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8328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16832899 ; 978-7-5168-3289-9

本书特色

书中的故事平实无华,甚至可称得上琐屑轻微,但一落入作者的笔端便自成一派感人至深且不可思议的风情。在那金色的山谷中,有人性的光辉,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光阴辗转后的释然。人生一甲子,自在且独行,跟着作者的视角,回首少年时,遥望花甲年,致那些不曾虚度的光阴与不曾遗忘的岁月。

内容简介

一本值得私藏的岁月之书,记录了那个时代里不同机遇和选择下的生活和人生。人生不一定是一路坦途,弯弯小路上的风景亦别有一番滋味;生活不一定要一往直前,偶尔停步回望更知生命的可贵。是作家,也是生活家;做奋斗者,更要做沉思者。收录散文作家郭强20余篇新作,诠释生活中的善与暖。

目录


辑一一方春

003/马厩里的青春

009/苦学

013/杨沟

055/迷茫的追求

064/回城

068/迷人的海

072/杨二婶

079/拔豆棍

082/饭盒

090/幼时的记忆

100/天津街


辑二一斛雪

109/初三天欲雪

111/雨!

113/敬自己半杯酒

116/太阳雪


辑三一席清风君且行

121/逃学

123/狗剩和大山

136/春

143/进城

150/二哥

158/抉择

161/路弯弯

168/河边青青草


展开全部

节选

马厩里的青春 那是一个很小的土炕,由石块和黄泥砌成,比普通的农家炕小了很多,勉强可以躺下三个人,连翻身都困难。炕很窄,也很短,我每每睡在炕上,头会耷拉到炕沿外,只好斜躺在炕上,脚伸到炕角,头枕在炕沿上。炕沿也是用黄泥砌的,已经被磨得光秃秃的了,早没有了炕沿的模样。 炕的前脸凹凸不平,炕面是用不规则的石板铺成的,石板上面抹了一层掺了稻草的黄泥。 炕前有个锅灶,因为要给生产队的牲口们烀饲料,锅灶一年四季都烧着,所以炕也总是热乎乎的。由于长期的烟熏火燎,抹炕的黄泥裂出了大大小小的缝隙。锅灶烧火时,会从炕面上、四周的缝隙间冒出丝丝缕缕的青烟来。 炕面上留下一层干掉的黄泥粉末,风一吹,这些粉末就在饲养室里飘飘洒洒,弥散在空中。热热的炕,轻轻的烟,把炕席熏成了脆生生的黑黄色,也是一副支离破碎的样子。 除了炕和锅灶,饲养室里还放着一口水缸,水面上总是漂浮着细小的草屑和尘埃,这是牲口的饮用水。偶尔半夜口渴醒来时,我也会把头伸进缸里,吹开那些草和灰,吮吸着缸里的水。 饲养室四面透风,抹墙的黄泥已经脱落,可以从大大小小的石头缝里看见饲养室外面的光景。从北面的墙缝可以看到成片的苞米地,可以看到蒙蒙的雨或飘洒的雪;从东面的墙缝可以看到饲养棚里的牲口,那些马、骡、牛、驴总是会闹出各种各样的动静来,还伴随着浓浓的气味;西面是生产队的仓库,是存生产队化肥的地方;南面便是生产队的大院,院子挺宽敞的,院子里也有用石头和黄泥盖成的各式各样的房子,有堆放各种农具的房子、有储存粮食的仓库、有存放农具和农药的屋子、有羊圈……生产队大院所有的房子都看不到一片瓦,也没有一块砖,由泥土和石头盖成的房子经过日晒雨淋都变了样,扭歪歪、光秃秃的。没有一间房是不透风的,也没有一间房是不漏雨的。 囤放化肥的房子透出一股浓重的气味,是过磷酸钙、碳酸氢铵和尿素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这些都是易挥发的肥料,刺鼻的气味会从墙体的缝隙中源源不断地钻进饲养室里。 饲养室的东面是牲口棚,那里总是热闹的,各种牲口满满当当地挤在一个棚里。马和骡子是牲口中的贵族,它们紧紧地挨着饲养棚,地面上铺着石板。马和骡子是站着睡觉的,也是站着尿尿的,排尿时会发出哗哗的声响,听上去好似河流奔腾一般。它们还经常用铁蹄掌不停地刨着石板地面,发出咚咚的声音,不时嘶鸣两声,这些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 牛是反刍动物,它们在晚上会闭着眼睛趴在地上,嘴里不停地咀嚼着,发出类似磨牙的声音,但是比磨牙的声音要大许多,吱吱嘎嘎的,听得人的心脏都跟着发颤。 驴相对老实许多,干的活少,吃的料草也差一些,经常伸长了脖子,发出“呜啊呜啊”的叫声,好像在表达对草料的不满。有这些牲口在,饲养棚向来是生产队大院里的一个热闹场所。 饲养室的南面一处宽敞的院子,大多时候七零八落地堆积着牲口的粪便,吸引来无数的苍蝇。雨季的时候,院子就像一个大水塘,到处是湿黏的黄土;雨若是下得再大些,那混着牲口粪便的雨水就会倒灌进饲养室里,跟着趁乱涌入的还有乱飞的苍蝇和嗡嗡叫的蚊子。 *难熬的是冬天,呼啸的北风从四面八方灌进饲养室,寒冷彻骨,冻得人瑟瑟发抖,不停地打冷战。 夜里睡觉只能把头蒙进被子里,早晨起来,被子都被冻成了硬邦邦的一块,好在炕还是热的,令人无奈感叹:“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我在这间饲养室里住了两年,正值青春年华。初到农村时,对未来满怀憧憬,踌躇满志。那年,我刚满十八岁。 生产大队的韩延江书记对我说:“小郭啊,派你到生产队去是要吃苦的,你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你要坚持下来,要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生产队里。” 韩书记把我派到生产队里,是寄托了很大希望的。 我坚定地答应下来,在此之前我对于艰苦的吃住条件、劳累的农活是有所耳闻的,可现实情况却仍令尚且年少的我难以适应。我认识了此前未曾接触过的一群人,虽然有些想法与习惯我们无法共鸣,但他们朴实、憨厚的一面令我始终难忘。