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时代的新感性生成(中国互联网IP热的产业逻辑研究)/传媒与文化书系

包邮网络时代的新感性生成(中国互联网IP热的产业逻辑研究)/传媒与文化书系

1星价 ¥42.9 (6.1折)
2星价¥42.9 定价¥6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7324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65732409 ; 978-7-5657-3240-9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事实考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交往理论、消费社会理论、媒介场景理论等剖析中国互联网IP热现象,系统分析网络新感性的生成路径、原因及其带来的文化产业变革。研究提出了IP热现象出现的感性内涵,建构了IP化产业运作的理论模型,为互联网时代把握IP的概念及价值提供了新视角。

目录

绪 论 **章 IP 热出现及升温的感性内涵和产业逻辑 **节 IP 热的基础:网络小说写作的媒介化感性内涵 第二节 网络小说多媒介改编中的 IP 化扩容 第三节 网络感性制造效益推动 IP 化产业扩张 第四节 泛 IP 商业时代的感性制造逻辑 第二章 IP 热产生的文化背景与产业文化内涵 **节 中国互联网 IP 热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的独特网感 第三节 知觉凸显的 IP 化审美内涵 第四节 审美社群中 IP 的文化形式 第三章 以互为感性承认为基础的 IP 化产业特征 **节 虚拟互动中的 IP 社群经济 第二节 以文化设计为核心的创意经济 第三节 IP 互动经济的产品模式 第四节 网络互动催生的 IP 化聚合产业链 第五节 IP 化网络感性制造的企业形态 第六节 IP 经济中资本与市场的规范化要求 第四章 IP 化产业运作的理论模型 **节 新场景发现与场景制造 第二节 IP 经济的产品策略 第三节 支付环节的审美化场景价值挖掘 第四节 大数据的共享精神与预测伦理 第五节 IP 化品牌的感性影响力与资本承认 第六节 IP 联合与跨界的影响力合作机制 第五章 IP 化感性结构的社会文化影响 **节 IP 社群中的深层动力机制 第二节 IP 社群与现代文化认同 第三节 IP 化产业创意结构的理论分析 第六章 开阔 IP 化产业的研究视野 **节 主体哲学视野中 IP 热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互联网技术的交往内涵 第三节 交往理论切中 IP 化产业研究视野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文松,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艺术学理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传播、艺术理论、文化研究,出版有《时尚与文化设计》等专著,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