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9214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0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16921401 ; 978-7-5169-2140-1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平安建设的近期新政策和基础知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理(尤其是社区治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生产生活安全、公民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等,既有丰富的政策法规知识,也有实用的操作方法,使社区工作人员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做好社区平安建设工作,为和谐社区建设、平安社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录

**章 平安建设基本知识
1.什么是平安建设?
2.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什么关系?
3.平安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平安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是什么?
6.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7.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具有的丰富内涵是什么?
8.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责任要求是什么?
9.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根本保证、价值追求是什么?
10.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11.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2.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工作机制是什么?
13.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方法手段是什么?
14.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组织保障是什么?
15.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载体抓手是什么?
16.当前平安中国建设的工作形势是怎样的?
17.平安中国建设的六项原则是什么?
18.什么是“枫桥经验”?
19.人民群众如何参与平安建设?
20.平安建设的“三率”是什么?
21.平安建设的“六个关键”是什么?
22.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的主要活动形式有哪些?
23.平安乡镇(街道)的标准是什么?
24.平安社区的标准是什么?
25.平安村的标准是什么?
26.平安单位的标准是什么?
27.平安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28.平安家庭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章 治安防控知识
29.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包括哪些内容?
3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是什么?
3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内容有哪些?
3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3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3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三防”是什么?
38.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
39.如何开展重大案件防范责任查究工作?
4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属地管理原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41.“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如何体现群防群治原则?
43.群防群治队伍由哪些人员构成?
……

第三章 社会治理知识
第四章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第五章 生产生活安全知识
第六章 公民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社区平安建设知识百问百答》:  (1)树立科学理念,增强平安中国建设引领性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根本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指引。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平安中国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有效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新格局,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平安建设效能。二是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把民心民愿作为**信号、把安民利民作为**选择、把百姓满意作为**标准,全方位提升守护群众平安、保障群众权益的层次和水平。三是坚持安全发展。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合则兴、离则弱。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维护安全的物质基础,又善于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形成发展和安全协调共进、互促双赢的良好局面。四是坚持主动塑造。要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彰显出来,把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激发平安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大限度增加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行动自觉,实现由保平安向创平安的转变,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五是坚持科学治理。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应该既充满活力又安定和谐。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发挥好自治、法治、德治和科技作用,处理好维稳与维权、打击与保护、从严与从宽、公正与效率、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使社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2)完善工作格局,增强平安中国建设协同性  我们要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一体建设,促进政府、社会、市场良性互动,实现力量资源有效整合和科学配置,激发平安建设的“联动效应”“共生效应”。一是发挥党委领导作用。要加强党对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推动平安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全过程。健全平安中国建设协调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力量,协调解决平安中国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的工作新格局,推动基层党建与平安建设互促互进。二是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要健全完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机制,实现平安建设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要积极探索扁平化运行模式,打造上层统筹有力、中层运转高效、基层做实做强的运行体系,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三是发挥社会协同作用。要创新完善鼓励社会多方参与平安建设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途径,以开放性架构吸纳各方力量参与平安建设。  (3)健全群防机制,增强平安中国建设共享性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享受平安建设成果,关键在于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方针,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平安建设共同体,一是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新渠道。要完善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更好地广纳民智、广聚民力。二是拓展人民群众协商新载体。民主协商是实现共治的基本方式。要统筹兼顾不同阶层群体的多样性、差异化诉求,改进政府听证决策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在平等对话和有效沟通中集聚共识、形成合力。三是拓展人民群众共享新机制。聚焦人民群众需要的增长点,聚力解决人民群众*恨*怨*烦的事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需要,让平安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四是拓展人民群众评价新体系。群众意愿是平安建设的风向标,群众评价是平安建设的试金石。要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尺,健全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平安建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加大群众意见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真正把评判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  (4)创新方法路径,增强平安中国建设实效性  我们既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要探索实践所需的新手段,打好解决突出问题的组合拳,不断提升平安建设的实效。一是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全周期管理,把平安建设各环节作为完整链条,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治理机制。强化源头防控,加强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源头发现、早期控制,不断提升对各类风险预警防范化解的能力。强化应急管理,把握矛盾风险刚发生时的“黄金”处置窗口,推动问题在**时间解决、事态在**环节控制。二是以自治、法治、德治和科技运用为方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强化自治基础作用,创新基层自治的实现形式和载体,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强化法治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引导和规范社会生活、运用法治方式防范和化解矛盾风险,努力实现法安天下。强化德治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成为平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平安建设新模式。三是以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