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吴刚)

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吴刚)

1星价 ¥75.7 (8.5折)
2星价¥75.7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5334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64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502533403 ; 978-7-5025-3340-3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八章:绪论、红外光谱、及激光喇曼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技术、光电子能谱表面界面分析、热分析。系统介绍了材料结构表征的各种方法、原理及应用。特点:本教材为教育部工科材料类专业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改革研讨成果,是建立面向大材料公共课程平台系列教材之一。是**本介绍大材料的结构表征及应用的教材。既重点介绍了材料宏观性能的测试技术和手段,又简要介绍了微观结构的研究方法。该课程与专业实验课相结合,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重要课程。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材料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1 12材料结构表征的基本方法3 121化学成分分析3 122结构测定4 123形貌观察5 参考文献8 第2章红外光谱及激光拉曼光谱9 21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9 211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谐振子和非谐振子9 212多原子分子的简正振动12 213红外光谱的吸收和强度14 22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15 221基团振动与红外光谱区域的关系15 222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17 23红外光谱图的解析方法21 231谱带的三个重要特征21 232解析技术22 233影响谱图质量的因素24 24红外光谱仪及制样技术24 241红外光谱仪的进展24 24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理25 24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主要优点27 244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28 245样品的制备技术29 25红外光谱在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应用31 251高分子材料的研究31 252材料表面的研究37 253无机材料的研究38 254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40 26红外光谱新技术及其应用41 261时间分辨光谱41 262红外光热光声光谱技术43 263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红外光谱联用技术44 26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微技术50 265傅里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技术53 27激光拉曼光谱56 271基本概念56 272实验方法59 273在材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61 参考文献72 第3章核磁共振波谱73 3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谱线的精细结构73 31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73 312原子核的弛豫76 313化学位移78 314偶合常数91 32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实验96 321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原理96 32213C核磁共振谱97 323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实验方法109 324解析核磁共振时的注意事项119 33二维核磁共振波谱125 331二维核磁共振的概述125 332二维谱的实验过程126 333二维核磁共振的分类128 334二维NMR谱的类型128 34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130 341高分辨固体的NMR基本原理130 342高分辨固体NMR的基本实验131 35核磁共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32 351宽谱线核磁共振132 352溶液高分辨NMR波谱的应用135 353固体高分辨NMR谱在材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160 354核磁共振波谱在无机和金属化合物方面的应用168 第4章质谱172 41质谱的基本知识173 411质谱仪的基本原理173 412质谱的表示法175 42离子的主要类型175 421分子离子176 422同位素离子176 423碎片离子178 424亚稳离子180 425多电荷离子181 43质谱碎裂的一般机制181 431α与σ碎裂181 432i碎裂181 433γΗ重排182 434γd过程182 44质谱的辅助技术182 441常见的几种“软电离的方法”184 442气相色谱质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LC/MS)186 45质谱的应用188 451分子式的确定188 452质谱技术在高聚物分析中的应用190 453质谱学在无机材料分析中的应用202 454质谱的新进展206 参考文献207 第5章X射线衍射分析209 51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209 511X射线的发现和X射线学的发展过程209 512X射线与电磁波谱211 513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211 514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16 52X射线衍射原理221 521晶体学基础221 522布拉格定律226 523衍射矢量方程及厄瓦尔德(PPEwald)图解229 524X射线衍射线束的强度232 53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237 531粉晶法成相原理237 532德拜照相法238 533衍射仪法241 54粉晶X射线物相分析246 541物相的定性分析247 542物相的定量分析253 55一些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的应用262 551多晶体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262 552晶面取向度的测定270 553晶体结晶度的测定271 554转动晶体法测聚合物结构273 555晶粒尺寸的测定277 556膜厚的测量278 参考文献278 第6章电子显微技术279 61透射电子显微镜279 611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79 612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280 613透射电镜的构造292 614电子衍射299 615电子衍射谱举例308 616试样的制备方法309 617透射电镜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2 6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21 621工作原理322 622性能和特点322 623扫描电镜的结构323 624衬度和分辨率324 625扫描电镜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29 63X射线显微分析336 631X射线能谱仪(EDS)336 632X射线波谱仪(WDS)341 633波谱仪与能谱仪的比较344 634X射线显微分析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44 参考文献346 第7章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347 71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347 711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创立和发展347 712光电效应348 713原子能级的划分349 714电子结合能Eb351 715XPS信息深度356 716化学位移357 72光电子能谱实验技术360 721光电子能谱仪360 722待测样品制备方法364 723XPS谱图解释365 724XPS谱图能量校正379 725XPS谱图定性和定量分析380 73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应用383 731表面元素全分析383 732元素窄区谱分析383 参考文献393 第8章材料热分析394 81热分析技术的概述394 82热重分析法396 821热重分析基本原理396 822影响热重分析的因素397 823热重分析的应用398 83差热分析法(DTA)403 831差热分析基本原理403 832影响差热分析的因素407 833差热分析的应用408 834其他类型的差热分析421 84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法423 841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基本原理423 842影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的因素425 843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的应用426 85动态热机械分析432 851粘弹仪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基本原理432 852粘弹仪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的应用434 86热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一些先进技术介绍437 861热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437 862一些先进的热分析技术介绍438 参考文献445 附录1MgKα(1254eV)激发时各元素的光电截面447 附录2原子的弛豫能量453 附录3元素的电负性454 附录4元素的有机分析意义的俄歇线455 附录51电子结合能标识元素表(以MgKα为激发源)456 附录52电子结合能标识元素表(以AlKα为激发源)458 附录6顺磁态与逆磁态离子460 附录7原子灵敏度因子(ASF)461 附录8表面分析用元素周期表463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