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2547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1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305254789 ; 978-7-305-25478-9
内容简介
“新文学读者研究”系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施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作者从传播、接受的角度研究新文学读者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别讨论了知识青年读者与新文学的互动,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新文学读者之于新文学审美特质的意义及其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功能,故重点虽在于分析新文学读者群的结构、梳理其历史演变,而*终的落脚点则在以之为场域,辨析新文学的审美现代性与社会文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书稿证明了文学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还在于突出了青年问题的重要性,可以为国家在文艺管理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也可以为相关青年问题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目录
引言
**章 新文学读者诞生的历史条件
**节 新文学的政治哲学属性及其对读者的召唤性
第二节 新文学出版与新文学的流通
第三节 新文学副刊与新文学的社会基础
第二章 新文学读者群结构变迁概观
**节 清末民初的文学读者
第二节 作为新文学读者群的新潮社
第三节 从知识青年到社会大众——新文学读者群结构性转化的意义
第三章 知识青年读者与新文学的互动
**节 “底”的表征:“时代精神”的“不留余地”
第二节 “孤独者”:知识青年的自画像
第三节 “我们”:知识青年的心理掩体
第四节 “新文艺腔”:“新思潮的门面”与世界的“心理替代物”
第四章 新文学读者与新文学审美底色
**节 “人的道德”与“诗的经验主义”
第二节 新文学的现代性:“偏重俗人或常人的立场”——以朱自清为线索
第三节 “古雅”作为新文学的底色
第五章 新文学与新文学读者:文艺与政治的分流
**节 新文学阅读的“自生自发秩序”
第二节 边缘知识青年与新文学的政治化
结语:在文学与社会两间的新文学读者
主要参考文献
**章 新文学读者诞生的历史条件
**节 新文学的政治哲学属性及其对读者的召唤性
第二节 新文学出版与新文学的流通
第三节 新文学副刊与新文学的社会基础
第二章 新文学读者群结构变迁概观
**节 清末民初的文学读者
第二节 作为新文学读者群的新潮社
第三节 从知识青年到社会大众——新文学读者群结构性转化的意义
第三章 知识青年读者与新文学的互动
**节 “底”的表征:“时代精神”的“不留余地”
第二节 “孤独者”:知识青年的自画像
第三节 “我们”:知识青年的心理掩体
第四节 “新文艺腔”:“新思潮的门面”与世界的“心理替代物”
第四章 新文学读者与新文学审美底色
**节 “人的道德”与“诗的经验主义”
第二节 新文学的现代性:“偏重俗人或常人的立场”——以朱自清为线索
第三节 “古雅”作为新文学的底色
第五章 新文学与新文学读者:文艺与政治的分流
**节 新文学阅读的“自生自发秩序”
第二节 边缘知识青年与新文学的政治化
结语:在文学与社会两间的新文学读者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施龙,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毕飞宇小说的幽默——以插入语和排比句为例》《北洋政府的文化管理机构与文化政策》等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文学读者研究》。参编《中国新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