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02001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92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300200187 ; 978-7-300-20018-7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简洁易懂的文学理论导入教程。集合了西方*主要的文学理论,对各文学理论流派的介绍很完整。全书分13章,**章对批评、理论、文学这几个核心词做了界定;第二章对文学批评做了历史性的梳理,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介绍到马修•阿诺德、巴赫金,下限至80年代;从第三章以后的各章,每章一种批评流派,分别介绍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和新批评,读者反应论,现代主义/后现代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诗学或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酷儿理论:同性恋批评,生态批评。
目录
一、倾听一段谈话
二、偷听一节文学课
三、一个文本能有不止一种阐释吗?
四、如何成为一名文学批评家?
五、什么是文学批评?
六、什么是文学理论?
七、从文本中制造意义
八、阅读过程和文学理论
九、什么是文学?
十、文学理论与文学的定义
十一、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功能
十二、开始文学理论的正式学习
第二章 文学批评史概览
一、导论
二、柏拉图(约前427-前347)
三、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四、贺拉斯(前65-前8)
五、朗吉弩斯(1世纪)
六、普罗提诺(204-270)
七、但丁·阿利盖里(1265-1321)
八、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
九、菲利普·锡德尼爵士(1554-1586)
十、约翰·德莱顿(1631-1700)
十一、约瑟夫·艾迪生(1672-1719)
十二、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
十三、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
十四、珀西·比希·雪莱(1792-1822)
十五、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1828-1893)
十六、马修·阿诺德(1822-1888)
十七、亨利·詹姆斯(1843-1916)
十八、米哈伊尔·巴赫金(1895-1975)
十九、现代文学批评
第三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一、导论
二、俄国形式主义
三、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四、将俄国形式主义付诸文学文本
五、新批评
六、历史发展
七、理论假设
八、方法论
九、问题分析
十、批评与回应
第四章 读者导向批评
一、导论
二、历史发展
……
第五章 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
第六章 精神分析批评
第七章 女性主义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 文化诗学或新历史主义
第十章 后殖民主义
第十一章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
第十二章 酷儿理论:男、女同性恋批评
第十三章 生态批评
文学作品选读
文学批评阅读材料
术语表
索引
译后记
节选
与其他诸多批评理论相似,新批评理论也始于对其关注对象的界定,诗歌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在用词上,新批评家让诗歌等同于艺术作品;然而,他们的方法对于诗歌而不是其他文类更为有效)。新批评家认为诗歌具有本体论地位,亦即它有自身的本质,而这种本质又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存在着。对于新批评家而言,一首诗便是一件人工制品,亦即它是拥有自身结构的客观、自足和自主的实体。正如威廉·K.维姆萨特所言,诗歌成了一种“语象”(verbal icon),或者成了新批评的预设——通过声音、肌质(texture)、结构、修辞以及其他一系列文学手法的相互关系,艺术作品可以获得其意义。 新批评家在宣称诗歌自身有权成为客观物之后,发展出他们的艺术的客观理论(objective theory of art)。对他们而言,诗歌的意义不应等同于作者的感受,以及明确或隐含的意图。认为诗歌的意义不过是作者个人经验或意图的表达,此观点犯了一个基本的阐释错误,即新批评家所谓的意图谬误(intentional fallacy)。根据威廉.K.维姆萨特和门罗·C.比尔兹利(他们是这一术语的发明者)的观点,作者的设计或意图既不可能得到,作为裁定文学作品的标准亦不可取。