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探索“中国风格”的教育之路--所有权对儿童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1星价
¥29.8
(6.2折)
2星价¥29.8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972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6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62297277 ; 978-7-5622-9727-7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将所有权效应引发的自我加工偏差运用到儿童学习过程中,用于增强儿童的学习效果,并且立足于中国人特有的互依型自我概念,探讨了关系他人卷入的所有权教育学情境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对推进“中国风格”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录
1 研究背景
1.1 所有权效应
1.1.1 所有权效应的界定及其分类
1.1.2 所有权效应与自我参照效应的区别
1.2 记忆的所有权效应的认知机制
1.2.1 语义组织化(semantic organization)
1.2.2 注意(attention)
1.2.3 自我选择(self-choice)
1.2.4 身体活动的具身化(embodiment of physical actions)
1.2.5 动机因素
1.3 记忆的所有权效应的研究范式
1.3.1 基于分配的所有权效应研究范式
1.3.2 基于选择的所有权效应研究范式
1.3.3 基于分配与选择混合的所有权效应研究范式
1.4 记忆的所有权效应的发展
1.5 特殊认知障碍个体记忆的所有权效应
1.6 不同关系他人中记忆的所有权效应
1.7 所有权效应在人类学习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1.7.1 心理所有权效应在人类学习中的应用
1.7.2 身体所有权效应在人类学习中的应用
2 问题提出与总体设计
2.1 问题提出
2.1.1 现有研究不足
2.2.2 拟研究的问题
2.2 研究总体设计
3 研究一: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3.1 实验一:基于选择方式获取的所有权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3.1.1 研究假设
3.1.2 研究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1.4 讨论
3.1.5 研究结论
3.2 实验二:基于分配方式获取的所有权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3.2.1 研究假设
3.2.2 研究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2.4 讨论
3.2.5 研究结论
4 研究二: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中关系他人卷入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4.1 实验三: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中亲子关系卷入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4.1.1 研究假设
4.1.2 研究方法
4.1.3 实验结果
4.1.4 讨论
4.1.5 研究结论
4.2 实验四: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中同伴关系卷入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4.2.1 研究假设
4.2.2 研究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2.4 讨论
4.2.5 结论
4.3 实验五: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中师生关系卷入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4.3.1 研究假设
4.3.2 研究方法
4.3.3 实验结果
4.3.4 讨论
4.3.5 结论
5 研究三:关系他人卷入所有权分配和归属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5.1 实验六:母亲分配条件下不同关系他人归属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5.1.1 研究假设
5.1.2 研究方法
5.1.3 实验结果
5.1.4 讨论
5.1.5 结论
5.2 实验七:朋友分配条件下不同关系他人归属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5.2.1 研究假设
5.2.2 研究方法
5.2.3 实验结果
5.2.4 讨论
5.2.5 结论
5.3 实验八:老师分配条件下不同关系他人归属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5.3.1 研究假设
5.3.2 研究方法
5.3.3 实验结果
5.3.4 讨论
5.3.5 结论
6 总讨论
6.1 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6.2 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中关系他人卷入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6.3 关系他人卷入所有权分配和归属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7 贡献、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贡献
7.2 不足与展望
8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图形
附录二:假词(标签)
附录三:认知负荷问卷
附录四:亲密度问卷
1.1 所有权效应
1.1.1 所有权效应的界定及其分类
1.1.2 所有权效应与自我参照效应的区别
1.2 记忆的所有权效应的认知机制
1.2.1 语义组织化(semantic organization)
1.2.2 注意(attention)
1.2.3 自我选择(self-choice)
1.2.4 身体活动的具身化(embodiment of physical actions)
1.2.5 动机因素
1.3 记忆的所有权效应的研究范式
1.3.1 基于分配的所有权效应研究范式
1.3.2 基于选择的所有权效应研究范式
1.3.3 基于分配与选择混合的所有权效应研究范式
1.4 记忆的所有权效应的发展
1.5 特殊认知障碍个体记忆的所有权效应
1.6 不同关系他人中记忆的所有权效应
1.7 所有权效应在人类学习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1.7.1 心理所有权效应在人类学习中的应用
1.7.2 身体所有权效应在人类学习中的应用
2 问题提出与总体设计
2.1 问题提出
2.1.1 现有研究不足
2.2.2 拟研究的问题
2.2 研究总体设计
3 研究一: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3.1 实验一:基于选择方式获取的所有权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3.1.1 研究假设
3.1.2 研究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1.4 讨论
3.1.5 研究结论
3.2 实验二:基于分配方式获取的所有权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3.2.1 研究假设
3.2.2 研究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2.4 讨论
3.2.5 研究结论
4 研究二: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中关系他人卷入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4.1 实验三: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中亲子关系卷入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4.1.1 研究假设
4.1.2 研究方法
4.1.3 实验结果
4.1.4 讨论
4.1.5 研究结论
4.2 实验四: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中同伴关系卷入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4.2.1 研究假设
4.2.2 研究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2.4 讨论
4.2.5 结论
4.3 实验五: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中师生关系卷入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4.3.1 研究假设
4.3.2 研究方法
4.3.3 实验结果
4.3.4 讨论
4.3.5 结论
5 研究三:关系他人卷入所有权分配和归属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5.1 实验六:母亲分配条件下不同关系他人归属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5.1.1 研究假设
5.1.2 研究方法
5.1.3 实验结果
5.1.4 讨论
5.1.5 结论
5.2 实验七:朋友分配条件下不同关系他人归属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5.2.1 研究假设
5.2.2 研究方法
5.2.3 实验结果
5.2.4 讨论
5.2.5 结论
5.3 实验八:老师分配条件下不同关系他人归属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5.3.1 研究假设
5.3.2 研究方法
5.3.3 实验结果
5.3.4 讨论
5.3.5 结论
6 总讨论
6.1 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6.2 不同方式获取的所有权中关系他人卷入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6.3 关系他人卷入所有权分配和归属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
7 贡献、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贡献
7.2 不足与展望
8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图形
附录二:假词(标签)
附录三:认知负荷问卷
附录四:亲密度问卷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慧芬,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认知、认知神经科学,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乡土中国
¥13.5¥2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文言浅说
¥12.2¥24.0 -
偏见
¥19.0¥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22.6¥36.0 -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
¥5.5¥16.8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4.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