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89290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68929059 ; 978-7-5689-2905-9
本书特色
德勒兹不屑于轻松的答案,但对于理解德勒兹,轻松的答案却是学生们所需要的。这本极具当代感的导读,没有把德勒兹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缩减为过分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案,而是通过艺术、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等领域的具体实例,带领读者走进他那螺旋式的思想。从电影《神秘肌肤》《入侵脑细胞》到游戏《吃豆人》《毁灭战士》,从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可可·福斯柯、雷切尔·怀特瑞德等人的艺术作品到电视剧《迷失》《神秘博士》,这本简单易懂的入门读物考察了德勒兹的关键思想,这些思想有些出自于他的著作,有些出自于他同费利克斯·瓜塔里共同完成的出了名的深奥难懂的著作。这本书使那些思想保持了鲜活,并与当今的视觉艺术紧密关联。 艺术把知觉、情感和意见这三重组织打散,代之以一座用感知物、感受和感觉的聚块构成的代行语言职能的纪念碑……一座纪念碑并不纪念或庆祝已经过去了的某一事物,而是把体现这一事件的持久的感觉交付给未来的耳朵。 ——德勒兹 艺术之目的就是展露那些被答案所隐匿的问题。 ——詹姆斯· 鲍德温 在今天,随着“互联网 ”,甚至是“万物联网 ”热潮的兴起,我们审视艺术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艺术、技术甚至是科技的本质与意义再次被追问和思考的同时,全面地研究和解析西方著名思想家们的艺术观,可以更为深刻地从“高技术”崇拜的表象下,理解艺术本体以及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本套丛书的推出,不是为了回顾过去的艺术或文献的补充,而是提请艺术界同仁共同思考如何理解和看待今天乃至未来的新艺术。——张夫也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一本德勒兹思想的导读小册子,简单地介绍了其主要思想、理论和方法,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德勒兹、认识德勒兹,从而研究德勒兹。本书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部分介绍块茎思想,联系电子游戏和互联网对视觉文化进行了块茎式解读。第二部分介绍了“生成”这一构成德勒兹哲学思想基础的概念,并将目光转向电影、电视剧和艺术品以说明“生成”。第三部分引入柏格森的“绵延”概念,介绍了德勒兹对电影时间的研究,在德勒兹看来,电影可以将绵延时间的流逝视觉化,即“时间—影像”,也可以将时间空间化,即“运动—影像”,并举例说明了这两种电影时间模式。
目录
导言 重塑德勒兹?
**部分
导言
“块茎”是什么?
解域/再建域
块茎概念的背景
**章
迷宫里的游戏
电子游戏简史
《吃豆人》:电子游戏中的空间探索
游戏体验:解域与再建域
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模组和块茎
电子游戏是坏榜样?
《侠盗猎车手》
第二章互联网的视觉结构
内在的互联网
黑客行动主义地质学
新的阶级结构
第二部分
导言
什么是“生成”?
第三章少数电影
什么叫“少数”?
