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稳致远: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研究

行稳致远: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研究

1星价 ¥63.4 (7.2折)
2星价¥63.4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2226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09222638 ; 978-7-5092-2263-8

本书特色

本书读者对象: 一是各级各地党政机关; 二是直接从事经济工作、市场监管、价格行政工作的政府部门; 三是从事经济、市场监管、价格立法工作的人大、政协部门; 四是各类型、跟市场和价格有关的行业企业; 五是直接从事经济工作、市场监管、价格工作,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的企业、科研院所等。 ★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双循环战略,防范重大市场风险,全面做好“十四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工作,面向2035,建设高质量市场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中央从发展改革全局出发,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重大。 ★通过中国版的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市场全要素高效运营,*终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行稳致远。

内容简介

●市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是*稀缺的战略资源。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用足用好市场资源、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站在全局角度系统谋划,既要锻长板,又要补短板,通过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全国统一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各地市场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开放高效、通达顺畅的市场体系;市场封锁、地方保护等现象基本消除,商品和要素资源能够依据经济规律和统一市场规则在全国范围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实现推动增长、促进分工、虹吸资源、激励创新等超大市场功能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要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可以看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要素跨区域流通,还要“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 ●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市场经济的运行载体,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本书对照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对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展开展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深入研究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深层次原因,从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推进高效率要素配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提出具体改革举措和政策设计。

目录

**篇 总 论

**章 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背景与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市场这个全球*稀缺的战略资源

二、准确把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

三、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四、与高标准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五、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任务

第二章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展量化评价研究

一、开展量化评价的必要性紧迫性

二、评价的目标任务

三、评价框架和方法

四、评价结果分析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二篇 高质量市场主体

第三章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一、世界一流企业的定义与内涵

二、我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比较分析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四章 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

二、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突出困难

三、惠企纾困存在政策偏差的主要原因

四、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

一、国际上扶持个体工商户群体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

二、启示与经验借鉴

第三篇 高效率要素配置

第六章 我国要素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要素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二、当前我国要素市场建设仍存在障碍

三、我国要素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要素市场配置扭曲的创新效率损失测算

五、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 加快建设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历史脉络

二、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三、与高标准建设要求相比,我国技术市场短板依然突出

四、加快建设高标准技术市场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规范个人数据采集使用和安全保护

一、当前个人数据采集使用和安全保护面临风险

二、加强个人数据规范使用和有效保护成为全球性趋势

三、进一步规范个人数据采集使用和安全保护的对策建议

第四篇 高水平循环畅通

第九章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历史脉络、问题与建议

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历史脉络

三、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

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构建有力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十章 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展量化评价研究

一、引 言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评估体系构建

四、评估结果分析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篇 高效能市场监管

第十一章 加快完善平台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一、平台企业并购的典型模式与规制困境

二、平台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的国际经验做法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平台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的对策建议

