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哲学思想史研究

包邮系统哲学思想史研究

¥148.5 (7.9折) ?
1星价 ¥148.5
2星价¥148.5 定价¥1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225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456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030722584 ; 978-7-03-072258-4

本书特色

著作本书从\"实体\"和\"关系\"的角度切入,全面深入地梳理并总结了系统哲学的\"关系\"思想、整体思想、非线性思想以及演化生成思想。

内容简介

系统哲学思想史,即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系统性认识的历史,它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时期。与此相对应,产生了古代朴素哲学的系统思想、近代辩证哲学的系统思想、以及现代建立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科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的系统哲学思想。著作本书从"实体"和"关系"的角度切入,全面深入地梳理并总结了系统哲学的"关系"思想、整体思想、非线性思想以及演化生成思想。

目录

目录绪论 1**节 **次科技革命:“实体”对象及对“实体”的认识 1一、近代科学技术诞生的标志:关于“实体”的机械自然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建立 2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体”科学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结果 6第二节 第二次科技革命:“实体”思维的巨大胜利 10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经济实体”的价值 11二、人与社会联系密切:“社会实体”的价值 12三、技术科学化:“科学实体”的价值 12第三节 “实体”思维的缺陷与“关系”思维的孕育 15一、“实体”思维的四个缺陷 15二、现代物理学革命:“关系”思维的孕育与发展 18三、系统科学:“关系”思维的形成 30第四节 “关系”思维:从系统科学到系统哲学 30一、系统科学兴起:“关系”范畴的确立 31二、系统科学:“关系”的复杂性特征 35三、从系统科学到系统哲学 35四、系统哲学思想 36第五节 系统哲学思想史研究何以可能 37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38二、何为系统哲学思想史 39三、系统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充分必要条件 42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53**章 一般系统论前期的系统哲学思想 58**节 东西方古代哲学:“实体”与“关系”的提出 58一、古希腊时期的系统哲学思想 59二、中国古代的系统哲学思想:“整体”思维与“关系”思维 67第二节 近代的机械论与辩证论:系统哲学思想的逻辑环节 77一、近代前期:形而上学整体观的系统哲学思想 77二、近代后期:辩证整体观的系统哲学思想 86第三节 “机体论”:凸显“关系”与“整体”的系统思想 90一、“机体论”的兴起 91二、“机体生物学”:贝塔朗菲早期探索的成果 94三、对贝塔朗菲“机体论”系统思想的评价 97第二章 构成论阶段的系统哲学思想:破“实体”立“关系” 98**节 一般系统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99一、贝塔朗菲与一般系统论的创立 100二、一般系统论的内容 101三、一般系统论所蕴含的系统哲学思想:从“实体”转向“关系” 115第二节 控制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119一、维纳与控制论的创立 120二、控制论的主要内容 121三、强化“关系”的系统哲学思想 133第三节 信息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142一、问题的提出与信息论的形成 143二、信息论的主要内容 146三、信息论所蕴含的系统哲学思想 156第三章 自组织理论阶段的系统哲学思想:从存在的“实体”到演化的“关系” 166**节 耗散结构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167一、自组织理论的历史考察 168二、普里高津与耗散结构论的建立 169三、耗散结构论的主要理论概念 171四、耗散结构论的理论要点 172五、耗散结构论的系统科学思想 175六、耗散结构论所蕴含的系统哲学思想 178第二节 协同学的系统哲学思想 188一、哈肯与协同学的创立 189二、协同学的主要内容 190三、协同学所蕴含的系统哲学思想 197第三节 超循环理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203一、艾根与超循环理论的创立 204二、超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205三、超循环理论对系统哲学思想史的贡献 212四、简短的评价 220第四节 自组织理论:揭示事物演化机制的系统哲学理论 220第四章 生成论阶段的系统哲学思想:从“关系”的演化到“关系”的生成 224**节 突变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225一、突变论的科学背景与理论来源 226二、突变论的四个基本概念 227三、突变论的基本内容 229四、突变论所蕴含的系统哲学思想 231第二节 混沌理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236一、混沌研究的历史 237二、混沌理论的主要内容 238三、混沌理论所蕴含的系统哲学思想:从“关系”的演化到“关系”的生成 