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202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2021

1星价 ¥302.5 (7.6折)
2星价¥302.5 定价¥3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03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750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22710365 ; 978-7-5227-1036-5

内容简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持编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是目前全国一部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和学科建设的综合性年鉴,主要汇集上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新成果、新进展、新走向,具有学术性、时效性。  关于本卷的栏目设置,说明如下。  一、“重要文献”栏目收录2020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献。  二、“重点文章”栏目选取2020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知名专家的重要成果或该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文章,具有学术前沿性。  三、“学科建设”栏目由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家学者撰写,综合反映2020年度学科发展情况、新进展及今后发展方向。  四、“热点聚焦”栏目集中反映2020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界争鸣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五、“论文荟萃”和“著作选介”栏目选取2020年度具有影响力或观点新颖、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和著作予以介绍,以期对本领域研究有所启发。  六、“课题概览”“会议综述”等栏目展示2020年度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活动,使本年鉴的信息量更加丰富,更具有学术收藏价值。  七、“大事记”以及“附录”中的“新书索引”“论文索引”“主题索引”系统,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阅年鉴中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年鉴编纂的规范化水平。  本年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鉴》的基础上创办,今后将进一步成为全国理论工作者、党政领导干部、高等院校有关师生、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资料室)**的工具书和参考读物。

目录

重点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崇高的理想不懈的追求
——论从“大同”社会理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
深入理解和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新变化
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时代意义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陈云与改革开放后的意识形态斗争
试论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基本内涵和实践路径
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教材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恩格斯:马克思哲学守正创新**人
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推进当代中国无神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恩格斯的思想、精神与风范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定位
曼彻斯特时期恩格斯思想的快速发展及根本转变
新冠肺炎疫情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新动向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发展70年
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国外马克思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党史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无神论

热点聚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
对数字经济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贡献研究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研究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
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学界总结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贡献
列宁诞辰150周年,学界总结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出版传播进展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时代价值
国外共产党关注中国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下国外左翼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科的发展和定位引发学界讨论
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社会主义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彰显制度优势
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研究
关于“四史”的研究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
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新时代劳动教育
抗疫精神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无神论宣传教育与抗击疫情
恩格斯无神论思想研究
……
论文荟萃
著作选介
课题概览
会议综述
大事记
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前期的康有为作为当时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改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反对地主阶级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其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争取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的阶级意愿。处于革命上升期的资产阶级及其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代表了当时广大民众的要求,但是其主张的民主、自由、人权、平等虽然打着全民的旗号,其实质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千年王国”,仍然有其历史局限性。  孙中山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主张通过革命,以暴力手段彻底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他的思想主要代表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并满足了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大众的共同利益诉求。他为了解救民众疾苦,率先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基础上,他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纲领,主张“平均地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做到“耕者有其田”。他反复强调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包含反对封建统治压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解救民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真诚信仰“大同”理想,并能把“大同”理想付诸实践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其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终实现无阶级的“天下为公”的共产主义“大同”理想而砥砺奋斗。  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经过人民共和国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①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共产主义理想同中华民族“大同”理想结合起来的卓越见解和精彩论述。毛泽东同志在1953年10月赋词《念奴娇·昆仑》,其下阕曰:“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②“太平世界”即“大同”社会,“环球同此凉热”意指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伟大斗争精神的文学表达和艺术升华,是把共产主义*高理想同中华优秀传统“大同”社会理想有机结合的典范。毛泽东同志在词作中通过对昆仑山千秋功罪的评论和拔剑裁之的革命浪漫主义想象,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斗争目标,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反对帝国主义、造福人类的斗争精神,展现了实现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  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真正奉行并带领人民切实实现“大同”社会理想呢?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工人阶级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大公无私、*富有战斗力、没有本阶级一己之利、代表的是全人类根本利益的先进阶级,是肩负着消灭阶级实现“大同”社会理想的人类历史上*后一个革命阶级,是推翻*后一个剥削制度的强大物质力量;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次以科学的形态阐述了共产主义学说,它既以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证了共产主义即“大同”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又指出了实现共产主义即“大同”社会的现实道路——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过渡而达到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人类的“大同”社会理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学说,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也就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初衷、使命和理想。中国共产党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又赋予该学说以中华优秀传统“大同”思想的中国精神基因;既坚持了共产主义“大同”的远大理想,又为实现这个远大理想设计并践行了在中国使理想逐步成为现实的实际步骤;既坚持共产主义“大同”远大理想的*高纲领,又为实现*高纲领实际地设计了每个历史阶段的*低纲领,把*高纲领与*低纲领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大同”,但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根据该阶段特点提出满足该阶段要求的*低纲领,一俟该*低纲领实现,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更高一级的纲领继续前行,直至*高纲领实现。在中国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革命分成两步走:**步是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不间断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把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阶段,在总结吸取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了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近百年历史进程中,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到实现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理想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的运动。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80寿辰时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用学术语言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愿景,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在根据地内做到农民有田地,地主、富农“减租、减息”,深得民众拥护,使中国革命阶级的*低纲领变成现实。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富民强国,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阶段的当代理想成为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为通向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开辟了“天堑变通途”的实际道路。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六大学部之一)的主要依托单位之一。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和教训;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六大学部之一)的主要依托单位之一。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和教训;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