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实验心理学--操作实务与案例

实验心理学--操作实务与案例

1星价 ¥51.1 (7.0折)
2星价¥51.1 定价¥7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4371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5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121437199 ; 978-7-121-43719-9

内容简介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等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引学生进入科学研究的通行证。本书用理论辅以实际操作和案例的方式逐层剖析“实验心理学”的核心知识,采用E-prime2.0软件重现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手把手地教读者如何采用SPSS软件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解读和报告……本书采用APA的叙述风格,有利于读者快速地适应心理学的论文写作规范。此外,读者还可以从封面的词云中直观地感受到本书的重点。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附带全书的PPT课件和经典实验(如心理旋转、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IAT、感觉记忆中的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的E-prime2.0程序。

目录

目 录
**部分 心理实验研究的基础
第1章 初识心理学研究 2
1.1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2
1.2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2
1.2.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的伦理道德 3
1.2.2 实验后应遵循的伦理道德 4
第2章 观察法和相关法 6
2.1 观察法 6
2.1.1 观察法的原则 6
2.1.2 观察研究中的量化分析 8
2.1.3 观察法的缺点 8
2.2 相关法 9
2.2.1 相关系数 9
2.2.2 相关系数的解释 9
第3章 实验法 12
3.1 什么是实验 12
3.2 核心要素 12
3.2.1 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12
3.2.2 实验操纵 15
3.2.3 实验假设 23
3.2.4 实验控制 23
3.3 实验范式 28
3.4 实验的效度和信度 28
3.4.1 内部效度 28
3.4.2 外部效度 31
3.4.3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关系 32
3.4.4 实验信度 32
第4章 实验报告的撰写 34
4.1 实验报告的结构 34
4.2 引言 35
4.2.1 整理前人研究结果 35
4.2.2 引出我们的研究 36
4.3 方法 36
4.3.1 被试 36
4.3.2 实验设计 37
4.3.3 实验仪器或材料 38
4.3.4 实验步骤 40
4.4 结果 41
4.4.1 结果呈现的原则 41
4.4.2 示例 42
4.4.3 几个固定格式 43
4.5 讨论 45
4.5.1 讨论的写作结构 45
4.5.2 避免常见错误的几个技巧 45
4.5.3 讨论叙述示例 46
4.6 题目、摘要和关键词 46
4.6.1 题目 47
4.6.2 摘要 47
4.6.3 关键词 48
4.7 参考文献 48
4.7.1 文后参考文献格式 48
4.7.2 文中参考文献格式 50
4.8 附录 51
第二部分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第5章 被试间设计 53
5.1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53
5.1.1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53
5.1.2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三水平及以上 57
5.2 多因素被试间设计 60
5.2.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60
5.2.2 实验设计类型 61
5.3 随机区组设计 76
5.3.1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76
5.3.2 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81
第6章 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82
6.1 被试内设计 82
6.1.1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82
6.1.2 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88
6.2 混合设计 99
6.2.1 定义 99
6.2.2 结构分析 99
6.2.3 2×3混合设计 99
6.2.4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107
6.3 拉丁方设计 108
6.3.1 拉丁方设计的内涵 108
6.3.2 拉丁方设计的结构模式 108
6.3.3 举例说明研究过程:三种广告创意谁*受欢迎 109
6.3.4 平衡自变量各水平的另一方式 115
第7章 取样的相关问题 117
7.1 以近期发表的相关研究中的效应量倒推现有研究需要的样本大小 117
7.1.1 独立样本t检验中样本量的计算 117
7.1.2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中样本量的计算 119
7.1.3 多因素被试间设计中样本量的计算 120
7.1.4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中样本量的计算 121
7.1.5 混合设计中样本量的计算 122
7.2 以Cohen的标准推算研究需要的样本大小 123
7.3 参照近期发表的相关研究中的样本大小 123
第8章 准实验设计 124
8.1 小样本设计 124
8.1.1 小样本设计的原理 124
8.1.2 ABA设计 124
8.1.3 实验组控制组AB设计 127
8.1.4 AB多基线设计 130
8.2 不对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 131
8.3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131
8.3.1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的原理 131
