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与秩序:规范主义观点

发展与秩序:规范主义观点

1星价 ¥52.8 (6.0折)
2星价¥52.8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870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48页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09687017 ; 978-7-5096-8701-7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着将帕森斯理论与福利国家理论及其他理论进行了整合,并将过程和联系的方法应用于“国家(政府)-市场(企业)-家庭(个体)”福利组合分析。各章内容简介如下:**章旨在揭示经济服务化的本质特征,即社会权利是深植于经济社会历史之中、并成熟于当代条件之下的一种必然。第二章旨在澄清关于发展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主要就1950-1960年代同时产生的发展主义理论和均衡社会理论给出比较分析。第三章的主题是当代集聚机制和均衡社会准则的理论分析。第四章将公共领域的建设视为制度韧性的关键,主要论点是,稳定秩序的达成需要经济-政治-社会的协同发展。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关于城市化时期制度互补与多目标动态平衡的分析,较多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第八章对均衡社会理念之于中国未来可持续的作用再次给出了强调。上述各章体现了过程与关系的规范主义分析方法,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济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目录

**章 嵌入、调节与治理:历史时间与现代化路径 **节 引言 第二节 三大转型理论与发展模式变化 第三节 时间、过程与调节 第四节 结论与引申: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与转型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从发展主义到均衡社会:兼析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取向 节 引言 第二节 发展主义:工业化探索的理论遗产 第三节 均衡社会:经济社会一体化 第四节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主义特征与均衡社会取向 第五节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集聚的现代性与均衡社会的准则 节 引言 第二节 集聚的现代性:四类机制与风险累积 第三节 均衡社会的四个准则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效率、公平与程序:以公共领域建设拓展制度韧性 节 引言 第二节 功利主义及其批判的评述 第三节 社会秩序:公共领域与制度韧性 第四节 公共领域:体现在福利 模式中的几种形式 第五节 结论与延伸讨论:中国制度韧性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分享与人的发展 节 引言 第二节 分享机制:理论整合与评述 第三节 规范演化、分享与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与规范演化 第五节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经济社会一体化:多目标平衡与治理机制 节 引言 第二节 经济社会一体化的 实践与理论基础 第三节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阶段性及其在转型时期的脱嵌与失衡 第四节 多目标动态平衡:制度互补性与均衡恢复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资本积累、社会支出与社会投资:再析多目标动态平衡 节 引言 第二节 转型理论框架下发展理念的评述 第三节 资本积累、社会支出和社会投资 第四节 大国治理现代化:权衡与选择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福利 模式、增长悖论与再平衡:理论视角的转换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节 引言 第二节 福利 作为一种模式的确立、结构与变化 第三节 增长悖论、“三难困境”与再平衡机制 第四节 中国式现代化与再平衡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袁富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主持、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著作有《增长、结构与转型》《增长非连续、效率补偿与门槛跨越》《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探索》。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社会学。提出并系统论证了“结构性减速”“消费结构升级”“效率-福利动态平衡”等与中国经济社会现实联系较为紧密的学术观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