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小说名著导读(第三版)

明清小说名著导读(第三版)

1星价 ¥60.2 (7.0折)
2星价¥60.2 定价¥8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55571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9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100155571 ; 978-7-100-15557-1

本书特色

品读明清小说 纵享古今趣味 《明清小说名著导读》是“商务馆人文通识书系”的**本书,这套丛书希冀走学术大众化的路子,让“大家”写的“小书”走进千家万户。作者在后记中也提到,这本书努力写成一部表述简明的教材,亲切易懂,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都不难清楚明白地理解其含义。作者认为,让学术走出象牙塔,尽量不用那些“深奥”的表述,是每一部教材都应达到的境界。它非但不会导致学术水准的降低,而且,致力于清楚明白地表达学术见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学术见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学术大众化对读者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一般读者,介绍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聊斋志异、隋唐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阅微草堂笔记等明清小说名著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及其发展脉络。讲述既亲切易懂、执简驭繁,而内容又精彩纷呈、新意迭出,融深入的艺术欣赏与深刻的学术见解于一册,既可作为通识教材,又是雅俗共赏的学术读物。

目录

**章 《三国志演义》导读
**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的创作特征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第二章 《水浒传》导读
**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第二节 《水浒传》的结构和主题
第三节 《水浒传》主要产生于说话中的“小说”传统
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

第三章 《西游记》导读
**节 《西游记》故事的流变及其作者问题
第二节 《西游记》的复杂内涵
第三节 《西游记》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 《西游记》的影响

第四章 《金瓶梅》导读
**节 《金瓶梅》的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 《金瓶梅》确立了人情小说审美风范
第三节 《金瓶梅》“寄意于时俗
第四节 《金瓶梅》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矛盾

第五章 “三言”“二拍”导读
**节 话本小说的体制及其在明代的兴盛
第二节 “三言”的作品时代与创作特色
第三节 “二拍”所展现的社会人生场景

第六章 《聊斋志异》导读
**节 《聊斋志异》所展示的情感世界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风貌
第三节 《聊斋志异》与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

第七章 《隋唐演义》导读
**节 《隋唐演义》的作者和成书源流
第二节 《隋唐演义》主要包括三种题材类型
第三节 《隋唐演义》的趣味偏于人情小说

第八章 《儒林外史》导读
**节 吴敬梓的生平
第二节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八种笔法
……
第九章 《红楼梦》导读
第十章 《阅微草堂笔记》导读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水浒传》是一部由宋代“说话四家”中的“小说”,中经“讲史”发展而来的长篇小说,换句话说,《水浒传》是一部以“讲史”为框架、汇集“小说”话本而创作出来的作品。由于兼有“小说”和“讲史”两个血统,《水浒传》在某些方面给人杂糅之感。比如,“小说”关注的是人物命运,因而往往用人物为线索来组织情节,在百回本《水浒传》中,这一结构方式仍是小说的主体,如相对独立的鲁智深传、林冲传、武松传、宋江传、石秀传即是。好汉的传记构成《水浒传》*富魅力的部分。“讲史”所关注的主要是事件的发展,在结构上表现为以事件为中心来组织情节和描写人物,这从“梁山泺纪事本末”中“孙立等夺杨志往太行山落草”“石碣村晁盖伙劫生辰纲”“宋江三十六将共反”“张叔夜招宋江三十六将降”“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等标目方式可以看出。在《水浒传》中,这一结构方式也清晰可见,如三打祝家庄、三败高俅、两赢童贯、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等即是。不过,从总体上看,《水浒传》与“小说”的因缘更加密切,与“讲史”的关系较为疏远。其特点在情节、人物、技巧、语言等方面表现得至为显著,如与《三国志演义》对比,对其特点可以看得更为清晰。  一、注重细节描写  在情节展开方面,注重细节描写的《水浒传》与粗线条的《三国志演义》正好成为对照。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并确已产生了大量异于历史记载的情节,但是,既然有着详备的史籍可供依傍,罗贯中便有意剔除了民间说话和戏曲中的许多故事,而大量增加了重述历史事件的篇幅。《三国志通俗演义》“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以推演而作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即章学诚《丙辰札记》所谓“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后来毛宗岗的修订又加强了这一依傍史传的特点。《水浒传》的作者没有充足的史籍可供依傍,只能采用民间传说和戏曲提供的情节,这样,在表达上面临的困难远比罗贯中要大。尽管《三国志演义》在经营情节时笔调质朴,常常累积事件,但由于事件的真实和历史智慧的深厚,读者仍兴趣浓厚;而《水浒传》却是虚构之作,它必须从两个方面满足读者:一是具有可与历史事实相抗衡的真实感;二是具有可与历史智慧相抗衡的吸引力。《水浒传》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它以遒劲的笔力展开好汉们的豪侠风范以及被逼上梁山的历程和悲剧结局,细节的丰富性、高度的戏剧性令读者手不释卷。  《三国志演义》曾写到“燕颔虎须”的张飞。所谓“燕颔”,即李商隐《骄儿诗》说的“或谑张飞胡”的“胡”,指颔下下垂的肉。远在唐代,民间讲说的三国故事就已将张飞的“胡”描摹得别具情致,生动有趣,以致李商隐五岁的儿子听了故事后也会“谑张飞胡”。但《三国志演义》中涉及张飞的情节,却没有一处利用他的这一外部特征来构成喜剧情节。这表明,在文人改编三国故事时,已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说话艺术的传统。比较起来,《水浒传》具有远为细腻的写实品格。例如鲁智深,他初出场时,第三回写道:“只见一个大汉大踏步竟入来,走进茶坊里。史进看他时……

作者简介

  陈文新(1957-),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工程”教材编写专项“中国古代文学史-首席专家。出版著作(含独著、合著、主编)近40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的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是我国首部系统完整、涵盖古今的文学编年史,被誉为“中国文学史界的长城”。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