这是我从不曾有过的经历,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是孤独的、茫然的、筋疲力尽的。 我一心一意要扎根在生产队里,想干出一番成绩。对于怎样才算成长,我却是迷茫的。于是,我索性当一个劳动力,风雨不误地和生产队的社员们一同干活,我认为那就是锻炼,是成长。 *开始的那段日子,我每天都筋疲力尽、苦不堪言,有时甚至还会偷偷地哭泣。我经常一个人躺在那张小小的土炕上,望着屋顶发呆。 我也曾想回到青年点里去,那儿有大队新盖的瓦房,农活也不算太累,更不必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苦恼,但我又无数次地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心中所怀之理想愈是高远,那么实现它的道路便愈是艰难。 那时,吃饭是个大问题,好在公社在生产队里修建了提水站,那儿有个食堂,我一日三餐都在那里吃。只是在食堂吃饭也是需要粮票的,青年点里虽然按标准给每个人发了粮票,但我正是*能吃的时候,又常干体力活,发的粮票自然是不够吃的,必须省着吃,即便如此也总是挨饿,好在母亲经常给我送粮票来。 记忆*深的一次,母亲来了,却没有提前告诉我,那时也没有可以即时联系的通信工具。 我尚未来得及梳洗,一副蓬头垢面的模样,出来迎接母亲。本就讷言的我说不出一句话,在此般情形下也确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种从未有过的委屈情绪漫上心头。艰难的生活条件从不曾令我退缩半步,可彼时我却突然有些胆怯,我担心被母亲看到这一切,尤其是我住的那饲养室。 母亲看了看我碗里的午饭,是苞米面蒸的窝窝头和炒土豆丝,土豆是很新鲜的,但没有一点油水。 母亲又看了我睡觉的地方,那间又小又破的饲养室。母亲紧绷着脸,紧皱着眉,久久地沉默着。我看到母亲的眼睛里含着泪水,心中一酸,差点跟着落下泪来。 两年时间里,我一直住在饲养室,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也是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历练,是不能忘却的一段磨砺之路。 每当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激励着我,言犹在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自幼便喜欢看书,书籍令我受益匪浅,算得上是一位能时刻提醒、激励我的伙伴。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读过的每一本书、每一段文字都在鼓舞着我,迫切要求进步的渴望在激励着我,还有无数优秀的榜样在鞭策着我。 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跨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我还记得,生产队的饲养员叫王元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善言辞,木讷憨厚。他总是不言不语,又对我关心备至。 我身为生产队长是要带头劳动的,而且要负责安排农活,想做好这些就要懂得一年四季的规律与农活的先后顺序,还要了解乡民们的性格与习惯。这一切对于初来乍到的我而言,简直是如山一般沉重的压力。 在农忙的季节,我经常手足无措,疲惫不堪,累得吃不下饭,上不去炕,换下的衣服更无暇理会,浸满汗液与尘土的衣服堆放在盆里,在炎热的夏季沤出了难闻的味道。王元高见到了二话不说,连盆带衣服一同端回家去,请他的爱人于淑英帮忙清洗干净,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土炕上。这令我感动至今。 王元玖是生产队的会计,也是一个木讷的人。村里人整天劳作,很少有说话的场合和机会,更少有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 寒冷的冬夜,北风呼啸,烧热的炕也很快就凉了下来,烧炕的草不多了。我瑟瑟发抖地蜷缩在炕的一角,守着空旷的生产队大院,冻得难以入睡,只想赶紧挨过这一晚。 这时,王元玖踏着雪、顶着风赶来了,怀中还抱着一捆苞米秸秆。他把炕重又烧热后,也脱鞋上炕,和我唠起了家常,不善言辞的他陪伴我度过了那难挨的冬夜。 每年腊月,农村都要杀猪。一到腊月,饲养室的桌上便时常出现炖好的猪肉,都是乡民趁我不在时送来的,我却不知道是谁家送的。除了猪肉,那张破旧的木桌上还经常出现菜饼子、地瓜、土豆……送来这些的人不图回报,诚心实意,他们广阔的胸怀里装着满满的深情厚谊。 淳朴的乡民们用一颗颗真心温暖着我,这股温暖的力量也成了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渐渐地,我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我对乡民们有了感情,对简陋的饲养室也有了感情。 每到夜晚,饲养室总有人来,他们或与我闲话家常,或教我如何安排农活,或插科打诨笑闹几句,热闹的气氛将一方陋室映得温暖如春,温馨如家。

作者简介

郭强,大连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大连机床集团副总裁、大连科德数控公司总经理,兼任科技部在库专家。自学生时代起,心怀写作梦想,多年笔耕不辍,已出版散文集《桑麻凡事》《桑麻凡事2》《回乡》《写在岁月一隅》《人间一味》及长篇小说《浪奔,浪流》《热浪》。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