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1086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3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100211086 ; 978-7-100-21108-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作者董晓萍是我国民俗学研究重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她将其在民俗学领域所拥有的多年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20世纪民俗学的发展历程,突出介绍那些被淹没、忽视的民俗学研究成果,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全面的民俗学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是民俗学专家董晓萍教授撰写的民俗学理论著作,采用现代靠前民俗学中经典民俗学的方法论框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20世纪中国民俗学走过的道路,肯定中国民俗学的成就。通过重读原典和田野作业笔记,揭示已被前人发现而后来被忽略的原创观点、研究方法与具体问题,讨论民俗学从本土民俗学研究转向多元民俗学的建设历程。全书共12讲,重点选择水利、粮食、土地、城边村、传统工艺等专题开展细致的个案分析。本书既能为专业学者把握当代民俗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也可为跨学科读者和一般读者提供比较广泛的民俗学基础知识。

目录

绪论:经典民俗学
**讲 民、民俗与民众知识
第二讲 粮食民俗
第三讲 土地民俗
第四讲 水利民俗
第五讲 建筑民俗
第六讲 传统工艺民俗
第七讲 民俗艺术
第八讲 手机民俗
第九讲 民俗非遗
第十讲 社会民俗
第十一讲 中国民俗学史
第十二讲 所谓印欧文化圈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钟敬文在晚年注重从古今中外“方方面面”考察民俗学的成果。他说:“全球化也好,现代化也好,不是把我们自己给‘化’掉,而是应该根据我们的需要,去吸收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东西,来壮大我们自己。”“中国这个古国,民俗资料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既有为中国所特有的,也有为世界人民所共有的。研究这种文化现象,不仅是中国学者的责任与权利,同时也是各国汉学家的责任与权利。近年来这方面的学界情形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钟敬文是中国经典民俗学创建者,他提出建设民俗诸科学的意义有以下五点:(1)提出一国多元民俗学研究理论;(2)呼吁建设连续性和继承性统一的民俗文化,在此基础上,保护利用人类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3)提倡增强文化理解力,理解差异文化的价值;(4)民俗是各国生存意识*强的文化,为此人类需要建设更具人文精神的民俗学去研究它;(5)提出跨文化研究的可能性。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变化*大的世纪,由于战争、社会、经济、生态等种种原因,人类在文化上得之也多、失之也巨。持整体性的眼光治理现代社会“病”,发展民俗诸科学,有可观的学术前景。

作者简介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青海师范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主要出版学术著作有《田野民俗志》《不灌而治》《全球化与民俗化》《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钟敬文与中国民俗学派》《跨文化民间文艺学》《跨文化民俗学》《跨文化民间叙事学》《跨文化技术民俗学》等,主编《钟敬文全集》(全16卷30册),发表中、英、法、日文论文近400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