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

包邮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

¥52.8 (7.7折) ?
1星价 ¥52.8
2星价¥52.8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291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15页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301329160 ; 978-7-301-32916-0

本书特色

1.我只是在谈修辞吗? 我是一个法律人!我是一个死不悔改的理想主义者和英雄主义者。 2.苏力式的致辞,从北大法学院出发。传递阳光的碰撞,启航多汁的人生 3.说给*残忍的六月,也说给*怀念的时光。提醒你在不可能的告别之后,柔软地想起 4.近50篇致辞,从大学出发。勾连修辞学与法学,沟通文本与实践。在修辞的“风气”中感受修辞家的“风格”。在风景中看见风景,在修辞中不见修辞。 5.法学院院长的修辞术,法学家的抒情美文。始于重申的祝福,终于古老的离愁。不捐萤火虫的光亮,不弃废弃的石头 6.兼容“小情”与“大气”,并包社会与天下。一面修辞,一面反省修辞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苏力教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主要是迎新和毕业致辞。苏力的致辞一洗官腔套话,贴近年轻学生的心灵与生活,在当时就引起了校园轰动,并逐渐成为每年6月(毕业)和9月(迎新)学生们翘首期待的一道风景。苏力的致辞还引领了一股清新致辞的风气,从苏力开始,一系列大学校长、院长的清新致辞纷纷涌现。在书中,苏力还专门讨论了大学致辞与政治修辞,阐述他表里如一的致辞理念,这对于教育界同仁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目录

新版序

Re: 致辞与山寨

自序

想起校园

你我都如流水

迎接挑战

你们不再提问了

珍重自己

发现你的热爱

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

这一刻,你们是主角

走不出的风景

这里是北大法学院

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

**个梦想成真

你柔软地想起这个校园

选择北大

责任高于热爱

你听见阳光的碰撞

在许多感动之后

重申的祝福

走出校园

更是播种的季节

不可能的告别

废弃的石头

不会忘记的承诺

不是见证历史?我们就是历史

历史不容假设

患难与共?血脉相融

祝福复旦

务实时代中的理想

萤火虫的光亮

珍惜学术事业

既然当了和尚

废弃的石头

欢迎经济学帝国主义

走过法律援助

凝聚法治共识

渴望多汁的人生

艺术家与知识产权

知识的互惠与征服

热点? 如何关注热点

法学发展创造的唯一源泉

法学院与律所

法律人自身的问题

法学教育的两个根本任务

法学院的产品(节选)

法学院的管理(节选)

大学改革和通识教育

想清楚?来北大干什么

奥康纳大法官演说引介

祝福我们的法学院(节选)

致辞与修辞

大学里的致辞

修辞学的政法家门

附 录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约翰·马歇尔

多产的偶像破坏者


展开全部

节选

自 序 2001至2010年间,我担任了北大法学院院长,也就必须出席否则不会或不愿出席的大大小小的会议,常常还须发言、讲话,以院长身份。这也是一份职责。 而职责就是,用我2010年欢送毕业生的话来说,做什么,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尽管不喜欢;还要干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只是在现有条件下务实推进,有所坚持,有所创造,有所改进。这包括说话。即使院长身份,也拒绝官话,套话,空话,大话;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拒绝真理的诱惑,拒绝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益多、知识益少”(波斯纳语)的通病;面对学生、老师或其他受众,坦诚交流自己对一些事情的观察、思考、感受和经验,既不强求,也不迎合。 决心总是比践行容易。这首先要负责任地思考,认真对待自己在每个公众场合的发言。即使非常仪式化的场合,即使高度单一甚至重复的话题,也力求通过自己的眼光和创造力来避免或减少无意义的重复。这是教育者和学人的天职。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只是真诚地重复,哪怕是普遍真理,那也只是信徒,而不是学人。 还不能仅仅是学人,院长有教育者和学术教育机构领导者的责任。不只是表达个人的专业学术观点,他必须有相对开阔的政治、社会和学术视野;不能局限于专业和职业,他要尽可能从其他角度关注一些看似熟悉的人和事,研究因种种原因未获得足够关注的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重新理解那些理解过了似乎已有定论的问题。所有这些追求*终必须附着于有效的表达,针对特定受众,让人听懂,听进去,给人哪怕是些许启发或感触。否则,就不是交流,而是自说自话。 这也是履行学术领导责任。创造学术氛围,争取学术尊严,这也是其中之一。反对大学行政化,官僚化,其实不全是甚至主要不是政府或别人的事;*简单的,就是从自己做起,从日常说话办事做起,力求把每一天的日常、每一项常规活动都变成思考甚至研究的对象。否则就是推卸责任,正确的追求就成了口号或姿态,变成用作媚俗的另一个道德高地。崔永元是通过自己的说话,而不是通过号召,改变了当代中国电视主持人的腔调;王朔和冯小刚在各自行当中也是如此。 即使是说话,长期努力,也会超越“解释世界”,异化为“改造世界”。副产品就是这本小书。 **编汇集了这些年来我在北大法学院的迎新和毕业致辞。这些致辞本来只是在本校网站张贴的,后来为一些网站或博客转帖,流传颇广,甚至有假冒;有些也曾为一些报刊、杂志转载。事后来看,致辞中触及的一些问题或某些议论,哪怕不对,其意义也越出了致辞的具体时空。 第二编是个选编,挑选了我在其他一些场合,包括在一些兄弟法学院院庆典礼上的致辞和讲话(包括节选);只有少数曾发表或在网络流传。除了多少得有点实在内容外,选编时,我还考虑到讲话的类型,甚至收了一篇介绍词。我想以此表明,由近及远,从小看大,个人的思考和表达空间总是存在的,别总是抱怨“风气”。 对这些文字,我基本保留了原样,只做了一些编辑性文字修改。时过境迁,为方便读者,我加了些也许多余的脚注。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悟到了另外一些道理,有关修辞学,有关公众场合的有效交流和表达。基于这些经验和感悟,加之时断时续、不多的阅读和思考,三年前,我写了“大学里的致辞”一文。这次修改,围绕两个主题,改成两篇,构成本书的第三编。我试图勾连修辞学与法学,也希望能从另一个视角审视之前的致辞,不光是文本,还有实践。为此目的,还选了三篇我认为比较好、类型不同的致辞类文字,作为附录。 任何雄心或努力,回头看,都有遗憾。这是所有人的悲剧,但也因此是正剧。 我将此书献给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和同学们;因为你们,我有了责任、热情和坚持。书名则来自一篇致辞的题目;不仅法学院、北大乃至中国是我们共同的走不出的风景,而且我们各自也成了对方的风景——尽管,如本书题记,境中人(当时)看不到自己的风景。 苏 力 2011年1月31日于北大法学院科研楼

作者简介

苏力,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1970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转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回北大法学院执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先后发表论文、书评200余篇,出版《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等个人专著、文集和译著20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