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网络时代的新感性生成(中国互联网IP热的产业逻辑研究)/传媒与文化书系
1星价
¥42.9
(6.1折)
2星价¥42.9
定价¥6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7324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65732409 ; 978-7-5657-3240-9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事实考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交往理论、消费社会理论、媒介场景理论等剖析中国互联网IP热现象,系统分析网络新感性的生成路径、原因及其带来的文化产业变革。研究提出了IP热现象出现的感性内涵,建构了IP化产业运作的理论模型,为互联网时代把握IP的概念及价值提供了新视角。
目录
绪 论
**章 IP 热出现及升温的感性内涵和产业逻辑
**节 IP 热的基础:网络小说写作的媒介化感性内涵
第二节 网络小说多媒介改编中的 IP 化扩容
第三节 网络感性制造效益推动 IP 化产业扩张
第四节 泛 IP 商业时代的感性制造逻辑
第二章 IP 热产生的文化背景与产业文化内涵
**节 中国互联网 IP 热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的独特网感
第三节 知觉凸显的 IP 化审美内涵
第四节 审美社群中 IP 的文化形式
第三章 以互为感性承认为基础的 IP 化产业特征
**节 虚拟互动中的 IP 社群经济
第二节 以文化设计为核心的创意经济
第三节 IP 互动经济的产品模式
第四节 网络互动催生的 IP 化聚合产业链
第五节 IP 化网络感性制造的企业形态
第六节 IP 经济中资本与市场的规范化要求
第四章 IP 化产业运作的理论模型
**节 新场景发现与场景制造
第二节 IP 经济的产品策略
第三节 支付环节的审美化场景价值挖掘
第四节 大数据的共享精神与预测伦理
第五节 IP 化品牌的感性影响力与资本承认
第六节 IP 联合与跨界的影响力合作机制
第五章 IP 化感性结构的社会文化影响
**节 IP 社群中的深层动力机制
第二节 IP 社群与现代文化认同
第三节 IP 化产业创意结构的理论分析
第六章 开阔 IP 化产业的研究视野
**节 主体哲学视野中 IP 热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互联网技术的交往内涵
第三节 交往理论切中 IP 化产业研究视野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文松,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艺术学理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传播、艺术理论、文化研究,出版有《时尚与文化设计》等专著,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乡土中国
¥13.5¥26.0 -
偏见
¥16.1¥5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6.7¥5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44.0¥50.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3.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