与其他新批评家的看法一致,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认为诗歌是一种物体。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公共文本,只能通过运用公共话语的标准才能理解,而不是简单地依据作家的私人经验、关切和词汇。然而,在他们那部受众广泛的新批评文本《理解诗歌》中,克林斯·布鲁克斯和罗伯特·佩恩·沃伦在使用教条化的意图谬误时有所缓和,他们指出理解诗歌的缘起或许确实有助于强化对诗歌的理解。不过,他们也确实坚持认为,诗歌的创作缘起或历史背景绝对不能与对实际诗歌本身的细读相混淆。 诗歌与其作者有些关联,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艾略特曾就作者与其作品的关系阐述过新批评的立场。艾略特的论说基础是类比。他说,我们都知道,催化剂(catalyst)出现的时候会发生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但是这种诱发化学反应的元素本身并不为该化学反应所影响。例如,如果我们将双氧水(hydrogen peroxide,一种普通的家用消毒剂)放人一个干净的瓶子里,并把它置于阳光下,我们就不再能拥有双氧水。阳光作为催化剂发挥作用,就会导致化学反应,将双氧水分解为各种成分,而阳光却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同样,诗人的心灵也是引发诗歌创作之反应的催化剂。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心灵作为催化剂,将作者的个性经验(而非个性特征或属性)整合进一个外部对象和新的创造物,亦即诗歌之中。整合在一起并形成诗歌的并非作者的个性特征,而是作者的个性经验。通过区分个性和诗人的心灵,艾略特认为在创造物(即诗歌)中,作者的经验与我们所有人的经验相似。通过组构这些经验,我们可以客观地分析这些诗歌。 新批评家们摒弃了通过诗人的个人陈述或预设意图来发现文本意义的方法,几乎不采信诗歌的传记史或语境史。如果意图谬误之说正确,那么发掘传记信息无助于我们确定诗歌意义。同样,将诗歌置于社会或政治语境之中,我们能够获悉该诗产生时的许多社会史或政治史信息。这些信息或许确实有助于理解诗歌的社会或历史语境,但是诗歌的真实意义不可能存在于这些外部的或文本之外的信息之中。 对于新批评家而言,尤其重要的是单个用词的语源学(etymology)信息。因为诗歌词语的意义有时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所以批评家需要经常做历史研究,以发现在诗歌写就的年代单个用词的意思是什么。例如,如果一个15世纪的诗人称某人是“nice person”,新批评家就会考察nice这个词在15世纪的用法。他们会发现该词在当时的意思是愚蠢①。这样,《牛津英语词典》(此词典按年代顺序引证一个词的多重历史意涵)就成了新批评家*有用的工具之一。 新批译家并不特别热衷于把读者、社会语境或文本历史情境作为探寻诗歌意义的资源。他们认为,读者对文本做出的情感反应既不重要,也不能等同于文本阐释。新批评家称这种错误为感受谬误(affective fallacy),阐释中的这种错误混淆了何谓(is)诗歌(诗歌意义)与诗歌何为(does)。新批评家声称,如果我们认为批评的标准源于诗歌诱发的心理效果,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印象主义甚至更为糟糕的相对主义(relativism)之中,相对主义认为一首诗的有效阐释是无数的。 那么,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或发现诗歌的意义呢?根据新批评家的观点,诗歌的意义并不取决于作者、历史或社会语境,甚至也不在读者那里。因为诗歌本身是一件人工制品或一种客观存在,它的意义必定存在于自身结构之中,依存于诗歌本身。我们应该像分析别的事物那样,科学地分析诗歌及其结构。因此,仔细的审视可揭示出,诗歌结构是依据一系列复杂的法则来进行运作的。通过仔细分析这种结构,新批评家认为自己已设计出一套卓越的方法和标准,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和标准运用于所有诗歌当中并发现它们的正确意义。他们总结道,弄清诗歌的结构,看它如何运作并形成自身的统一性,探寻意义如何直接从诗歌本身生发出来,正是批评家的职责所在。 ……
作者简介
[美]查尔斯·E·布莱斯勒(Charles E.Bressler),美国学者,威尔克斯大学文学学士,斯克兰顿大学理科硕士,佐治亚大学博士。2008年以来,任印第安纳卫斯理大学英语教授,亦担任约翰·卫斯理荣誉学院的高级学者,教授世界经典文学、修辞学等。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与批评,包括英美作家C.S.刘易斯、J R.R.托尔金、G.K切斯特顿、查尔斯·威廉斯,埃德加·爱伦·坡和纳撒尼尔·霍桑等方面。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是布莱斯勒的代表作,该著自1994年初版以来,不断修订完善,目前已出至第五版,是美国文学批评方面畅销的入门书之一。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山月记
¥14.8¥39.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