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52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9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20395212 ; 978-7-5203-9521-2
内容简介
18世纪前后,有十数本教育学著作在德意志地区出版。作为迥异而独立的教育学存在,它们拥有各自的生成过程、结构特征和效应影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作为独特的教育学现象,它们彼此间的交叠、影响和互动,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关系和教育学效应。本书借用教育学形态研究理论的分析范式,选取特拉普、康德、尼迈尔、施瓦茨、赫尔巴特和里希特六人的教育学为研究对象,从情境、语言和观念三个维度考察“教育学观念”经“教育学行动”成为“教育学实体”的过程,揭示了早期德意志教育学作为整体现象出现的原因,分辨了各教育学存在的异同,辨明了各教育学的历史位置,反映了文明对教育学的刻画。
目录
绪论
**节 陈桂生问题
一 早期德意志教育学在中国的命运
二 以里希特教育学为切入点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 对早期德意志教育学发展状况的研究
二 对里希特教育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构想
一 对“陈桂生问题”的重新回答
二 教育学形态研究的方法论
三 陈述结构
**章 情境与教育学行动
**节 时代情境
一 从衰败到灭亡:“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变局
二 理性与非理性的交锋:19世纪前后德意志地区的时代精神
三 “教育世纪”:18世纪下半叶德意志地区的教育实践
第二节 作者个性
一 里希特肖像
二 诸教育学作者群像
第三节 情境知觉与教育学生成
一 写给父母的“莱瓦娜”
二 体系化教育学的初次尝试
三 由大学讲义而来的教育学
四 作为家庭教育指南的教育学
五 神学教授的教育学
六 遭冷遇的教育学
本章结语
第二章 语言与教育学实体
**节 教育学的内容结构
一 《莱瓦娜,或教育学说》
二 《教育学尝试》
三 《康德论教育学》
四 《教育与教学原理》
五 《教育与教学学说教科书》
六 《普通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学的陈述模式
一 内容选择
二 篇章结构
三 陈述原则
第三节 教育学的陈述语言
一 “音重于义”教育学
二 “规范理论”教育学
三 “浅显易懂”教育学
四 “操作指南”教育学
五 “力求客观”教育学
六 “畮涩简略”教育学
本章结语
第三章 观念与教育学存在
**节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一 基本概念的比较
二 教育
三 教化
四 教学
五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学的基本判断与核心命题
一 里希特教育学
二 特拉普教育学
三 康德教育学
四 尼迈尔教育学
五 施瓦茨教育学
六 赫尔巴特教育学
第三节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命题的对比分析
― “教育”概念对比
二 “教学”概念对比
三 “教育目的”概念对比
四 核心命题对比
本章结语
结语 早期德意志教育学的“归位”
**节 近代教育学的故乡:德意志地区
第二节 得教育学风气之先者:早期德意志教育学
一 教育学情境
二 教育学语言
三 教育学观念
第三节 “教育学科学化”的起源
一 “教育艺术”:教育实践的理论化尝试
二 “教育学”:对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寻
三 “教育原理/学说”:对教育学“自身概念”的推求
四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体系化”的努力
第四节 早期德意志教育学的形态分类
一 制度教育学
二 应用教育学
三 学名教育学
第五节 回到早期德意志教育学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节 陈桂生问题
一 早期德意志教育学在中国的命运
二 以里希特教育学为切入点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 对早期德意志教育学发展状况的研究
二 对里希特教育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构想
一 对“陈桂生问题”的重新回答
二 教育学形态研究的方法论
三 陈述结构
**章 情境与教育学行动
**节 时代情境
一 从衰败到灭亡:“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变局
二 理性与非理性的交锋:19世纪前后德意志地区的时代精神
三 “教育世纪”:18世纪下半叶德意志地区的教育实践
第二节 作者个性
一 里希特肖像
二 诸教育学作者群像
第三节 情境知觉与教育学生成
一 写给父母的“莱瓦娜”
二 体系化教育学的初次尝试
三 由大学讲义而来的教育学
四 作为家庭教育指南的教育学
五 神学教授的教育学
六 遭冷遇的教育学
本章结语
第二章 语言与教育学实体
**节 教育学的内容结构
一 《莱瓦娜,或教育学说》
二 《教育学尝试》
三 《康德论教育学》
四 《教育与教学原理》
五 《教育与教学学说教科书》
六 《普通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学的陈述模式
一 内容选择
二 篇章结构
三 陈述原则
第三节 教育学的陈述语言
一 “音重于义”教育学
二 “规范理论”教育学
三 “浅显易懂”教育学
四 “操作指南”教育学
五 “力求客观”教育学
六 “畮涩简略”教育学
本章结语
第三章 观念与教育学存在
**节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一 基本概念的比较
二 教育
三 教化
四 教学
五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学的基本判断与核心命题
一 里希特教育学
二 特拉普教育学
三 康德教育学
四 尼迈尔教育学
五 施瓦茨教育学
六 赫尔巴特教育学
第三节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命题的对比分析
― “教育”概念对比
二 “教学”概念对比
三 “教育目的”概念对比
四 核心命题对比
本章结语
结语 早期德意志教育学的“归位”
**节 近代教育学的故乡:德意志地区
第二节 得教育学风气之先者:早期德意志教育学
一 教育学情境
二 教育学语言
三 教育学观念
第三节 “教育学科学化”的起源
一 “教育艺术”:教育实践的理论化尝试
二 “教育学”:对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寻
三 “教育原理/学说”:对教育学“自身概念”的推求
四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体系化”的努力
第四节 早期德意志教育学的形态分类
一 制度教育学
二 应用教育学
三 学名教育学
第五节 回到早期德意志教育学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牛国兴,1986年生,河南信阳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曾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联合培养两年,现任职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史、教育学形态、高等职业教育。曾在《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期刊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