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工美物十八拍

天工美物十八拍

¥25.6 (4.4折) ?
00:00:00
1星价 ¥41.2
2星价¥41.2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5154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66页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56515493 ; 978-7-5565-1549-3

本书特色

《天工美物十八拍》在深入探寻器物的过程中,既展现了杭州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鲜明时代特征,更体现了杭州从古至今的匠人为传承手艺日复一日的努力。阅读此书,于别有洞天的美物之旅中,一步步读懂杭州,也读懂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从器物出发,以沉实的笔调、诗性的讲述,将茶、瓷、玉、伞、扇、绣、丝绸、灯彩、古琴等进行了诠释。18种造物风景,以及一件事做一辈子的传统匠人,在简墨笔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托举起一个洋洋大观的工艺杭州。 生命本应简素,造物有灵且美,人心由此渐趋澄澈温柔。中华文明就是这样默默滋润我们成长的——慢读,细味,于别有洞天的美物之旅中,我们一步步读懂杭州,读懂中国,也读懂了自己。

目录

引言
**章 杭州茶叶——桐君之后茶可道
无茶不欢的古杭州
陆羽与杭州的茶缘
白居易与韬光禅师
苏东坡佛门说茶
茶俗茶仪趣横生
龙井为什么这样“红”
香飘云外的径山茶宴
茶禅一味
第二章 杭州丝绸——剪得西湖一段幽
博物馆内有奇遇
房前屋后皆种桑
小小如今学养蚕
杭州织女性温婉
“丝绸之府”不虚传
悠悠芳华属杭罗
故乡远方传美意
第三章 杭州石窟造像——灵石说法三千界
奇观如是藏灵隐
处处神迹寓南山
第四章 良渚玉器——五千华彩埋鼎盛
古国之谜
配饰之谜
玉龙之谜
琮王之谜
价格之谜
古国毁灭之谜
第五章 官窑瓷器——靖康事旧釉色新
一个偶然的发现
官窑不与民窑同
惊鸿一瞥的低岭头“官窑”
宋高宗的执念
风情独占
诸神遗存
第六章 杭州漆器——“浙漆”斑斓素心生
漆器也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器物
漆器属贵族,丝路即漆路
揭开杭州漆器的面纱
几人长忆雕漆红
第七章 杭伞——暗雨敲花江南梦
天空说给大地的情话
油纸伞的秘密
西湖之花
开伞收伞之间
第八章 杭扇——清趣摇风香袖底
“一把扇子半把伞”
羽扇轻摇的临安府
吴越间的雅扇佳话
“苏白杭黑”各有千秋
第九章 杭剪——一把铿锵裁万物
“五杭四昌”逢盛世
造就传奇入宫廷
“李逵”“李鬼”争不休
第十章 杭绣——针底烟霞掩寂寥
男工绣
宫廷绣
佛图美好
心专且恒
来者为谁
第十一章 淳安八都麻绣一山越野花春不弃
八都女人与麻绣
八都麻绣有多美
八都麻绣的由来
我为我心
第十二章 天竺筷一亦是篁竹真本色
本生世外
自带佛性
惟精惟一
气象万千
道阻且长
第十三章 富阳竹纸——云肪可映诗襟白
“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
“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
“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
第十四章 杭版印刷品——印天印地印沧桑
雕版印刷的高光时刻
一个小印刷工之生之死
逆天神技的木版水印绝品
第十五章 西泠金石篆刻——满目江山刀笔士
“选题”
“开题”
“铺叙”
“倒叙”
“插叙”
“升华”
“大成”
第十六章 西溪龙舟——棹歌齐发草衣轻
西溪有胜会,龙舟赛精神
阳刚与风雅,集合在一身
龙舟和龙舟,有啥不一样
但喜民风淳,竞渡今胜昔
第十七章 杭州灯彩——笑待东风巡天城
声色幻影醉临安
辛词明灭记元夕
竹制灯笼出西兴
到底俗事亦雅事
第十八章 杭州古琴——冰弦调与明月抚
抚琴人也是斫琴人
师出有名的镇馆之宝
严调御的剑胆琴心
西湖边的斗琴雅趣
爱琴如命的徐元白
