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第五版)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第五版)

1星价 ¥40.6 (7.0折)
2星价¥40.6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354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301335451 ; 978-7-301-33545-1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第四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第五版修编的重点是国情。我国有三大国情:一,文明绵延五千年,是时间特征;二,地域辽阔,是空间特征;三,凝聚力强的中华民族,是文化特征。三大国情编织成一个整体。研究文明延续和地域辽阔,必然追溯到民族凝聚。三大国情间存在表里关系和因果关系。文明延续和地域辽阔是表,是果。民族凝聚是里,是因,研究三大国情的实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本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四大文明古国比较、中美文化比较、中日文化比较、中欧文化比较等内容。

目录

上篇 中国文化地理总论
**章 绪论 (3)
一、 文化地理的对象 (3)
二、 文化结构 (3)
三、 文化价值观 (5)
(一) 文化是软实力 (5)
(二) 文化价值潜在性 (5)
(三) 文化价值滞后性 (6)
(四) 文化价值整体性 (8)
四、 农耕经济特征 (8)
(一) 铁犁牛耕,男耕女织 (8)
(二) 自给自足,脆弱分散 (9)
(三) 安土重迁,祈求太平 (10)
第二章 中华文化的自然背景 (11)
一、 地理环境的影响 (11)
(一) 有此不必然 (11)
(二) 无此必不然 (12)
(三) 地理环境影响的特征 (13)
二、 季风气候 (15)
(一) 雨热同季,夏热冬寒 (16)
(二) 寒潮·梅雨·台风 (17)
(三) 彩云之南 (17)
(四) 干旱和半干旱区 (18)
三、 高山大川 (19)
(一) 山高路险,景观多样 (19)
(二) 大江东流,南水北调 (20)
(三) 青藏高原 (20)
(四) 黄土高原 (21)
(五) 四川盆地 (22)
四、 自然灾害多发 (22)
第三章 中华意识文化述要 (24)
一、 天下观 (24)
(一) 涵盖自然和社会 (24)
(二) 培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25)
二、 和谐观 (26)
(一) 综合思维 (26)
(二) 和为贵与中庸之道 (27)
(三) 爱好和平 (29)
三、 仁爱观 (29)
(一) 人与人的关系 (30)
(二) 从亲亲到大爱 (30)
(三) 从修身到平天下 (32)
四、 勤奋观 (33)
(一) 忧患意识 (33)
(二) 笃信好学 (34)
五、 民族观 (34)
(一) **国情 (34)
(二) 文化凝聚 (35)
(三) 维护民族团结的汉语 (37)
第四章 文化的区域差异 (38)
一、 南北差异 (38)
二、 社会历史背景 (39)
(一) 北方多战事 (39)
(二) 首都主要在北方 (40)
(三) 南方经济比较发达 (40)
三、 中国人体质的区域差异 (41)
(一) 南矮北高,南瘦北胖 (41)
(二) 容貌差异 (42)
(三) Gm血型差异 (42)
四、 汉民族性格的区域性 (44)
五、 汉姓的分布特征 (45)
(一) 华夏文化的载体 (45)
(二) 分布概述 (46)
(三) 历史背景 (47)
(四) 南陈北王中部李,福建林陈半天下 (49)
第五章 语言和地名 (51)
一、 汉语特征 (51)
(一) 简约的汉语 (51)
(二) 南繁北齐 (53)
(三) 北京语音———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 (55)
(四) 口彩与口忌 (56)
二、 少数民族语言 (56)
三、 地名 (58)
(一) 地名命名原则 (58)
(二) 地名争议 (59)
四、 民族语言与地名 (61)
(一) 藏语与地名 (61)
(二) 珠穆朗玛正名 (62)
(三) 满语、蒙语与东北地名 (62)
第六章 文学和绘画的区域差异 (64)
一、 象形的汉字 (64)
二、 文风的区域差异 (65)
三、 色彩观 (66)
(一) 尚黄 (67)
(二) 尚红 (67)
(三) 少数民族色彩观 (68)
四、 中国绘画特征 (69)
五、 画风区域差异 (71)
第七章 戏曲的地域性 (73)
