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69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20396967 ; 978-7-5203-9696-7

本书特色

★《约翰·伍兹谬误思想研究》对当代著名逻辑学家约翰·伍兹的谬误思想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特点及其影响等进行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谬误问题是当代逻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该书对推进中国逻辑学界深化谬误理论研究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在作者的研究过程中,伍兹教授给予了直接的指导和帮助,对其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做出了充分肯定。 ——南开大学哲学院 翟锦程教授 ★《约翰·伍兹谬误思想研究》对国际著名逻辑学家伍兹的谬误理论进行了系统探讨。该书对伍兹谬误思想的发展史进行梳理,完整勾勒了从早期的“伍兹—沃尔顿方法”到近期的“自然化逻辑”的历史主线;同时将伍兹的谬误思想与包括沃尔顿的“新论辩术”以及爱默伦的“语用-论辩术”在内的当代前沿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运用纵向“史论”与横向“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伍兹的谬误思想进行了立体交叉式研究。借助上述一横一纵的研究范式,作者提出了以逻辑学的“主体回归”为代表的一系列原创性思想,为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诸多富有启发价值的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杜国平教授 ★谬误是论证理论的试金石。自汉布林(1970)开创当代谬误研究的新局面以来,约翰·伍兹投身谬误研究40余年,*终创立了基于自然化逻辑的新谬误论——以受资源约束的认知主体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适合真实世界实际情况的规范为评价标准。《约翰·伍兹谬误思想研究》全面梳理了他的思想发展历程,在谬误研究史和当代发展动态背景下对其做了公允定位,展现了当今谬误研究的水准和新高度,对我国的论证研究和逻辑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延安大学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 武宏志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加拿大学者约翰·伍兹的谬误思想为主题,对其研究包含两条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交叉的主线。其一是“史论”层面:对伍兹40余年的谬误治学史进行系统梳理,完整呈现前期思想之“形式方法”与近期思想之“自然化逻辑”的理论内容和学理关联,并深入揭示二者之前后过渡的历史之谜;其二是“理论”层面:对伍兹近期新构建的自然化逻辑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细耕和打磨,以此为契机重点阐发逻辑学的“自然转向”以及蕴含于其中的“主体回归”趋势。

目录

**章 导论
**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 历史坐标定位法
二 文献分类研读法
三 理论实时探究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及难点
一 研究创新
二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思想渊源:西方经典谬误研究史及其影响
**节 亚里士多德的谬误思想
一 亚里士多德谬误思想概要
二 亚里士多德对伍兹的影响
第二节 近代西方的谬误思想
一 近代西方谬误思想概要
二 近代西方谬误思想对伍兹的影响
第三节 汉布林的谬误思想
一 汉布林谬误思想概要
二 汉布林谬误思想对伍兹的影响

第三章 前期谬误思想:伍兹形式化方法的早期回溯
**节 前期谬误思想的缘起背景
一 前期谬误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前期谬误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前期谬误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 作为研究对象的非形式谬误
二 作为研究工具的形式方法
第三节 前期谬误思想的学界回声
一 谬误分析之形式主义评论
二 谬误分析之多元主义评论

第四章 近期谬误思想:伍兹自然化逻辑的*新发展
**节 自然化逻辑的理论底基
一 实践逻辑与实践推理
二 推理主体与认知经济
三 传统谬误的崭新视角
第二节 自然化逻辑的理论形态
一 自然化逻辑的发展简史
二 自然化逻辑的综合论述
三 自然化逻辑的前沿动态
第三节 逻辑的自然转向及意义
一 从数学转向到实践转向
二 逻辑的自然转向新趋势
三 自然转向彰显全新意义

第五章 全面总结:伍兹谬误思想研究的再深入
**节 伍兹谬误思想的全方位讨论
一 理论的深化及理论史的分期
二 理论的相互融通与彼此借鉴
三 关照主体原则下的逻辑转向
第二节 伍兹谬误思想的深层次追问
一 与伍兹的通信情况及其内容
二 前期谬误思想与近期谬误思想的过渡之谜
三 近期思想的发生学解读
第三节 伍兹与中国古代的谬误思想
一 中国古代谬误论理的核心内容
二 伍兹谬误思想与中古谬误理论的契合
三 伍兹于中国逻辑研究的意义

