过200人授课。理查德曾获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和俄亥俄大学传播领域杰出校友奖。他是多本传播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理查德还曾获得东部传播学会(Easter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ECA)颁发的杰出服务奖,他在该组织担任研究员,并曾在2008年担任主席。林恩??H.特纳 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马凯特大学的传播研究教授。林恩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在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她自1985年开始在马凯特大学迪德里希传播学院教授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课。在来马凯特大学之前,她曾在爱荷华州立大学以及艾奥瓦州两所高中任教。她的研究兴趣包括人际传播、家庭传播以及性别传播。她曾获得多个奖项,例如马凯特大学传播学院杰出研究奖。她与帕特里夏??沙利文合著的《从边缘到中心:当代女性与政治传播》(From the Margins to the Center:Contemporary Women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曾获得传播、语言与性别研究组织颁发的年度图书奖。林恩还曾担任中部州传播学会主席。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