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19659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6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20196598 ; 978-7-5201-9659-8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滞后和自洽性不足等问题,提出实现话语协同的思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提供支撑;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协同,从“灌输论”“情感论”“盐论”等视角加以论证;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内外育人机制协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政干部的职责定位分工、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本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内外联动和保障机制进行探讨,将“校内办思政”与“开门办思政”有机结合,探索立体化、统合性的育人工作思路。
目录
**章导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二高校协同育人领域存在的现实难题
三高校协同育人发展态势
第二章高校协同育人的历史考察与域外审视
**节建党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的域外审视
第三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协同
**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协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协同的原则与特征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协同的实现路径
第四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
**节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论”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盐论”
第五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协同
**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
第二节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
第三节高校专业课程育人角色之间的协同
第四节组织者——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中的角色转换
第五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协同
第六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实现保障与发展趋势
**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实现保障
第二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李秀芳,女,讲师。2011年6月获华东师范大学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中共党史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主持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1项,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2项,校基金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 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课题2项、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史课题1项。在《党史研究与教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思想政治课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第二性Ⅰ//2021新定价
¥33.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