8.3.2 举例说明研究过程: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吗? 131
第三部分 因变量的测量与实验程序的编写
第9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 134
9.1 阈限 134
9.1.1 刺激―感觉与物理量―心理量 134
9.1.2 物理量与心理量的关系 134
9.1.3 阈限的定义 136
9.1.4 阈限理论 138
9.2 *小变化法 140
9.2.1 绝对阈限的测量 140
9.2.2 差别阈限的测量 143
9.2.3 阶梯法 145
9.2.4 阈下知觉 146
9.3 平均差误法 147
9.3.1 绝对感觉阈限的测量 147
9.3.2 差别感觉阈限的测量 148
9.4 恒定刺激法 149
9.4.1 绝对感觉阈限的测量 150
9.4.2 差别感觉阈限的测量 152
第10章 信号检测论 160
10.1 色子游戏 160
10.1.1 色子游戏与任务要求 160
10.1.2 色子游戏的四种反应 162
10.1.3 判断标准与四种反应 162
10.2 色子游戏中的信号检测论原理 164
10.3 信号检测论中的关键指标 166
10.3.1 感受性 166
10.3.2 反应偏向 166
10.3.3 判断标准 167
10.3.4 等感受性曲线 168
10.4 信号检测论的研究方法 171
10.4.1 有无法 171
10.4.2 评价法 171
第11章 反应时 174
11.1 反应时的概述 174
11.1.1 反应时的定义 174
11.1.2 反应时的功能 174
11.1.3 反应时研究的简史 174
11.2 反应时研究的实验逻辑 177
11.2.1 相减法 177
11.2.2 相加因素法 199
11.2.3 开窗实验 203
11.2.4 速度与准确率权衡 204
11.3 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206
11.3.1 反应时与刺激强度有关 206
11.3.2 反应时与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有关 207
11.3.3 反应时与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 208
11.3.4 反应时与被试的机体状态有关 209
11.4 反应时测量的注意事项 212
第四部分 心理过程的相关研究范式
第12章 知觉 214
12.1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214
12.2 知觉的加工方式 216
12.2.1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16
12.2.2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217
12.3 结构优势效应 220
12.3.1 字词优势效应 220
12.3.2 客体优势效应 223
第13章 注意 225
13.1 过滤器模型 225
13.1.1 单通道过滤器模型 226
13.1.2 衰减模型 227
13.1.3 反应选择模型 228
13.1.4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 229
13.1.5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内在机制 230
13.2 能量分配模型 234
13.2.1 Kahneman的注意能量分配模型 234
13.2.2 能量分配模型的实验依据 236
13.2.3 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238
13.2.4 Stroop效应 239
13.3 注意的实验范式的发展 239
13.3.1 过滤范式 239
13.3.2 搜索范式 241
13.3.3 双任务范式 241
13.3.4 提示范式 244
第14章 记忆 246
14.1 Ebbinghaus的研究 246
14.1.1 两种研究工具 247
14.1.2 记忆的遗忘曲线 247
14.1.3 关于联想的实验 248
14.2 Bartlett的研究 249
14.2.1 Bartlett的理论体系 249
14.2.2 Bartlett的实验 250
14.3 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 252
14.3.1 感觉记忆的研究 253
14.3.2 短时记忆的研究 260
14.3.3 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区分 262
14.4 加工水平说 268
14.4.1 加工水平 269
14.4.2 关于复述 270
14.4.3 加工一致性 272
14.4.4 加工序列 272
14.5 内隐记忆 273
14.5.1 概念界定 273
14.5.2 任务分离范式 273
14.5.3 加工分离范式 277
14.6 错误记忆 281
14.6.1 DRM范式 281
14.6.2 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282
14.7 前瞻记忆 283
14.7.1 概念界定 283
14.7.2 实验范式 283
参考文献 285
附录A 文后参考文献的APA格式举例 295
A.1 期刊 295
A.1.1 一个著者 295
A.1.2 两个著者 295
A.1.3 三至七个著者 295
A.1.4 八个以上著者 295
A.1.5 提前上线有DOI的预出版论文 296
A.1.6 只有论文编号而无页码的电子刊论文 296
A.1.7 二手文献 296
A.2 书籍类 296
A.2.1 著作类 296
A.2.2 编著类 296
A.2.3 翻译类 296
A.2.4 论文集中的论文或书的章节 296
A.2.5 不同版本,名字中含“Jr.”(用于区分父子同名的情况) 297
A.2.6 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 297
A.2.7 学位论文 297
A.2.8 报纸(日报) 297
A.3 电子图书 297
A.4 网页新闻 297
附录B 采用E-prime编写心理旋转实验的全过程 298
B.1 实验设计分析 298
B.1.1 刺激材料和核心实验流程的构思 298
B.1.2 依据实验设计类型来安排实验材料 298
B.1.3 E-prime总体设计框架 299
B.2 E-prime程序的制作过程 299
B.2.1 工程文件夹和工程文件的建立 299
B.2.2 核心实验过程的建立 299
B.2.3 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 311
B.3 实验结果 31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海波,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实验心理学本科生课程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研究。研究方向为判断与决策、学习与记忆。先后主持过7项省部级等课题。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2019年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