第六章 历史概括:伍兹谬误思想的发展时间线
**节 伍兹谬误思想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伍兹谬误思想的当代研究与突破
第三节 伍兹谬误思想的未来发展与走向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伍兹是在论述主体层级分类思想的过程中,对个体主体或实践主体给予了定义的,他说:“一个主体层级体系H是由不同类型的主体集结而成的。该体系设定的规则是,主体的认知目标越高,所需要的认知资源R也就相应地越多。依据认知目标的高低以及所需认知资源的多寡,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加以排序。在H中,排序或位阶较低的主体是实践主体(个体主体),而排序或位阶较高的主体则是理论主体(机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主体通常是在一种认知不利的条件下运作的。……需给予强调的是,实践主体几乎无法达到机构主体所能满足的那种认知标准。原因在于,前者用来满足认知目标的资源远远少于后者。”①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对于主体来说,所处的认知环境对它是否有利,从根本上取决于其确立的任务的本质以及可能利用的认知资源。如果说某个实践主体或个体主体遇到了一个绝对不利于它的认知情况,这说明它为自己设定的认知任务过高,从而无法得到足以满足该任务的认知资源。事实上,认知主体达成其目标的量度由三个因素决定:主体的认知目标或议程;完成目标所必要达到的标准;足以达成该标准的认知手段。由此可见,个体主体或实践主体的认知目标和认知资源是相互影响的。总体来看,个体主体的认知目标相对简单。一方面,个体主体坚持似真的或合情理的信念;另一方面,在迫切需要给出认知回应的情况下,科学的或数学的精确性和必然性皆无必要,退一步说也是不可能的。某个人类个体*好不要怀有远超其能力范围的想法,其原因在于,如果他的抱负或认知意象是其力所不能及的,那么他将很难对其给予实现。在现实的认知环境中,个体主体通常会设立一个他所能达到的目标,如果有所偏差的话,也不会超出其能力过远,并且应该已经具备了大体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用伍兹的话来说:“就个体的目标以及用以完成该目标的执行标准来看,与其说该个体是一个*优控制器,还不如将其视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满足者。”①个体主体的这种“易满性”并不是它所独有的,而只是说它所能完成的目标以及可利用的资源相对较少,从而*好不选择那些过分艰巨的任务。事实上,与个体主体相对的机构主体,在设立并达成其目标的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如个体主体一样选择相对较易完成的任务。有所不同的是,后者在选择目标的旨趣以及完成目标的资源等方面都要高于且多于前者。毕竟,无论是个人主体还是机构主体,都要以*终完成任务为目的。  以上内容是对实践逻辑之主体层级分类思想的精要阐述,同时对个体主体(实践主体)以及机构主体(理论主体)的大致意涵给予了说明。然而,前文有述,此部分讨论的推理主体实际上就是伍兹所说的作为单个认知主体的个体主体。因此,下面就通过将个体主体与机构主体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进一步阐释个体主体的特性,进而达到对推理主体进行澄清的目的。  事实上,之所以要提出个体主体和机构主体这两个相互对照的概念,是因为出于伍兹的另外一个目的,即构建一种能够与人类的实践推理相适应的全新的推理理论。正如前面提到的,如果将不同主体的行为类型归拢在一起,那么将呈现出一个具有层级差别的复杂多元系统。在该系统中,不同主体具有高低不同的位阶,而位阶的划分依据是主体所支配资源的多少以及其所设定目标的难易。较之于系统中的机构主体,人类的个体主体通常具有更模糊的认知信息、更短暂且紧迫的认知时间,以及更薄弱的计算能力。此外,他们为自己设定认知目标更加轻而易举。人类的个体主体在达成其认知目标的过程中,通常是在手头现有的信息以及第三方规定的期限下来行事,并且还要受到来自不同认知目标的复杂性处理及控制技术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主体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便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量多、快、好、省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需要具备一种将不利的认知条件转化为有利的认知条件的能力。  反观机构主体,它的情况与个体主体大相径庭。首先以两个较为典型的机构主体为例,如荷兰国家航空航天实验室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毋庸置疑,类似于此类规模的机构主体拥有难以想象的相关专业信息,以及在一定限度内任其自由划定的时间期限,它们的认知目标会在这样一种极为丰富及宽松的认知环境中达成。此外,如果此类体系庞大的机构主体再恰当地辅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那么它所拥有的达成认知目标的能力将远超个体主体,即使后者同样配备高性能的个人计算设备及网络。伍兹由此指出:“位于高位阶的主体更易于在一种优化的状态下达成其认知目标。它们拥有足够长的时间对所有信息给予深入分析,并能对它们的行动议程给予精确彻底的演算。”

作者简介

  史天彪,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院,主修逻辑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从事逻辑学研究工作。出站后,进入华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谬误理论、应用逻辑、安全逻辑、安全哲学、应急管理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在《世界哲学》《逻辑学研究》和《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博士学位论文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