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73123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65731235 ; 978-7-5657-3123-5

内容简介

张颂(1936—2012),河北省易县人。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中国播音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中国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1959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播音员、编辑。1963年9月调入北京广播学院从事播音教学工作。1984年担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主任。1996年担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首任院长。1998年获得广播电视艺术学中国播音学方向首位博士生导师资格,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主要著作有《朗读学》《播音创作基础》《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朗读美学》《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论文集有《语言传播文论》《语言传播文论(续集)》《语言传播文论(第三集)》《播音主持艺术论》《情声和谐启蒙录》等;主编有《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等。
《朗读学》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及政策研究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播音创作基础》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首届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张颂(1936—2012),河北省易县人。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中国播音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中国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1959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播音员、编辑。1963年9月调入北京广播学院从事播音教学工作。1984年担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主任。1996年担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首任院长。1998年获得广播电视艺术学中国播音学方向首位博士生导师资格,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主要著作有《朗读学》《播音创作基础》《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朗读美学》《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论文集有《语言传播文论》《语言传播文论(续集)》《语言传播文论(第三集)》《播音主持艺术论》《情声和谐启蒙录》等;主编有《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等。 《朗读学》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及政策研究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播音创作基础》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首届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朗读美学》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科著作类)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四届广播电视学术专著评选二等奖; 《中国播音学》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成果。 1991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评为教学名师。

目录

目录 向张颂老师学习(代序) 廖祥忠 修订版前言/ 前言/ 绪论/ **章 有声语言——被冷落的文化/ **节 朗读是一种创作/ 第二节 朗读是对文字语言的改造/ 第三节 朗读应有自己的美学价值/ 第二章 语言功力——被弱化的根基/ **节 语言交际的满足/ 第二节 语言交际的异化/ 第三节 语言功力的失准/ 第四节 朗读的美学空置/ 第三章 朗读美学的民族性特质/ **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庄重美/ 第二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含蓄美/ 第三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融通美/ 第四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质朴美/ 第四章 朗读美学的风格化特质/ **节 风格化是文字作品中的蕴藉/ 第二节 风格化是朗读主体的重构/ 第三节 风格化的多样性及稳定性/ 第四节 风格化的流变性与承继性/ 第五章 朗读美学的意境美特质/ **节 意境美的时间维度审视/ 第二节 意境美的空间维度审视/ 第三节 意境美的时空运动审视/ 第六章 朗读美学的韵律美特质/ **节 韵律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韵律美的形式化意义/ 第三节 韵律美的可容性空间/ 第四节 韵律美的时代性变迁/ 第七章 声非学,器者也/ **节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第二节 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 第三节 累累乎端如贯珠/ 第八章 朗读语感/ **节 对语感的认识/ 第二节 语感中的韵律感/ 第三节 语感的预感/ 第四节 语感的个性特点/ 第九章 朗读语气/ **节 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 第二节 形式和内容/ 第三节 语与气/ 第四节 语调与语势/ 第五节 语气中心/ 第十章 节奏同检/ **节 应律兮合节/ 第二节 奏者,进也/ 第三节 节奏,回环往复之谓也/ 第四节 节奏合以成文/ 第十一章 对象交流/ **节 认识“审美的耳朵”/ 第二节 交流的时空变化/ 第三节 交流的语气联通/ 第四节 副语言的表情作用/ 第五节 朗读与朗诵/ 第十二章 朗读再创作对文本的审美超越/ **节 权衡真善美/ 第二节 体验真实/ 第三节 敏于记善/ 第四节 至美之境/ 第十三章 诗歌、散文的朗读美感/ **节 犹如下一盘棋/ 第二节 诗歌如中国象棋/ 第三节 散文类似围棋/ 第四节 诗歌、散文朗读的美感形态/ 第十四章 小说、戏剧朗读的美感/ **节 犹如探一座山/ 第二节 小说如孤峰/ 第三节 戏剧如群山/ 第十五章 新闻、评论的朗读美感/ **节 犹如过一条河/ 第二节 新闻是一朵浪花/ 第三节 评论是一段激流/ 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审美样式/ 第十六章 文言文的朗读美感/ **节 犹如进一座塔/ 第二节 总揽大局/ 第三节 精细处置/ 第四节 文言文朗读的审美价值/ 第十七章 朗读美学的规律性拓展/ **节 整体感受的拓展/ 第二节 整体和谐的拓展/ 第三节 时空转换的拓展/ 第四节 时代节奏的拓展/ 第十八章 朗读美学的创造性发展/ **节 朗读美学的人类性/ 第二节 朗读美学的实践性/ 第三节 朗读美学的理论性/ 第四节 朗读美学的感悟性/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强调有声语言和语言功力的重要性,分析朗读的民族性特质、风格化特质、意境美特质和韵律美特质,讲解朗读的语感、语气、节奏等的美学意义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评论、文言文的朗读美感,探讨朗读美学的规律性拓展和创造性发展。 **版于2002年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于2010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次修订主要在每个章节增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并对部分文字做了润色和加工,既保持作品原貌,又做出一定新意,使本书在多年积淀的基础上,焕发新的生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