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制度、种族:格雷厄姆·格林后期政治小说研究

包邮文化、制度、种族:格雷厄姆·格林后期政治小说研究

¥18.3 (4.8折) ?
1星价 ¥18.3
2星价¥18.3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8717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2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10871757 ; 978-7-5108-7175-7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格林后期四部作品《沉静的美国人》、《喜剧演员》、《名誉领事》和《人性的因素》为研究对象。这四部作品较为全面地再现了作家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和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关注。本书借助后殖民理论和政治学中暴力等概念,力图深入挖掘格林后期政治小说中的暴力主题,并从中归纳出文化暴力、制度化暴力和种族暴力三种暴力主题。这三种暴力主题揭露了**世界国家对第三世界人民的戕害和由此造成的生存困境。面对这三种暴力,格林在作品中提出了拯救方法,反映了他对亚非拉第三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出路的思考。 本书分别从文化暴力、制度化暴力和种族暴力三个方面探讨格林的四部政治小说。除绪论和结语外,全书共分三章。 **章主要探讨《沉静的美国人》中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文化暴力。作品指出,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文化暴力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让公众接受帝国主义统治阶级的思想,美国政府充分利用了新闻宣传和学校教育两种主要方式,同时控制或剥夺殖民地民族的语言,推行殖民者的语言。这些方式是实施文化暴力的重要手段。派尔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下,成为一个文化暴力的牺牲品。傅勒面对文化暴力,经历了从疏离到介入的过程。但杀死派尔后,傅勒又陷入自我谴责,这是因为他有矛盾的殖民意识:既有反殖民意识,也有亲殖民意识。 第二章主要分析《喜剧演员》和《名誉领事》中的制度化暴力。制度化暴力既表现为拉丁美洲独裁者的独裁统治,也表现在帝国主义国家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掠夺上。为了摆脱制度化暴力,拉丁美洲人民奋起反抗,试图以暴抗暴,但反抗都以失败告终。作者暗示仅靠武力以暴抗暴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方面唤起人民的觉醒。在《喜剧演员》中首次出现解放神学思潮,随后在《名誉领事》中得到进一步展现。 第三章主要探讨《人性的因素》中的种族暴力。由于白人和黑人两个不同种族间的肤色、语言等差异,导致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和压迫,即所谓的种族暴力。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成为种族暴力的受害者。白人殖民者对黑人被殖民者的压迫体现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方面。种族暴力给黑人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惧,具体体现为萨拉和萨姆的噩梦、萨姆的恐惧心和仇恨心、“名誉黑人”卡萨尔对白人的恐惧。为了抵抗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暴力,本书运用了弗洛姆的爱的理论和卡萨尔的以爱的名义的理论进行分析,探索消除种族暴力的途径。 结论指出,通过对格雷厄姆·格林后期政治小说的暴力书写,谴责了后殖民时期,文化暴力、制度化暴力和种族暴力背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国家的武装侵略和经济掠夺。格林通过对不同暴力斗争类型的勾画,让人们重新认识后殖民时期**世界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和支配。第三世界奋起反抗,以暴抗暴。每部小说黯然的结尾和对暴力的消解和解构,说明了拯救之路的漫长和艰巨。

目录

绪论
**章 《沉静的美国人》中的文化暴力
**节 文化暴力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抵抗文化暴力
第三节 殖民意识
第二章 《喜剧演员》和《名誉领事》中的制度化暴力
**节 制度化暴力的两种表现
第二节 抵抗制度化暴力
第三节 反抗的出路——解放神学
第三章 《人性的因素》中的种族暴力
**节 白色施暴
第二节 黑色的梦魇
第三节 救赎之路——爱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论文发表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