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国家社科基金丛书:公共伦理与城市幸福生活

- ISBN:978701024668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B
- 页数:330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010246680 ; 978-7-01-024668-0
内容简介
城市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而人创建城市的活动具有合目的性即“去追求一种比生存更高的目的”“美好生活”。城市能够使人更幸福地生活,同其自身所具有的“公共性”有关。公共性指重视个人利益、尊重个人权利,但又引导人们超越自我、关心公共利益目标旨在破除“零和博弈”实现共赢而提出的价值选择,是城市发展从而使人在城市生活幸福的价值支持。人类社会进入城市化以来,城市的发展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互促进,个人主义成了城市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人的利己的本性战胜了公共性,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严重存在,导致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让人们“感觉变糟”、所谓“幸福悖论”的情况,一些使人不幸的问题同公共性、公共伦理意识的缺失有关。公共伦理精神的失落,使人失去了“追求实现‘更好的城市’的理想”的观念支持,而无法承担起为自己建造幸福生活家园的责任。所以人的不幸是人的观念、价值、伦理道德遭到自己背弃的结果,人是人的不幸的原因。公共性要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引导的作用需要向公共伦理转变,具体化为公共伦理规范。为了人自身的幸福,人们需要重塑自己的公共性、培育自己的公共伦理人格。
目录
作者简介
杨秀香,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出版专著:《当代中国城市伦理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谐之境——城市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转载。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第二性Ⅰ//2021新定价
¥33.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