尾声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杭州茶叶 ——桐君之后茶可道 杭州九溪有座林海亭,亭上有副旧联: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你看,古人多有意思,说吃茶去根本不是吃茶去,而是吃的禅意,吃的情怀,吃的万物真理。 人类借助于一种叶子,尝到了大地芬芳。 而中国先民吃的茶其味实苦:从野生茶树上砍下枝条,采嫩梢,生嚼下去。后来才瞳得了加水。 大约秦汉以后,出现了一种囫囵吞枣的粥式煮茶法:将茶与葱、姜、枣、茱萸、橘皮、薄荷等能搞到的可入口之物,以辣的甜的冲淡茶苦,统统一锅烩——尽一釜,可吃饱。 唐人已颇知煎茶滋味,宋人则以点茶为乐。到了明代,草根出身的太祖朱元璋讨厌前人的奢靡:炙茶一碾茶一罗茶一投茶一搅茶一酌茶,大火小火煮来煮去,黏黏糊糊……烦死了!于是废团茶而倡散茶——直接在壶或杯中泡茶,吃茶变成了喝茶,延续至今。省劲,烧壶开水就得。也因此,茶在民间更加普及。 “煮、煎、点、泡”,中国人的饮茶法一路发展下来,麻麻烦烦、哕里哕唆不见了,一些有意思的事也不见了。 然而,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多人得闲……吃茶去这种妙事,在当代也不是不可略略靠近——百代虽过,孕育茶的山水日月,那个“核”没有变,茶的本质还在。 比如,杭州的遍地茶香中,依然可以萃取出茶的精神。 无茶不欢的古杭州 在杭州方言里,也称喝茶为吃茶。 世人眼里,杭州丰饶,西湖绝色;茶人心中,杭州茶、泉、器、室,四美兼备,茶是龙井,泉有虎跑,器取官窑,室乃“二堤”,而“三面云山一面城”,另有许多浪漫故事做茶歇,到哪里找这么完满的吃茶去处? 可以说,杭州的一天由茶开启,由茶结束,中间由茶贯穿,寒来暑往,与茶是脱不了千系了。 杭州先民吃茶的历史一直可追溯到8000—7000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我们今天的饮品茶即来自先前的药物茶,与中药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才渐渐从药物中分离出来,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项。 东山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位置很是特别,西面过来的分水江与西南向东北而去的富春江就在东山东、南边山脚下交汇在一起,双流相激,波涛乱涌。东山对岸那块鱼嘴状的三角洲,渔耕皆宜,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群落。 相传黄帝(一说神农、唐尧等,已不可考)时,有位药师来自北边异乡,采药东山上,同渔村往来日多。渐渐地,渔民但凡有个头痛脑热,都来找他抓药。 说也奇了,喝过他用树叶熬过的汤汁,人们神清气爽,病痛减少,于是非常信任和尊敬他。渔村虫蝇甚多,瘟疫时发,很需要有人为他们治病解难,他就一直住下,再也没有离开过本打算临时安顿的家。 药师居所前有几棵高大的梧桐树,于是人们称他为桐君,称东山为桐君山、渔村为桐庐。 后来,有人将他的治病案例编成了一卷简书,叫作《桐君采药录》。唐朝的茶学家陆羽注意到这个人、这件事,在《茶经》中引用了其中一句:“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 所述地名都在当时的长江边上。陆羽说这些地方的人好茶,大概都是受东山那地方的人制作清茶的影响吧。 这或许是关于杭州人吃茶*早的文字记录了。桐君被视为中草药的鼻祖,中国知荼懂茶的**批人。 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同步,隋唐之前的杭州茶文化处于萌芽阶段。隋朝开通南北大运河后,杭州一跃而成东南地区的“巨富名邑”,吃茶之风随之时兴起来。 P6-8

作者简介

简墨,本名陈剑霞,1970年生于山东高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中国文化之美”丛书、“简墨书系列”等18部。荣膺首届齐鲁文化之星、2012年度影响济南十大文化人物等,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刘勰文艺奖、孙犁散文奖一等奖,逾百次入选文学选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