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教育综合实践

包邮小学教育综合实践

¥72.3 (7.3折) ?
1星价 ¥72.3
2星价¥72.3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226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030722614 ; 978-7-03-072261-4

本书特色

强调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引导未来教师发展实践能力

内容简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强调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引导未来教师发展实践能力。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专门设置了教育实践与体验目标,要求未来教师具有观摩教育实践、参与教育实践、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强调教育实践环节,要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本书正是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小学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而编写的一本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教材。该教材构建了一个"综合实践"的课程体系,涉及小学职前教师应该具备的多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包含六大教育实践环节的内容:小学教育见习、实习与研习,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写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小学教育研究实践,小学教育微格教学,小学教师教学技能与特长考核。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小学教育见习、实习与研习 1
**节 小学教育见习 1
第二节 小学教育实习 14
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习 35
第二章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写作 44
**节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写作的概述 44
第二节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写作的准备 51
第三节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 80
第四节 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 86
第五节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写作的评价 95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 104
**节 考察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04
第二节 设计制作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21
第三节 社会服务类活动设计 132
第四节 职业体验类活动设计 141
第四章 小学教育研究实践 150
**节 小学教育研究概述 150
第二节 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155
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的方法 176
第四节 小学教育研究的步骤 196
第五章 小学教育微格教学 199
**节 微格教学基本原理 199
第二节 微格教学的步骤 207
第三节 微格教学课堂教学技能概述 210
第四节 微格教学与课堂教学技能 212
第五节 微格教学教案举例与教学评价表 248
第六章 小学教师教学技能与特长考核 256
**节 小学教师教学技能与特长考核概述 256
第二节 小学教案编写 259
第三节 小学课件制作 263
第四节 小学教师的提问与评价艺术 268
第五节 小学教师的诵读艺术 277
第六节 小学教师的口语与态势语 282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小学教育见习、实习与研习 【学习目标】 了解小学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的目的和意义。 熟悉小学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的内容和方法。 能够开展小学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相应的活动。 能够撰写规范的小学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的各种报告。 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稳定专业思想,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实习与研习不仅是教育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三种教育实践活动互为衔接、有序连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师范生将已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小学教育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这三种教育实践活动既是师范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系统设计和有效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师范生能够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节 小学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作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是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教育见习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能力,也是师范生对将要从事的工作进行的一种现场了解和体验,是师范生提高学习兴趣、内化学习需求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师范生加深对基础教育的理解,促使师范生及早进入职业角色状态,丰富其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增强其上岗的适应性。 一、教育见习的目的 教育见习不仅可以提高师范生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感性认识,促进理性思考,而且有助于未来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培养,有助于未来教师的和谐成长和终身发展。教育见习的具体目的如下。 (一)接触教育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见习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形成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性认识,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运用,尝试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检验自己原有的所学知识,把所掌握的书本的间接知识,转变成真正为自己所理解的、能运用自如的知识;激发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热情,丰富其专业知识和提高其专业技能。 (二)感受教师生活,强化敬业精神 通过近距离观察教师的职业行为,师范生经历了“了解教师专业—熟悉教师专业—热爱教师专业”的历程,能够设身处地感受教师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生活,从而对今后从事教育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以此培养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进一步树立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学习优秀教师的高尚品行,增强职业信心,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三)积累教育经验,为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师范生可以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通过观察教育教学的活动形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行为等,把握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现状和特点,并从中归纳其特点,发现和提出问题,反思所学理论知识,为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四)全面了解小学教育,为未来教师工作做准备 师范生通过教育见习,可以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运行机制,了解小学教师的职业活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思想状况,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育与管理现状,增强对小学教学的适应性。教育见习不仅能帮助师范生缩短与在职教师的距离,同时也为其未来的教师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育见习的意义 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略有不同。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的前奏,是教育实习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见习不等同于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以观摩学习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他人教育教学操作行为获得对他人行为的体验,强调的是替代性经验的获得与积累。