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

1星价 ¥23.5 (4.9折)
2星价¥23.5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70959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0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56709595 ; 978-7-5567-0959-5

本书特色

◎继《东言西语》《中国话》之后,郑子宁又一语言学科普力作!
◎趣说各地方言话题,解锁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发现更本真的中国。
◎名词实例通俗解读,从你熟悉的家乡话开始,探寻语言学的奥妙。

◎古人说话究竟是怎样的?
——没有汉语拼音,古代中国的字母是什么样子?
——“洪武大移民”对今天云南、宁夏、四川等地的方言有什么影响?
——张居正指正万历皇帝的读音反倒闹了笑话?
——周公姬旦名字的读音真的和“鸡蛋”相同吗?
◎你真的了解这些地名吗?
——为什么瓦窑堡的“堡”读bǔ,十里堡的“堡”读pù?
——“六安”为什么会念作“lù 安”?
——唐朝的“矩州”怎么变成了现在的“贵州”?
——“乐亭”“获鹿”到底要怎么读?
◎网络流行语的读音有没有道理?
——把“小公主”说成“小公举”,“猪猪”说成“居居”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把“鞋子”说成“hai 子”,“上街”说成“上gai”?
——上海人为什么把“生煎包”念作“双肩包”?
——“恰烂钱”的“恰”是怎么从“吃”演变过去的?◎继《东言西语》《中国话》之后,郑子宁又一语言学科普力作! ◎趣说各地方言话题,解锁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发现更本真的中国。 ◎名词实例通俗解读,从你熟悉的家乡话开始,探寻语言学的奥妙。 ◎古人说话究竟是怎样的? ——没有汉语拼音,古代中国的字母是什么样子? ——“洪武大移民”对今天云南、宁夏、四川等地的方言有什么影响? ——张居正指正万历皇帝的读音反倒闹了笑话? ——周公姬旦名字的读音真的和“鸡蛋”相同吗? ◎你真的了解这些地名吗? ——为什么瓦窑堡的“堡”读bǔ,十里堡的“堡”读pù? ——“六安”为什么会念作“lù 安”? ——唐朝的“矩州”怎么变成了现在的“贵州”? ——“乐亭”“获鹿”到底要怎么读? ◎网络流行语的读音有没有道理? ——把“小公主”说成“小公举”,“猪猪”说成“居居”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把“鞋子”说成“hai 子”,“上街”说成“上gai”? ——上海人为什么把“生煎包”念作“双肩包”? ——“恰烂钱”的“恰”是怎么从“吃”演变过去的? ◎你知道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常识吗? ——北方话里的卷舌音是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带进来的吗? ——“胭脂”其实是错别字? ——“粳米”的正确读音应该是“gēng米”? ——“霓”的声旁为什么会是“儿(兒)”?

内容简介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调”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八大版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画卷。读者在收获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从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鸣,在方言里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目录

清浊:字母的前世今生 卷舌音:争议的卷舌音 腭化:“鞋子”“孩子”与“上街”“上该” 声调:老外说汉语的障碍 尖团:梨园人念念不忘的一条铁律 鼻音:只要说汉语,就前后鼻音不分 轻唇化:“胡建”“扶兰”与“一蚊”钱 元音:各方言都搭乘过的“列车”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郑子宁,毕业于墨尔本大学。语言学达人,了解英语、法语、土耳其语、老挝语等语言,熟知常州话、上海话、西安话、广州话、海口话等多种汉语方言。在各类媒体上发表过与历史、文化、民族尤其是语言相关的文章近百篇,著有《东言西语》《中国话》。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