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的心灵课:::

妈妈的心灵课:::

1星价 ¥25.5 (4.9折)
2星价¥25.5 定价¥5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11819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9cm
  • 页数:269页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201181943 ; 978-7-201-18194-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英国家喻户晓的儿童心理专家,集四十余年儿童精神分析实践的大成之作 ★BBC推荐!影响千万欧美家庭的亲子教育指南 ★帮助世界千万父母理解孩子的情绪世界,建立良好的母婴养育关系 ★揭示哺乳、哭泣、游戏、独立和害羞等日常行为中所蕴涵的心理机制 ★武志红、曾奇峰、李小萌等倾情推荐 ★献给每个新手妈妈的暖心手册,给你无限的勇气、自信和鼓励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儿童心理学图书。书中大部分内容基于作者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所做的系列广播节目, 包括“独生子女与多子女的利弊”“幼儿园与学校的教育”等主题。该节目帮助了英国成千上万的父母, 使他们了解孩子的情绪世界, 更好地建立母婴养育关系。尤其重要的是, 作者以一种共情、关怀、乐观的态度看待育儿工作, 并且由衷地欣赏和肯定父母们的天性潜质, 这无疑也是对父母育儿的极大支持。对于各个领域想了解人类心理早期成长过程的人来说, 本书就是一本很好的入门参考书, 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目录

**部分 妈妈和宝宝

**章 男人眼中的母亲 3

第二章 认识你的宝宝 8

第三章 相信宝宝的潜能 16

第四章 婴儿喂养 22

第五章 食物都到哪里去了 28

第六章 消化过程的终点 34

第七章 喂养方式 40

第八章 母乳喂养 47

第九章 宝宝为什么会哭 57

第十章 一点一滴了解世界 71

第十一章 把宝宝当作一个人 78

第十二章 断奶问题 85

第十三章 再谈把宝宝当作一个人 92

第十四章 宝宝的天赋道德 102

第十五章 孩子的本能与正常困难 108

第十六章 幼儿与周围人的关系 114


第二部分 孩子与家庭

第十七章 父亲的作用 125

第十八章 别人的标准和你的标准 133

第十九章 什么是“正常的孩子” 140

第二十章 独生子女问题 149

第二十一章 双胞胎问题 156

第二十二章 孩子为什么要玩游戏 163

第二十三章 孩子与性 169

第二十四章 偷盗和撒谎 187

第二十五章 孩子首次尝试独立 194

第二十六章 对正常父母的支持 201


第三部分 孩子与大千世界

第二十七章 五岁以下婴幼儿的需要 207

第二十八章 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219

第二十九章 评估孩子的学习能力 226

第三十章 孩子的羞怯与紧张性失调 234

第三十一章 学校中的性教育 240

第三十二章 如何探视住院儿童 245

第三十三章 青少年犯罪面面观 253

第三十四章 孩子攻击行为的根源 260


展开全部

节选

引言 我认为,有必要为本书写个引言。本书涉及妈妈与宝宝、父母与孩子、学校里的孩子以及大千世界里的孩子等四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我所使用的语言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有所变化。孩子的成长经历了幼儿时期的亲密关系到长大以后的疏离关系,希望我的语言能很好地契合这一变化。 虽然*初几章都是写给妈妈的贴心话,然而,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年轻妈妈必须要读育儿经才行。我的意思是说,妈妈对自身的状态非常敏感。她需要保护,需要信息,需要医学提供*好的身体养护;她需要有自己熟悉且信得过的医生和护士;她还需要丈夫的挚爱以及满意的夫妻生活。但是,她不一定需要有人提前告诉她当妈妈是什么滋味。 我的一个主要看法是,对孩子来说,*好的养育方式莫过于母亲与生俱来的独立性格,而与生俱来的东西和后天学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试图将二者分开,这样,与生俱来的东西就不会被糟蹋了。 我想,应该有个地方,可以直接和父母对话,因为他们都想知道襁褓中的婴儿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会更接地气,比写一大堆抽象的育儿经更有意义。 人们都想知道生命之初是个什么样子,我想也应该知道。可以说,如果孩子长大了,成了父母, 还不知道父母在自己小时候究竟为我们做了什么,那只能说明整个社会缺失了一些什么。 不过,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孩子应该感激父母的孕育之恩,感谢他们在家庭建设和家务处理方面的密切配合。我所关心的是妈妈和宝宝在宝宝出生之前以及出生之后头几个星期和头几个月里的关系。我希望大家注意的是,一个平凡的好妈妈在丈夫的帮助下,在宝宝的生命之初为个人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而这一切纯粹是出于她对宝宝的爱。 妈妈的贡献太大了,正因如此,才没有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如果妈妈的贡献得到认可,那就意味着,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每一个看重这个世界、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一员的人,每一个幸福快乐的人都欠母亲一份天大的恩情。在生命之初,当我们对“依赖”二字还毫无概念时,就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母亲了。 我想再强调一遍,认可母亲的重要作用不是为了感激或者赞扬,而是为了减轻我们内心的恐惧感。如果社会价值在这件事上耽搁了,让我们没有及时充分地认可婴儿早期对母亲的依赖需要,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有一个自在圆满的健康心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恐惧。如果不能真正承认母亲的作用,那么,我们心中对依赖会有一种淡淡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有时会表现为害怕所有女人或者某个女人,有时还会以一种非常模糊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对支配的恐惧。 不幸的是,对支配的恐惧并不能让我们免于被人支配的结果。相反,它会把我们引向某种特定的或选择性的支配形式。实际上,如果我们研究一下独裁者的心理,就会发现,除了其他因素,他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控制某个在他无意识中总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女人,他会通过迁就她、为她代劳来控制她,从而达到完全征服她、得到她的目的。 许多社会历史学家都认为,人类群体中有很多貌似荒谬的行为,究其原因,就是对女性的恐惧。尽管如此,很少有人对此刨根问底。追溯每个人的成长史,就会发现,害怕女人说到底就是害怕承认生命初期对母亲依赖的事实。因此,深入研究母婴早期关系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当今,母亲在生命早期的重要性常常遭到否定。相反,人们常说,在*初的几个月里,只是简单的身体护理,这种事情连保姆都能干好。我们甚至发现,有人要求妈妈(但愿这种事情不要发生在我们国家)好好养育自己的子女,这简直就是对抚育子女是母亲的天性这一事实的*极端否定。 政府部门对清洁的倡导、对卫生的要求、对健康的渴望,这一切都一再介入妈妈和宝宝的关系之中,而妈妈们又不太可能联合起来为所受的干扰提出抗议。我写这本书,目的就是要为刚刚生下**个宝宝或第二个宝宝、连自己都未摆脱依赖的年轻妈妈代言。我希望为依赖天性的年轻妈妈提供支持。同时,我也要向那些婴儿父母或替代父母提供技能和照顾的人表示敬意。

作者简介

[英]温尼科特 国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曾担任英国心理学学会主席、英国精神分析学会主席、皇家医学会儿童科学部主席等职务。他一生接待治疗过近六万个母婴及家庭,在儿童发展理论上的贡献享誉国际。 著有《妈妈的心灵课》《一个女孩的精神分析治疗笔记》等作品。 张积模 国际注册高级翻译师,师从许渊冲教授,现执教于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曾翻译《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 江美娜 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曾翻译《面具人》等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