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2320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308232050 ; 978-7-308-23205-0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针对广西文学的历史、现状的落后局面和未来出路,广西文艺界曾发生过三场颇具规模的文学论争。“文学桂军”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行为的选择及其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和限度,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深入研究而却是十分具有学术意义的重要问题。本书在厘清“文学桂军”概念的基础上,采用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文学桂军”的历史生成、地域性和群体性问题着眼,以“文学桂军”主体成员林白、东西、鬼子、李冯、凡一平、光盘、李约热、朱山坡、黄咏梅、陶丽群十位小说家作为研究对象,对作为地域文学群体的“文学桂军”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目录
引言
一“文学桂军”概念的发生与厘定
二“文学桂军”的地域性和群体性
三“文学桂军”的主体成员选择
**章 “边缘的守望”:“文学桂军”的历史生成
**节 边缘性焦虑:欲求崛起的广西地域文学论争
(一)“百越境界”:文化保守与现代叙事
(二)“广西文坛三思录”:激进反叛传统
(三)“振兴广西文艺大讨论”:多重悖论
第二节 从焦虑走向自觉:“文学桂军”的制度性建设
(一)文学政策和文学会议:组织化保障
(二)文学批评和刊物:宣传的功能取向
第三节 “边缘”与“中心”的对话:文学的批评实践
(一)京城:“广西三剑客”和“广西后三剑客”现象
(二)上海:“天门关作家群”和“广西作家与当代文学”
第二章 地域记忆:作为“身份确认”的地域文化
节 方言土语:广西地域文化的外化形态
第二节 文学地理:“鬼门关”“山弄”与谷里
第三节 民间信仰:“百越”民俗禁忌的巫鬼遗风
第三章 逃离地域:从“边缘”走向“中心”
节 主流文化想象:“地域”的自我意识与拒斥
(一)边缘身份与权力秩序重构
(二)广西地域文化的文本变迁
第二节 文学前沿寻踪:现实主义的“先锋”转向
(一)叙事模式的嬗变:多元化的“叙述”
(二)精神的延展:“存在”的荒诞与虚无
第三节 个案研究:鬼子小说版本变迁中的主流文化想象与身份重构
(一)语言载体:从广西方言到中原官话
(二)地域表征:文化风物的呈现与消解
(三)主流认同:地域身份与民族性意识
第四章 地域多元:“逃离”的式微与艰难的“重返”
节 地域引导:“民间”理论的逾渗与创作实践
(一)接受期待:《上海文学》和“广西作家与当代文学”
(二)文学现象:广西方言土语和地域文化的再认同
第二节 地域自觉:广西地域文化的文本重建
(一)从城市空间到都安上岭村
(二)桂西北的野马镇和野马河
(三)百色壮乡的莫纳镇和莫镇
第三节 地域沟通:粤桂湘文化空间的交相融汇
(一)漓江和湘江边界地带的文化形态
(二)从鸳鸯江到珠江的岭南都市文学
(三)徘徊在粤桂边城的“新南方写作”
第五章 地域困境:“边缘一中心”权力结构中的多重悖论
节 无所适从的文学主体:“逃离地域”的“地域文学”
(一)边缘空间:“中心”想象与规训及反规训
(二)文学首都:“边缘”想象与“地域”接受
第二节 个案研究:林白从“鬼门关”到“京城”的女性写作
(一)边缘与虚无:个体之人的存在叙事
(二)源流与变奏:接受期待与行为选择
(三)权力与秩序:女性主义的历史反讽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肖庆国,1992年生于江苏省盱眙县,文学博士,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批评与文学思潮研究,在《南方文坛》《当代文坛》《小说评论》《东吴学术》《文艺评论》《华夏文化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30万字,有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