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德方言常用词典

包邮宁德方言常用词典

1星价 ¥77.8 (7.2折)
2星价¥77.8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10881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7,449页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211088133 ; 978-7-211-08813-3

本书特色

方言词汇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首先,可以反映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心理,借此可以考证历史文化。如“玉米”这种农作物,从北方各地的名称,似乎把玉米看成是我国土产的农作物。然而,在闽方言区,却把它称为“番豆”。这个“番”字,意味这种农作物是舶来品,而非中国本土之物。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把银元称为“番钱”、外国人称为“番囝”、地瓜称为“番薯”等等。其次,可以反映出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特征。北方人往往以面食为主,南方人则以米食为主。因此,北方人吃稻米煮成的饭时要说“米饭”,以示与日常的“饭”相区别。而南方人吃饭向来就是吃米饭,所以不必用别的词,但是偶尔吃面当饭时,都要说“面”,以示与日常相区别。再次,方言词汇谐音而造成有趣的民俗文化现象。我们方言口语中把鸭蛋称为“太平”,原因是本地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有平安之意。本地民间婚俗,在新婚夫妇进洞房前,由年长女性向寝帐抛撒花生等,谐“生子”之意。而每逢亲友拜年,都要送上桔子,也是本地方言中“桔”与“吉”谐音的缘故。还有本地疍民吃鱼时,吃完半边鱼不能翻过来吃另一边,而要小心地把整条鱼脊骨挑出来,再吃另一边鱼肉,这是忌讳翻船的“翻”字。总之,方言词汇由于长久根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进而形成了多姿多彩、风趣各异的民俗文化。 宁德市是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丘陵区域,东濒台湾海峡 ,北及吴地的温州、处衢地区,西北与闽北的建瓯、政和接壤,南抵福州地区。西北部的洞宫山、太姥山和南部的飞鸾岭形成地理阻隔,历史上该地区相对闭塞,汉人入闽东开发较之江浙的吴语区和岭南的粤语区以及福州地区都迟得多。中原汉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躲避战乱、兵变、灾荒等原因,多次大规模地向南方迁徙落籍闽东,将中原汉语与当地原住民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融合,*后形成以汉语为主体,兼具闽越族语言、吴楚语底层的宁德方言。 个别口语常用词汇与现代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南岛语系的读音高度一致。多数语言学家认为古百越族是操现代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南岛语系的先祖。由此推论,现代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南岛语系或多或少会保留古百越族语言的底层。例如“寮”字,指茅草屋。我们赫然发现带“寮”字的地名往往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几乎与古百越地区高度契合。同时,现代瑶语勉话称房子为[pjau],湘西苗语称房子为 [plw],语音跟“寮”的上古音[liaw]极其相似,同属一源。还有一些日常运用于宁德方言口语中的词汇与现代壮侗语族的主要音素十分接近,不同程度印证了宁德方言词汇中包含了古百越族的语言成分。 同时,宁德口语词汇中还存在200多个“有音无字”的语词,在汉语古籍中找不到来源出处,且毗邻方言区也没有该类词语。(柚子)(杀)(啄)(榕树)(健壮)(熏)等等,这些词语中,除了一小部分属于尚未考证出来的汉语词汇之外,多数应该属于古百越族遗留下来的语言成分,待后人继续研究考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闽东方言北片区即福建宁德蕉城、福安、周宁、柘荣、寿宁、福鼎、霞浦等7县区的与普通话具有明显差异的常用方言词汇7000多条,用国际音标拼读,用普通话释义,并适当列举方言例句、尽量从传世字书考证字词源流,特别收集考证了畲族方言和闽越语、楚吴语、中古汉语等古语词。

作者简介

钟逢帮,语言学硕士毕业,师承福建方言名家陈泽平。曾出版《宁德方言熟语歌谣》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