《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改善过去教师职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做法,提高师范生的从教实践能力。因此,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见习对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了解中小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印证理论知识、学习与掌握教育规律和具备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丰富对教育的感性认知,奠定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发挥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带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它引导个体的发展方向,并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通过教育见习,师范生能够领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努力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己任;能够明白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二)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促进专业化学习 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通过教育见习,师范生可以对基础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和体验,了解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等,从而为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三)初步了解教师工作,增强职业认同感 教师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其教育导向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受到挑战,因此,教师只有站在所任学科的前沿,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主动权。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学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师范生。优秀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职业品质会对师范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会激发师范生进一步增强敬业意识、创新意识、律己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等,以提升其作为未来教师的基本素养。 (四)反思自我,在不断感悟中成长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和发展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因为高考的压力,一些大学生的优秀个性品质和个性特长在进入大学前未能得到应有的培养;二是一些大学生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忽视了必要的社会实践;三是一些大学生因为生活和学习条件好转而较少考虑社会责任;四是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技能结构存在不足。通过教育见习,师范生能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去观察社会,了解学校、教师、学生及教育教学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完善自我,真正做到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五)加强反馈,促进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的针对性 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教育教学改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教育见习,高等师范院校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实际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加强课程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通过“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教育实践”等模块,将基础理论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一个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突出专业技能实训和教学能力实践的课程体系。 三、教育见习的内容 教育见习的内容涉及基础教育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观察见习学校、观察学生、观察教师、观察课堂教学、观察班主任工作、观察教研活动等。 (一)观察见习学校 见习生不仅可以通过观察见习学校了解其发展历程、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组织机构、教育教学办学特色等,还可以通过听见习学校的专人介绍、观看校史展览或相关视频、留意学校组织机构图、参观年级组和教研组、参观学校一天的教育活动等了解学校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规律。 现阶段,我国小学规模不一,但大多组织健全,一般有党政组织、社团组织、年级和班级组织。负责日常教育教学运行的有三个系统,即教学管理、德育工作和后勤保障,分别有专人负责,并有领导分管。教师往往按学科组成教研室或教研组。近年来,规模较大的学校一般成立年级组,形成交叉管理的格局。班级组织是学校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的基础单位。 见习生进入见习学校后,往往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他们会把在见习学校的所见与大学课堂的所学联系起来,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通过见习能够从不同方面感受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而激发自己的从教欲望,使自己尽快成长。 (二)观察学生 观察学生就是通过观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认知水平等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其提供学习机会,以支持其智力开发与个性发展。教师只有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行为特点,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并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关注学生的行为,善于通过恰当的途径进行观察,是对教师专业化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观察学生的直接行为。教师观察学生行为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直接行为表现,如学生的言语表达、眼神及面部表情、各类肢体行为等。在这些直接的行为表现中,言语行为是*有观察价值的行为之一,学生的言语行为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者参与讨论时,语言表达是流畅的还是杂乱无章的,声音是响亮的还是微弱的,言语表达的内容是紧扣主题的还是缺乏针对性的,都能直接反映其思维、认知特征与个性特征。 第二,观察学生的间接行为。各类作业是学生行为特征重要的间接体现。教师虽未直接看到学生做作业时的行为表现,但从他们完成的作业中还是可以间接地观察到学生作业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而且这些行为特征可以与许多特定的教育目标相关联,从而成为有意义的行为信息。 第三,观察学生行为发生的特定环境。学生的每一类行为都有其相应的行为环境。当然学生的行为并不是由环境机械地决定的,而是其自身的特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在有或没有老师或同学在场时,学生弯腰拾起路边的废纸投入垃圾箱的行为可能具有不同的行为意义。只有同时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及其行为环境,才能正确理解学生特定行为所蕴含的意义。 有学者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分为五个维度: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这种分类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缺乏可操作性。也有学者从学习效果、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五个维度构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每个维度下又设定了能够反映该维度的具体指标以及权重。学习效果维度反映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维度能够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维度能够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这是建构得较为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表现的工具,但具体评价时仍需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个角度去考虑,综合采用课前调查、作业分析、观察课堂、测验、作品展示等手段来收集资料,但这种工具难以在日常课堂观察中运用。 观察学生时要把握好以下四点:①关注学生的差异,主动发现差异的存在。②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是一种态度,尊重差异就是要尊重差异的存在,理解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