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19064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34页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51906425 ; 978-7-5519-0642-5
本书特色
粮食,不仅是中国人餐盘中的主食,更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每一次粮食作物的驯化、传入和推广,都在改变历史,重塑文明,对于强调“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而言,这种体会尤为深刻。“粮食的故事”系列丛书以所选粮食作物的驯化或传入、推广作为切入点,全景展示每一种粮食作物对中国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深远影响,分析粮食作物背后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让读者从每种粮食作物的发展历程中,了解粮食作物是如何一步一步影响到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领会粮食对不同区域文明形态、中华文明兴衰的影响,进而勾勒粮食与文明的关系,从每种不同粮食作物之中了解中华文明的进程。本系列丛书共6册,本册为《水稻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明史的角度,探讨水稻从驯化到推广播种的过程的历史带给文明的转变,分析粮食的传播背后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以此探讨世界与中国文明的历史与形态。
目录
*成功的作物
无穷的潜力
二 农业之始:我国*早栽培的粮谷作物
稻作之根在中国
为什么是稻米?
从御寒到充饥
从采集到栽培
从副食到主食
“你改造了我,我改造了你”
良渚稻作文明的陨落
北方粟作文明的兴起
中华文明的育成
三 登顶之路:超越旱地粮食作物成为**大谷物的长征
从“百谷”到“五谷”
先秦贵族的玉食
从期思陂到都江堰
诸侯争霸的资本
打基础的汉代
从“五谷”到“三谷”
南北分治的副产品
从火耕水耨到精耕细作
水稻与隋朝大运河
从南稻北粟到南稻北麦
南方稻作文明的复兴
四 卫冕之路:迎接挑战保住**大主粮的历程
吴越国的贡献
宋真宗与占城稻
大跃进的宋代
水稻与元朝大运河
从“苏湖熟”到“湖广熟”
江南重赋
康熙帝与御稻
进军西南山区
农业内卷化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新中国的农业革命
五 与稻共舞:人稻互动下的演进史
稻与人口:“育民人者,稻居什七”
稻与政治:超稳定的社会
稻与文明(一):从未中断的文明
稻与文明(二):走向世界的文明
稻与经济:商品化和资本化的历程
稻与科技:潜力挖掘机
稻与环境:*环保的粮食作物
六 身心俱养:博大精深的稻作文化
古老神话的隐喻
民族语言中的留痕
汉字中的稻
诗词中的稻
未来吉凶稻先知
“嘘,别惊动谷魂”
百家米的神力
糯米之谜(一):神灵的粮食
糯米之谜(二):粽子的寓意
糯米之谜(三):过渡的桥梁
南方的“面条”
回首看米饭
有米才有礼
稻米人
龙的传人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粮中之王:今天养活人口*多的粮食作物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论养活人口的数量,世界上没有哪种粮食作物比得上水稻。这位“粮中之王”到底有多成功呢? *成功的作物 水稻无疑是人类驯化*成功的作物之一。在*早诞生栽培稻的中国,就上演了一部人与稻相互拯救、协同进化的历史剧。 一种叫“普通野生稻”的毫不起眼的水草,历经万年,通过不断自我改造和提升,*终冲出重围一步步登上了粮食作物之王的宝座。水稻的发迹史的确够“励志”:水稻首先联合一众草本水生植物击败了橡子、栗子一类的木本坚果植物,取得了以弱胜强的战果;紧接着又从菱、芡、慈姑等可食水生植物中突围而出,只有浅水植物菰(其米可做雕胡饭)跟稻多战了两个回合,*后被迫以茭白的名头“改行”做了蔬菜;同时,水稻又携手黍(后来是粟、麦替下了黍)作为两大先锋,夹攻豆、麻(大部分今人只知豆是蔬菜、麻是织料,而不知它俩以前都是重要粮食作物)。这一仗令双子叶草本植物边缘化,此后粮食界成了单子叶的禾本科谷类植物的天下。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水稻便以独特的魅力,彻底征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让他们远离了其他种种谷物而独宠自己,一日不离,为之几乎放弃了狩猎。栽培稻于距今9000年传播到淮河流域,距今8000~7000年零星出现在黄河南岸一线,距今6000~5000年已广布黄河中下游旱作区,距今4500年取代了四川盆地原有的黍和粟,距今3500年时抵达了辽东半岛。同时期北方的粟日渐强盛,统治了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北方旱地农业(旱作)与南方水田农业(稻作)长期对峙的局面已然形成。后来,水稻南攻珠江流域,于是华南人丢下了芋艿,改种水稻。稻本是芋地里的杂草,后来芋反而成了稻田里的杂草。稻又与小麦联手,至迟在9世纪将北方的粟赶下了我国**大粮食作物的宝座,从此,南稻北麦替代了南稻北粟的格局。之后无论历代王朝如何在南方“劝种麦”,并继续在北方实施“贵粟”政策,这个格局都没有改变。西南地区许多迁徙中的山地民族见到平坝民族的水稻后就像被摄走了魂,纷纷停下脚步在山腰学着种起来;16世纪后,玉米、番薯和马铃薯等美洲作物组成联军强势登陆我国,几百年间本土的旱地作物大受影响,却依旧没能撼动水稻的王位。其间,水稻还取代高山族常种的粟成为台湾岛上*重要的粮作。20世纪至今,水稻与玉米一道远征东北,抢夺了本属高粱和大豆的地盘;水稻还进军滇西北高原,居然挺进到高海拔的青稞地旁边。 能打败上一茬水稻的只有下一茬水稻。历史上水稻王国中各色稻种你方唱罢我登场,内斗不息。新石器时代晚期种植粒型短圆的粳米在江南已成气候;宋代引进越南的占城稻后,江右地区便由粳米区变成了籼米区;明清两代的改土归流,启动了西南民族地区“糯改粘(占)”的进程,令云贵高原东缘的广大糯稻区逐渐被粘稻田包围蚕食。西双版纳糯稻区也在20世纪后半叶推广杂交粘稻后消失殆尽;台湾原为吃“在来米”的纯籼稻区,在20世纪转变成以“蓬莱米”等粳稻为主的水稻产地;同期,曾经遍布云南的红米稻也逐步被白米稻取代;20世纪60年代,矮秆稻送走了高秆稻;紧接着,20世纪70年代又掀起了杂交稻淘汰常规稻的浪潮,进入21世纪后农家稻种几乎绝迹;今天,超级稻换下普通杂交稻的运动又开始了。 P1-4
作者简介
王加华,男,1978年2月出生,山东新泰人,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研究》副主编、《节日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史、图像史学、区域民俗学。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3.2¥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5¥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9.8¥45.0 -
人类酷刑简史
¥33.6¥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1¥35.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7.6¥39.0 -
中国近代史
¥21.1¥39.8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1.8¥68.0 -
万历十五年
¥23.5¥2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35.6¥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1.8¥68.0 -
韩鹏杰说:这才是江湖
¥16.3¥48.0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0¥68.8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8.6¥58.0 -
中国近代史
¥8.4¥20.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2.5¥29.8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22.9¥45.8 -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关系
¥14.3¥39.8 -
硬核原始人
¥19.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