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906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300309064 ; 978-7-300-30906-4

本书特色

新媒体舆论不仅是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媒体舆论是一个崭新的、涉及面很广的研究领域。在国际上,与国内研究*相近的研究是网络危机传播。在国内,新媒体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化分析、案例研究、对策研究等三个领域;而新媒体舆论的理论研究,尤其是理论框架研究,却是一个薄弱点,而这正是本书的重点所在。本书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内容简介

新媒体为用户提供了言论平台,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表达空间,但其自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性,以及传播内容的不可预知性、群发转发的不可控制性,使得“把关”难度增大,“把关”机制面临挑战。正因为如此,新媒体舆论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亦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新媒体舆论》系统完整地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问题。与侧重量化分析、案例研究或对策研究的其他著作相比,本书更看重理论框架的搭建。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舆论的特点、形态、形成机制、演化理论模型;新媒体舆论的主客体研究(用户研究与平台研究);新媒体舆论研究的热点,如谣言传播、*****中的新媒体舆论研究;新媒体舆论的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第2版新增了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尤其是与新媒体舆论研究相关的新的理论模型,并更新了数据和案例。

目录

**篇 新媒体舆论的理论基础
**章 新媒体概论
**节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第二节 新媒体的优势
第三节 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第二章 新媒体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
**节 新媒体舆论的特点
第二节 新媒体舆论的管理
第三章 新媒体舆论研究的理论模型
**节 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二节 新媒体舆论研究的蝴蝶效应模型
第三节 新媒体舆论蝴蝶效应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第二篇 新媒体舆论的主体——用户研究
第四章 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节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第二节 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第三节 新媒体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第三篇 新媒体舆论的客体——平台研究
第五章 网络论坛
**节 网络论坛的传播特点
第二节 网络论坛案例
第三节 网络水军
第六章 博客与微博
**节 博客
第二节 微博
第三节 微博舆论分析
第四节 网络论坛舆论与微博舆论的比较
第五节 微博舆论案例研究
第七章 手机媒体及其舆论管理
**节 手机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手机媒体引发的问题
第三节 微信
第四节 手机媒体的管理
第五节 手机媒体舆论案例——智能手机助推伦敦骚乱?

第四篇 新媒体舆论研究的热点
第八章 新媒体谣言研究
**节 谣言的演变
第二节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第九章 群体性事件中的新媒体舆论
**节 群体性事件——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

第五篇 对策与展望
第十章 新媒体舆情的应对策略
**节 日常的舆情监控与分析
第二节 应对原则
第十一章 新媒体舆论的未来展望
**节 新媒体的展望
第二节 新媒体舆论的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前 言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对社会发展、民众生活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开始在社会发展与大众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成为社会公众新的话语平台,伴随而生的新媒体舆论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成为社会总体舆论中日渐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媒体舆论已从影响甚微的边缘走到了主流的位置,成为各类社会事件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主流舆论的组成部分。
“新媒体”其实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严谨的表述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从技术来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来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我们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目前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因为只有这两者才具有真正的互动性。互联网本身就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而当今手机已经不再是移动电话,而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电脑。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但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传播上的互动性。新媒体的外延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和印刷术的革命意义。新媒体不仅成为主流媒体、传媒产业的支柱,而且也是多学科研究的热点。
与新媒体发展同步,新媒体舆论也逐步成为社会舆论的主体。新媒体舆论是指在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上传播的、公众对焦点问题所发表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亦是现实民意借助新媒体的表达。
新媒体的舆论化趋势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言论平台,使得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表达空间。但新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性,以及传播内容的不可预知性、群发转发的不可控制性,使得“把关”难度增大,“把关”机制失效或缺失,加之整个行业发展环境和新媒体环境还不够规范,新媒体的舆论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的和潜在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新媒体舆论不仅是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媒体舆论是一个崭新的、涉及面很广的研究领域。在国际上,与国内研究*相近的研究是网络危机传播。在国内,新媒体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化分析、案例研究、对策研究等三个领域;而新媒体舆论的理论研究,尤其是理论框架研究,却是一个薄弱点,而这正是本书的重点。
由于新媒体舆论是一个崭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而且涉及的影响因子很多,因此本书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闽江学院的全额资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匡文波
2022年2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早从事新媒体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之一。在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东京电通、美国硅谷做研修与高级访问学者;应邀在香港树仁大学讲学。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已经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并且出版专著13种,集中于新媒体研究方面,是该领域论文、论著被引用率**的学者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