现代政治电影
……
第三部分
结论
注释
精选参考书目
术语表
致谢
节选
《解读艺术:德勒兹》: 思考互联网的*佳起始点就是描述互联网的构成:内在性。 对,大体如此。通常我们无法看见内在性,只能假设它的存在,我们所能看见的只是内在性在我们周围事物中留下的形状。互联网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很容易理解内在性的形式和形状与物质截然不同,但是我们要借助后者才能与内在性邂逅。假如你是在网上阅读本书,你可能要(通过滚动或者单击鼠标)翻转页面、阅读文字,甚至可能做做“书页”标记,但不管用什么方式你其实无法同本书的“物质”进行交流。你可能使用鼠标或键盘,但脑海中有着书的概念,它有着你想象的形状或者由计算机所暗示的形状(例如页面的形象)。这两种形状交叉之处就是我们对内在性*形象的表达——内在性平面。这一平面乃物质与非物质相交或接合之处,它至关重要。 乍看起来,凭常识我们就清楚,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事物,从物质世界到更大的力场和压力场,都有形式或形状。例如,进入一个报告厅,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观察到里面有若干排座位,有讲台、投影机、话筒,而且布置得井井有条:所有的座位都面向讲台、讲台可能设在一块高台或平台之上,等等。我们可能还会意识到,这些物体的组织形式对应着更大更多的无形力量和组织:如教育体制、教育理论和方法、大学的富有与贫穷等。这些不同的组织层面又相互纠葛、相互依赖,如果剥离这些层面的话就可能会破坏那些层面。在此意义上,组织的种种层面就像地层的层(strata),既是更大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它的断层线。 这一整体的、更大的事物,就是德勒兹和瓜塔里所称的“组织平面”(plane of organisation),即所有形式、主体、器官和功能的物质交叉地带。然而,德勒兹和瓜塔里并不只是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描述社会或文化的构成,相反,他们想要追问:当我们去除所有的形式或所有的层时会发生什么?会有什么东西留下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会留下力量和能量,它们永不逃走:“粒子之间的纯粹的快与慢的关系隐含着解域的运动,正如纯粹的感受隐含着一种去主体化的运作。”这就是容贯性平面,也即内在性平面。因此,尽管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去除所有样态,但德勒兹和瓜塔里暗示我们,将之部分拆卸——剥离某一层、去除某一功能——就可以释放其中的某些力量,由此开启解域的进程。在他们看来,由于思考内在性是*伟大的挑战,因此它成为哲学家的终极任务:“我们可以说这一内在性平面既是可思之物,又是不可思之物,它是可思之中的不可思。”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一种更强大的召唤:一个超然的观察者可以静观这一平面如何冲破藩篱,也可以讨论它存在于何处,但真正的任务是在他者当中激起解域的进程。“这可能就是哲学的*高行动:与其去思考内在性平面的存在,不如去表明它己然存在。” 因此,我们可凭借互联网来一窥内在性。互联网是现实世界的虚拟反映,它模仿现实世界同时又与之迥然有别。与其说互联网是一系列物体与空间的组合,不如说它是物体与空间之间的一系列运动。运动既可以遵循“逻辑的”线性顺序——从银行账户到在线商店,也可以遵循按网络冲浪者的随想而连接起来的新路径。实际上,互联网的运动似乎同用户是分离的,因为用户能驾驭运动,或者驾驭信息的海浪:所谓“冲浪”是也。因此,互联网已然开始剥离构成社会的层,使连接断裂并在新的社会形态中得到重新连接(层依赖于物体和空间明晰的连接)。不管产生多少新的连接,不管促成何种形态,也不管速度快慢如何,运动都将不断发生。 ……
作者简介
戴米安·萨顿,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讲师,《真实的状态:数字时代的美学》(The State of the Real: Aesthetics in the Digital Age,I.B.Tauris出版)联合主编。 大卫·马丁—琼斯,圣安德鲁斯大学电影研究讲师,著有《德勒兹、电影与国家认同》(Deleuze, Cinema and National Identity)。 林何,1975年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现任教于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学术领域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电影研究。已在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电影文学》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代表性论文有“About the Chinese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Western Canons in China 1978-2014”。另参与或主持xx部科研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词典、多媒体光盘多册/套;曾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
数码摄影用光和色彩从入门到精通
¥24.2¥69.0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9.6¥30.0 -
吴昌硕画选
¥4.3¥4.8 -
宋元水墨花鸟
¥17.7¥59.0 -
摄影一本通
¥17.9¥49.8 -
一白书画印
¥26.4¥88.0 -
花与女组画
¥4.3¥4.8 -
图说木雕绝艺
¥17.0¥46.0 -
观众心理美学
¥10.4¥29.8 -
明信片:末代皇朝旧影
¥6.4¥20.0 -
乔十光文集
¥21.0¥70.0 -
梵·高手稿-精装
¥33.1¥138.0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9.6¥30.0 -
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中国画的生成
¥21.1¥48.0 -
论园
¥23.0¥36.0 -
如何成为地球上最棒的即兴演员
¥16.4¥49.8 -
古典乐的盛宴
¥24.4¥66.0 -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九品)
¥3.6¥18.0 -
当代艺术家:章晓明
¥40.5¥90.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9.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