一、 戏曲文化特征 (73)
(一) 综合性 (73)
(二) 虚拟性 (74)
(三) 地域性 (75)
二、 纷繁的剧种 (76)
三、 地域性戏剧 (78)
(一) 委婉缠绵的越剧 (79)
(二) 幽默灵巧的川剧 (79)
(三) 秦腔大声吼起来 (80)
(四) 乡土气息的二人转 (81)
第八章 饮食的地域性 (83)
一、 南米北面·南细北粗 (83)
二、 四大菜系 (85)
三、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86)
(一) 美味适口 (87)
(二) 营养生态 (87)
(三) 会餐分食 (88)
(四) 热闹劝酒 (90)
(五) 经营管理 (91)
第九章 建筑园林的地域性 (92)
一、 建筑文化的南北差异 (92)
(一) 南敞北实 (92)
(二) 南多遮拦 (94)
(三) 南轻北厚 (95)
(四) 南方街巷曲折,北方街巷规正 (95)
二、 园林的南北差异 (96)
三、 步行街文化 (97)
(一) 慢慢走,欣赏啊! (97)
(二) 南锣鼓巷的启示 (98)
四、 风水与选址 (99)
(一) 与自然环境协调 (99)
(二) 遵循伦理心理原则 (100)
(三) 风水中的迷信观念 (100)
第十章 人才地理特征 (103)
一、 状元的分布及其意义 (103)
(一) 状元的文化地理意义 (103)
(二) 状元的地域分布特征 (104)
二、 状元地域分布的背景 (106)
(一) 区域经济背景 (106)
(二) 文化教育背景 (106)
(三) 政治因素的影响 (107)
(四) 考试制度的影响 (108)三、 教授的分布和迁移 (109)
(一) 教授地域分布特征 (109)
(二) 北京教授籍贯地分析 (111)
四、 武将地域分布特征 (113)
(一) 武将分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3)
(二) 清代武状元的地域分布 (114)
(三) 近代将领的地域分布 (115)
中篇 中国区域文化地理
第十一章 文化区 (121)
一、 文化区的基本观点 (121)
(一) 文化区域观 (121)
(二) 区域文化平等观 (122)
(三) 区域文化发展观 (123)
(四) 文化交流双赢观 (123)
二、 区域形象 (124)
三、 文化区划 (126)
第十二章 华北文化区 (128)
一、 首都文化 (128)
(一) 首善之区与城市功能综合化 (128)
(二) 东富西贵与双中心 (130)
(三) 古都建筑风貌 (131)
二、 天津文化 (133)
(一) 天子渡口 (133)
(二) 开埠要邑 (133)
(三) 京津互补 (134)
三、 燕赵文化 (135)
(一) 任勇好侠 (135)
(二) 慷慨悲歌 (135)
(三) 近畿文化 (136)
四、 三晋文化 (137)
(一) 古建之乡 (137)
(二) 晋商崛起的背景 (139)
(三) 晋商的贡献 (141)
五、 齐鲁文化 (142)
(一) 儒学故乡 (142)
(二) 泰山岩岩 (143)
(三) 豪放热情 (144)
第十三章 东北文化区 (146)
一、 关东文化 (146)
(一) 关东文化的背景 (146)
(二) 虎、实、乐的东北人 (147)
(三) 东北十大怪 (148)
二、 延边朝鲜族文化 (149)
三、 内蒙古草原文化 (151)
(一) 草原背景 (151)
(二) 草原文化特征 (152)
第十四章 华东文化区 (154)
一、 吴越文化 (154)
(一) 文物之邦 (154)
(二) 苏州状元 (155)
(三) 绍兴师爷 (156)
(四) 温州文化与温州模式 (157)
二、 上海海派文化 (159)
(一)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移民城市 (159)
(二) 精明———上海人的性格特征 (161)
(三) 多元和开新———海派文化的精华 (162)
三、 八闽文化 (165)
(一) 区域差异 (165)
(二) 外向的闽南文化 (167)
第十五章 华中文化区 (170)
一、 中原文化 (170)
(一) 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170)
(二) 中州区位与经济文化衰退 (172)
(三) 中州区位再现辉煌 (172)
二、 安徽文化·徽商纵横 (173)
三、 江西文化·兴衰轨迹 (176)
四、 两湖文化 (178)
(一) 缤纷芳菲 (178)
(二) 九头鸟辩 (179)
(三) 武多楚腔 (180)
第十六章 华南文化区 (182)
一、 岭南文化 (182)
(一) 南风北渐 (182)
(二) 广府文化 (183)
(三) 潮汕文化 (184)
(四) 客家文化 (187)
二、 八桂文化 (190)
第十七章 西北文化区 (193)