第十二章 加快完善规范资本扩张的监管体系

一、部分领域资本无序扩张的行为特点

二、资本无序扩张约束乏力的主要原因

三、加快完善监管体系规范资本扩张的对策建议


展开全部

节选

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背景与重要意义 市场(尤其是超大市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是*稀缺的战略资源,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用足用好市场资源、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成熟、更趋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拓展、结构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更具创造力,市场环境持续优化、更有竞争力。同时,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要站在全局角度系统谋划,既要锻长板,又要补短板,通过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并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中央从发展改革全局出发,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意义重大。 一、深刻认识市场这个全球*稀缺的战略资源 市场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成长壮大,可有效推动供需对接、实现优化配置,是一种与其他物质资源具有同等重要性的稀缺资源。超大的市场还是一种优势,而且是一种与其他生产要素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超大市场这个全球*稀缺的资源,是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 (一)市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果,需要倍加珍惜 市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并不是一直拥有超大规模市场。1978年,我国GDP不到15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1位,占世界经济比重只有1.74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工业国。到2020年GDP突破100万亿元(本书凡是未作特别说明的,元即为人民币计值),增长超过270倍,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17 %,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市场资源也由量的持续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体系持续完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逐步成型。生产能力跃居世界先进水平,202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具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占据全球**。超大规模市场定义了超大规模的需求能力,消费需求不断激活。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1981亿元,增长250多倍,年均增长超过14 %,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从投资看,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约490家在华投资,占总体数量的98 %。用好超大市场这个来之不易的稀缺资源,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二)市场是经济活力和韧性的坚实保障,需要精心培育 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越大,进行交换、实现价值的机会越多,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就越强。如果说小规模的市场是“小池塘”,那么超大规模市场就是“大海”,规模更大、多样性更强,更能经受“狂风骤雨”。一方面,大市场更具有通过调整来应对外部冲击的腾挪空间和适应能力。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国出口部门面临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通过超大规模市场下出口转内销等新出路来吸收和分摊的。另一方面,大市场的内部差异性、多样性更易通过雁阵模式的逐级传递与扩散形成协同发展态势。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基础和条件各异,随着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形成了一批经济聚集能力突出、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发展活跃的重点地区,成为推动区域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稳步推进,进一步推动形成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的新格局。目前,我国拥有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8亿多的网民、14亿人口规模,纵深广阔的超大市场决定了经济运行更具韧性,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优势。但要实现从潜在优势到现实效能的转变,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协同性,增强发展韧性,形成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繁荣市场,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三)市场是激励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需要充分激活 市场化应用对于推动创新迭代升级、实现创新价值具有加速器和放大器的作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现代化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成果不能停留在实验室,而要在场景应用和市场迭代中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超大的市场空间意味着丰富的创新场景、充分的试错机会、摊薄的试错成本和放大的创新收益,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创新迭代的理想试验场。超大的市场空间还可以容纳更多的企业相互竞争,给新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市场机会,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 %,远低于先进国家60 %~70 %的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问题突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引领和导向作用,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创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在市场应用中不断迭代完善,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市场是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可靠资源,需要整合利用 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国家或地区频频将市场资源政治化、武器化,肆意挥舞制裁大棒,搅乱全球经济秩序。面对全球经济大变局,国内市场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可靠的战略资源,是我国可以依靠的比较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不仅具备全球*完整且规模*大的工业供应体系,同时还拥有超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巨大、需求多样、持续成长的国内消费市场,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显著改善,已具备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的基础条件,有助于强化超大规模市场这一战略资源,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大国博弈中占据战略主动。数据显示,我国外贸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65 %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19年为35 %,“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从1999年的53 %下降到2019年的25 %,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经济内循环已在不断加强。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本位主义色彩依然浓厚,形形色色、或明或暗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依然存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吸纳全球要素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下一步,要围绕破除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打破地方小循环,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 (五)市场是崛起成为经济大国的真正标志,需要加快建设 大国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更加重视国内市场,更加重视立规建制,大国强大的内需市场有利于其在国际经济循环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从而保障本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大国经济崛起*为关键的标志就是构建出以内为主、安全可控、富有弹性韧性的大市场。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从融入世界市场向成为世界市场转变,从出口依赖向内需拉动、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正是崛起为经济大国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已具备超大规模的大国经济基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在降低,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在增加,也反映出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在上升。同时,随着世界大国实力对比的显著变化,大国之间的规则竞争更加明显。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不仅要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整合有利资源形成融合多种优势于一体的综合优势,而且要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主动参与甚至引领既有国际制度的转型,促进和推动新的国际制度的创建,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二、准确把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概念内涵 从政策脉络来看,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党中央着眼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市场体系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挥了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制度层面对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提出要求,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行动方案》,明确了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加快建设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成为新发展阶段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作者简介

胡飞 管理学博士,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要素市场化、市场体系、竞争政策等。入职以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文章被“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全文转载。作为主持人或主要执笔人参与完成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地方发展改革委等委托课题50余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研究课题包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研究》《“十四五”时期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思路与重点任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评价研究》《高标准市场体系评价标准研究》等。研究成果数次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和省部级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