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1星价 ¥33.6 (7.0折)
2星价¥33.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5734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4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11573483 ; 978-7-5115-7348-3

本书特色

“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丛书是人民日报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联手打造的通俗理论读物系列。符合时代特征的标识性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大厦坚实的奠基石,对于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提炼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具有重要意义。本套丛书将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领会新时代新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的通俗理论读物,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乡村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村等内容,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从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节选

  《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丛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二、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就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对“三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如何做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几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相应要求和举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机制壁垒,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强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要求,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高农村干部待遇。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和“一刀切”。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制定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考核办法,确保按规定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之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地落实,逐步扭转“三农”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激活农业农村活力,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向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不断迈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乡村振兴战略由社会主义新农村接续发展而来,其总要求又高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21世纪初,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符合当时我国刚刚实现总体小康,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这一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农业主要矛盾与21世纪之初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对共享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成果、对乡村发展有更高期待,也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应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是顺时而出、应运而生。……

作者简介

  彭海红,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专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农村集体经济道路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资助青年学者项目等。出版《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等专著3部;在《中国农村经济》《红旗文稿》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