一、 三秦文化 (193)
(一) 陕西十大怪 (193)
(二) 皇上两行埋 (196)
二、 甘陇文化 (197)
三、 宁夏回族文化 (199)
四、 新疆文化 (200)
(一) 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地 (200)
(二) 南疆维吾尔族绿洲文化 (202)
(三) 北疆哈萨克族草原文化 (206)
第十八章 西南文化区 (208)
一、 巴蜀文化 (208)
(一) 天府之国,多斑彩文章 (208)
(二) 尚滋味,好辛香 (209)
(三) 悍勇和勤奋 (210)
二、 黔贵文化 (211)
(一) 大山文化的特征 (211)
(二) 文化交融 (212)
(三) 区域特征再认识 (214)
三、 滇云文化 (216)
(一) 云南十八怪 (217)
(二) 人类文化博物馆 (220)
四、 藏文化 (221)
(一) 高原环境和藏传佛教 (222)
(二) 奇特的文化景观 (223)
章 港澳文化区 (229)
一、 香港文化 (229)
(一) 文化的辐射力 (229)
(二) 国际性·商业性·法治性 (229)
二、 澳门文化 (231)
第二十章 台湾文化区 (235)
一、 居民的内部差异 (235)
二、 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 (236)
三、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台湾文化 (238)
下篇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
第二十一章 文明古国比较 (243)
一、 埃及和巴比伦 (243)
(一) 小而富,廊道无险 (243)
(二) 埃及文化转型 (244)
(三) 巴比伦文化更替 (245)
(四) 失落的文字 (245)
二、 碎片化的印度 (246)
(一) 历史上印度是地域概念 (247)
(二) 断续的历史 (248)
(三) 民族结构与种姓制度 (249)
(四) 殖民统治的影响 (250)
三、 我国文明延续的保障 (252)
(一) 文明延续的规律性 (252)
(二) 衣冠南渡 (253)
(三) 易主不断文脉 (253)
第二十二章 中欧比较 (255)
一、 地理环境 (255)
(一) 欧洲海岸线曲折 (255)
(二) 中国农耕环境比较优越 (257)
(三) 欧洲社会环境复杂性 (258)
二、 宗教文化 (259)
(一) 敬神与敬天 (260)
(二) 欧洲神的唯一性 (261)
(三) 中国神的群体性 (262)
三、 思想解放运动 (264)
(一) 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64)
(二) 对我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启示 (266)
(三) 欧洲碎片化回顾 (266)
第二十三章 中美比较 (268)
一、 对文明的贡献 (268)
二、 意识文化比较 (270)
(一) 个人至上与群体至上 (270)
(二) 平等与等级 (271)
(三) 标新猎奇与中和、空灵、自然 (272)
(四) 商务文化比较 (272)
三、 残缺的自由平等大旗 (273)
(一) 种族矛盾 (273)
(二) 枪支文化 (275)
(三) 不断加星的国旗 (276)
(四) 美洲警察和世界宪兵 (276)
第二十四章 中日比较 (278)
一、 岛国环境 (278)
二、 学习与守俗 (279)
(一) 学习境外先进文化 (279)
(二) 岛国根性 (280)
三、 集团与敬业 (281)
(一) 集团观念 (281)
(二) 敬业礼貌 (282)
四、 尚武精神 (283)
五、 饮食文化比较 (284)
(一) 生冷海鲜 (284)
(二) 色彩美观 (285)
(三) 筷子文化 (285)
第二十五章 中华审美观 (286)
一、 “天地有大美” (286)
(一) 审美三要点 (286)
、 “锦绣中华”的命运 (288)
三、 公墓园林化 (289)
(一) 继承传统丧葬文化积极因素 (290)
(二) 扬弃传统丧葬文化消极成分 (290)
(三) 吸纳西方丧葬文化合理内核 (291)
四、 中央电视台新楼的争议 (291)
(一) 温柔敦厚与标新猎奇 (292)
(二) 距离产生美 (293)
参考文献 (29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兆量等 ---------------------------- 胡兆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地理学家,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