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故事是什么

我们的故事是什么

1星价 ¥34.8 (6.7折)
2星价¥34.8 定价¥5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61729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36172906 ; 978-7-5361-7290-6

本书特色

作者细致梳理每一位作家的创作历程和特色,用心灵感悟现当代文学,为现当代文学留下一份生动别样的记录。隐约间贯穿全书的思想,依然是作家如何面对社会与现实,寻求到自己的空间,扛起历史重压。

内容简介

  文学是否有可能敞开我们内心的复杂性,留下时代和写作者本人的这一面与那一面?这种可能,取决于我们能否有自己的生活,然后是故事和讲述故事的方式。

目录

沧海文心
“寒夜”里的“清油灯”
幽谷中的郭沫若
就是为了那一点气节
“我将他们视作道德英雄”
曾经沧海曾经火
无钱买酒卖文章
“夜猫”喊叫催黎明
靳以与他的文学世界

人琴之感
在台下聆听和张望
江南诗人余光中
为何又是“*后一个”
无法再回的六月
台湾的鲁迅
隔岸的怀念
消失的秋日

作家侧记
记莫言
为信仰而写作
背靠秦岭的贾平凹
为麦家解密,或关于麦家的误读
熟悉和陌生的迟子建
一份杂志与一个人

展开全部

节选

  《我们的故事是什么》:  1940年夏,老舍在北碚筹划“文协”被炸后新的办公地点。在友人引介下,梁实秋拜访了老舍。两人相逢一笑,从此成为好友。1941年春,梁实秋患盲肠炎在江苏医学院做手术,老舍到医院探视。1943年,老舍在盲肠炎手术后睁开眼,恍惚记得梁实秋和萧伯青在病房里,其他几位朋友似乎没有看见。胡絮青初到北碚,生活困难,梁实秋推荐她到国立编译馆做编审工作。点点滴滴,足见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梁实秋绘声绘色地描写1944年募款劳军晚会上他和老舍说相声的情景,我在梁实秋的字里行间,在“雅舍”陈列的照片前,几乎听到了北碚儿童福利试验区大礼堂人仰马翻的笑声。  林语堂是1940年4月携全家由美国经马尼拉、香港回到重庆的。在遭遇了几次大轰炸以后,8月返回美国。在当时很多人的眼里,林语堂是落荒而逃。对此,老舍在《八方风雨》中只有一笔带过:“林语堂先生在这里买了一所小洋房。在他出国的时候,他把这所房交给老向先生与文协看管着。”平和的老舍,没有苛求他的朋友林语堂。  老舍和林语堂私谊甚笃。他初到重庆怀念远方的友人,提到三次难忘的聚会,第二次便是林语堂和邵洵美在上海请客,沈有乾、简又文等先生在座。第三次还是在上海,郑振铎请客,同席的有茅盾、巴金、黎烈文、徐调孚、叶圣陶等。当年林语堂去国赴美时,老舍曾作《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惟妙惟肖。现在重读,觉得老舍的代拟提纲其实是一幅林语堂的文化肖像。老舍和林语堂在重庆的故事不详,林语堂的《八十自叙》几乎没有多少文字说到他的重庆之行。倒是林语堂的三位女公子应美国出版社之约合著的《战时重庆风光》,留下了当时的重庆景象和他们的生活细节。这本林语堂仔细校阅过的书,虽然只是三个少儿的叙述,但林语堂的影子在字里行间。  长女如斯说:“三年来同胞们在受痛苦,在打仗,同时我们在国外却奢侈的享受着,作了四处旅行。我不能再忍受下去了,不管如何我都要回国。”这位十七岁的姐姐已经懂得爱国,她生怕祖国的观念在脑海中黯淡下去,她要回到祖国,回到战争中的家。——这是回国。次女无双说:“我们又要离别了,内心很不愿意。当我们动身时,我们在空中瞧着重庆,瞧着进防空洞的人群。啊,我不愿意离开,我愿继续住在重庆,和中国一道经受战争考验。但我们愈飞愈高,愈飞愈离重庆。原来,人们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这是去国。  我想象着林语堂遭遇大轰炸后的心情。孩子们并不乐意父亲离开的决定。无双说:“我们不愿再离开祖国,不愿在战争进行的时候离开。但是我们却要走,因为父亲要这样,母亲自然要照顾着父亲,我们这些孩子得听话。”1999年4月,我**次访问台湾,询问梁实秋和林语堂在台北的故居。青年朋友不知道梁实秋故居在何处,开车送我上阳明山参观林语堂故居。我看了林语堂的居室和花园,就明白林语堂在重庆是扛不住不时空袭的恐惧和生活的贫困的。和老舍,甚至和梁实秋相比,林语堂的去国当然是消极的,但林语堂的气节不亏。  林语堂举家再回美国,引发质疑和指摘。郁达夫为林语堂辩解说:“如林氏在国外宣传的成功,我们则不能说已经受到了多少的实效;但至少他总也是为我国尽了一份抗战的力。这若说是镀金的话,那我也没话说。”其实,如斯在香港等船赴美时的想法,或许说出了许多人对林语堂的期待。如斯觉得,身为林语堂的女儿,时时受到特别待遇,她宁愿像个普通青年,穿草鞋,吃糙米饭,在国内抗战到底。  1946年3月20日,老舍和曹禺抵达西雅图。由西雅图,到华盛顿,再到纽约,老舍和林语堂在纽约重逢了。也是在这里,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老舍在林语堂纽约的家中吃完圣诞节午餐后,和黎东方一起离开。林太乙援引黎东方的回忆说,老舍在回去的路上对去留问题举棋不定,黎东方劝老舍慎重选择。老舍说:“我得回去,一家老小都在北平。”——这是《林语堂传》中的一段记叙。林太乙说当黎东方告知林语堂这一消息,她的父亲半天没有出声。  ……

作者简介

  王尧,作家,评论家。苏州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理论批评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出版学术著作多种,另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八十年代》《纸上的知识分子》《时代与肖像》等,先后在《南方周末》《读书》《收获》《钟山》等多家报刊开设散文专栏,2021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民谣》。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