245第三节 分形理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249一、芒德布罗与分形几何思想的提出 249二、分形与分维的概念 251三、分形的特征 254四、分形的类别 256五、分形理论所蕴含的系统哲学思想:“生成”与“整体” 260第四节 复杂性科学的系统哲学思想 265一、“复杂性科学”的提出 266二、复杂性科学与系统科学 268三、复杂性定义:跨越层次的生成性“关系” 269四、各学科领域的复杂性 271五、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对象:非线性科学 273六、复杂性科学所蕴含的系统哲学思想 274第五节 告别构成论,回归生成论:生成论阶段的系统哲学思想 281第五章 当代国际上代表性系统学派的系统哲学思想 288**节 美国: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288一、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观点 289二、CAS理论的主要特点 292三、CAS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与局限性 295第二节 比利时:“控制论原理研究计划”的进化系统哲学思想 298一、布鲁塞尔三人小组:“控制论原理研究计划”的提出 299二、鲍尔斯:新控制观 300三、图琴:元系统跃迁理论 302四、进化系统哲学的理论体系 305第三节 英国:牛津大学弗洛里迪信息哲学学派的系统哲学思想 308一、牛津大学弗洛里迪信息哲学学派的建立 309二、信息哲学的研究纲领 311三、信息哲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312四、对信息哲学的简短评价 312第四节 拉兹洛的系统哲学思想 313一、拉兹洛的系统本体论 313二、拉兹洛的系统认识论 314三、拉兹洛的系统价值观 318第六章 中国学者对系统哲学思想的独特贡献 321**节 科学领域中中国学者独特的系统哲学思想 321一、钱学森的系统哲学思想 321二、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329三、吴学谋泛系理论的系统哲学思想 336第二节 哲学领域中中国学者独特的思想贡献 343一、乌杰的“系统辩证论”思想 343二、罗嘉昌的“关系实在论”思想 349三、李曙华、金吾伦的“生成实在论”思想 356四、刘粤生、沈骊天的“信息增殖进化”理论 357第三节 简短的评价 363第七章 系统哲学思想史的理论根基:复杂的实在 368**节 两种“关系实在论”的理论分歧 368一、外在关系论:只注重物质和能量,不注重信息 368二、内在关系论:只注重信息,没有关注物质和能量 370第二节 全面而真实的内涵:复杂性概念所指称的实在 371第三节 复杂的实在:两个结论 373一、**个结论:构成、组织、生成兼容 373二、第二个结论:物质、能量、信息兼容 374第四节 复杂的实在:四点启示 375一、对于理解进化的启示 375二、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启示 376三、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377四、对于哲学本体论的启示 379第八章 系统哲学思想与世界新图景 381**节 系统哲学思想与认识论变革:从“实体”的哲学到“关系”的哲学 382一、“关系”原理:不同学科的同型性认识论基础 382二、“关系”与“实体”的历史回顾 386三、“关系”:学科理论系统增长的渊源 390四、从“实体”的哲学到“关系”的哲学 393第二节 系统哲学思想与方法论变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95一、知识变革:由学科结构层次到学体结构层次 395二、自然科学日趋“软化”,日益向社会科学的认识方式逼近 397三、自然科学的认识方式发生颠覆性变革 400四、社会科学日趋“硬化”,日益向自然科学的认识方式逼近 410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412第三节 系统哲学思想与世界观转换 413一、系统哲学思想与哲学本体论的结合:关系实在 414二、系统哲学思想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结合:系统方法论 415三、系统哲学思想与哲学价值论的结合:系统价值论 416四、系统哲学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回归与发展 417第四节 系统哲学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422一、整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国际权力观 423二、“关系”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共同利益观 425三、演化生成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426四、非线性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全球治理观 428参考文献 431后记 44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高剑平(1963.1),湖南祁东人,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哲学,迄今已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11项,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国家民委三等奖3项;迄今已出版著作8部;已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以及《广西日报》理论版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和摘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