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24587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B
- 页数:202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010245874 ; 978-7-01-024587-4
内容简介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均将“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研究”作为新时期非遗保护中的**项主要任务,并在完善非遗记录体系、加强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书稿基于档案学的视角,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为切入点,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的、立体的价值体系,并找出档案价值在价值体系中的坐标,以马克思的“两个尺度”思想为指导,从主体和客体两个尺度对档案价值进行剖析,指出其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客体能够满足主体在寻求凭证或参考等方面的需求而具有的意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价值形态之一。档案化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开发的基础,能够通过档案全景地反映其演变、传承过程,全面展示其表现形式、价值和内涵。数字化建设是大数据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开发的主要途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大生命力的内在要求及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字档案采集加工与处理、组织与存储阶段、开发、提供利用等方面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不仅有助于档案资源的安全保存,更有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目录
作者简介
锅艳玲,本科就读于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硕士就读于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文献影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资源协同整合机制研究” (20BTQ099)、“基于公众参与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模式研究”(HB17TQ003)、“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资源协同整合研究”(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2020-R-025)等***、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各类项目多项。曾在《档案学通讯》《档案与建设》《档案管理》《浙江档案》等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性心理学
¥19.7¥58.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5.5¥42.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女性生存战争
¥22.6¥6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4.1¥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万物皆无序
¥17.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