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1星价 ¥44.3 (7.5折)
2星价¥44.3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0020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0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100200202 ; 978-7-100-20020-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对科学史、科学文化感这是一本能够给人带来灵感的论文集。文集分为“科学”“信念与信仰”“公共事务”等几个方面,展现了作为科学家、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如下问题进行的思考:人类社会对“超国家”管理机构的需要,原子能时代的战争控制,研究与教育的自由,犹太历史和犹太复国主义,物理学与科学思想,等等。他在文集中分享了自己的哲学信念、科学推理,以及对一个更加光明未来的期许,并展示了他作为有史以来*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是如何充分参与到周围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这本书的一大特色还在于,收录了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馆的珍贵照片和一些未曾公开的文件。

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接续《我的世界观》一书,收录了爱因斯坦从1934年至1950年间的文章共59篇,分为“信念与信仰”“科学”“公共事务”“科学与生活”“名人”“我的民族”等六个主题,展现了作为科学家、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的爱因斯坦对科学研究、宗教、教育、自由、相对论、物理学、战争、犹太民族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文集由迄今为止尚未发表的讲演、论文、书信、呼吁等各类文章组成,原书成书时几乎未做任何编辑上的修改,力图保留爱因斯坦作为一个满怀良知、思想深刻且富有同情心的人的点点滴滴。

目录

1.出版者前言

信仰与信念

2.自画像(1936)

3.决定命运的十年(1939)

4.道德的衰败(1937)

5.留给后代的话(1938)

6.论自由(1940)

……

科学

公共事务

科学与生活

名人

我的民族

爱因斯坦小传

文章出处

人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节选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世界科普名著译丛》:  从我们自己的经历和内心体验可以得知,我们有意识的行为都源于我们的欲望和恐惧。直觉告诉我们,我们的同类和高等动物也是如此。人人都试图逃避痛苦和死亡,寻求快乐。我们的行为都受冲动支配,这些冲动的组织使我们的行为总体上是为了保存自我和种族。饥饿、爱、痛苦、恐惧都是支配着个体自我保存本能的内在力量。与此同时,作为社会存在,我们在与同胞的关系中也会被同情、骄傲、仇恨、权力需求、怜悯等情感所打动。所有这些难于言表的原始冲动都是人类行为的源泉。倘若这些强大的原始力量不再搅动我们的内心,所有这些行为都将停止。  虽然我们的行为看起来与高等动物有很大不同,但两者的原始本能却非常相似。*明显的区别来自于,在人这里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一种相对强大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作为辅助的语言和其他符号工具。在人这里,思想是组织因素,介于作为原因的本能与作为结果的行为之间。这样一来,想象力和理智就作为原始本能的仆人进入了我们的存在。但它们的介入使我们的行为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本能的直接要求。通过它们,原始本能依附于越来越遥远的目的。本能将思想付诸行动,  然而,我所指出的这个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经由这个过程(也许可以把它称为情感和思想的精神化),人无疑拥有了他所能获得的*为微妙和高雅的愉悦:艺术创造和逻辑思维之美所带来的愉悦。  据我所知,有一个因素处于所有道德教导的开端。如果个体的人屈服于其原始本能的召唤,只为自己逃避痛苦和寻求满足,那么所有人合在一起的后果必然是一种充满恐惧和各种苦难的不安全状态。如果除此之外,他们还从一种个体主义的也就是自私的立场运用自己的理智,把生活建立在一种幸福而独立的存在幻觉之上,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与其他原始的本能和冲动相比,爱、怜悯和友谊等情感太过软弱和狭窄,无法引导人类社会进入一种可以容忍的状态。  如果自由考虑,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足够简单的,而且似乎与过去一脉相传的智者的教导相呼应:所有人都应该让自己的行为遵循同样的原则,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所有人都应当获得尽可能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以及尽可能小的痛苦。  当然,这个总体要求还太过模糊,我们尚不能满怀信心地从中得出具体规则来指导个人的行为。事实上,这些具体规则必须随环境而变。如果这就是阻碍那个深刻观念的主要困难,那么人类千年来的命运将比过去或现在的实际情况幸福得多。人类将不会动用武力和诡计互相残杀、折磨和剥削。  毋宁说,那个一直困扰着所有时代圣贤的真正难题是这样的: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教导在人的情感生活中施展威力,使其影响能够抵挡个人原始心灵力量的压力?当然,我们不知道过去的圣贤是否真正自觉地以这种形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但我们的确知道他们是如何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  早在人类成熟之前,也就是说,在人类面对这样一种普遍的道德态度之前,对生命危险的恐惧已经使他们把释放那些令人害怕或令人愉快的自然力量的能力归于各种想象中的无形个体。他们相信,处处支配着他们想象力的那些东西在精神上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的,但被赋予了超人的能力。这些都是上帝观念的原始前身。对于这种东西的存在及其非凡能力的信仰首先产生于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恐惧,它已经对人和人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其影响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因此毫不奇怪,人们是通过将道德观念与宗教紧密联系起来而开始建立适用于所有人的道德观念的。这些道德主张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这可能与人类宗教文化从多神论走向一神论有很大关系。  于是,普遍的道德观念*初的心理力量源于与宗教的联系。然而在另一个意义上,这种紧密联系对于道德观念是致命的。一神论宗教在不同的民族和群体那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尽管这些差异绝非根本性的,但它们很快就比那些共同的要素被更强烈地感觉到。这样一来,宗教常常引起敌意和冲突,而不是把人类与普遍的道德观念结合在一起。  ……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 1879—1955),德裔美籍著名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被公认为伽利略、牛顿以来*伟大的物理学家。 译者简介: 张卜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科学思想史。精通科学史与哲学史翻译,译有五十余部著作。其译文优美流畅,广受读者好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