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27125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5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522712550 ; 978-7-5227-1255-0
本书特色
★本书观点鲜明,文献基础扎实,研究方法科学,学术视野开阔,论证扎实准确,具有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尤其是关于咏史与述德、游侠、闺怨、怀古等诗歌题材的互动研究,视角新颖独特,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 ——俞士玲(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书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古咏史诗的形成原因和创作特征,挖掘一些前人关注较少的核心问题,选题有新意。对于中古咏史诗中“土入主题”和“女性主题”的概括和研究,抓住了咏史诗艺术风貌形成的关键问题。 ——葛晓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书非常主要的创新之处体现在研究视角的拓展和问题意识的明确,从中古咏史诗的创作现象中归纳了几个有待深入解决的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全新的学术创见。这是一部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研究著作。 ——嘉木扬·凯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中古咏史诗研究》从咏史意识、题材选择、社会风气、创作传统、写作技巧、文体互动等角度对中古咏史诗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了中古咏史诗的两大主题——士入主题和女性主题,深入分析了这两大主题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两类主题在发展中不断拓展流变过程。 同时,《中古咏史诗研究》还注意到中古咏史题材的发展与其他题材存在着不同的互动关系,并着重讨论了述德、赠答、怀古、边塞、宫怨等题材和咏史之间的相互影响。
目录
**节 选题动机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动机
二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节 前人研究综述
一 选本研究述评
二 诗歌史研究述评
三 咏史诗整体艺术特点研究述评
四 咏史大家及《文选》咏史诗专题研究述评
**章 中古咏史诗的概念、类型与艺术特点
**节 中古咏史诗概念的再界定
一 咏史诗概念的提出
二 学界关于“咏史诗”内涵的讨论
第二节 从“史”的含义看咏史诗的内涵
一 正史载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二 传说中的古代事件和人物
三 文学史上虚构的艺术形象
第三节 从“咏”的方式看咏史诗的分体
一 櫽栝本传的传体咏史诗
二 寄予感怀的论体咏史诗
三 起于“赋得体”的赞体咏史诗
第四节 咏史诗的“三体并峙”:以西晋为例
一 传体咏史诗发展
二 论体咏史诗的新变
三 赞体咏史诗的出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以史为鉴与追述祖德:咏史意识与咏史诗的产生
**节 两汉史学“致用”思想与咏史诗的产生
一 西汉史学的“致用”思想
二 以史为据:西汉对三代政治的推崇
三 以史为鉴:西汉对秦亡教训的总结
四 西汉文学创作中“咏史”意识的产生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述祖德风气与咏史诗创作的兴起
一 述祖题材的产生及“咏史意识”的发展
二 追述先祖:士人诗歌创作的“述祖德”成分
三 颂美先王:乐府述德题材的“史诗”性质
四 述祖德诗对咏史诗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罗列众事:中古咏史诗形式上的特点
一 汉魏咏史诗中“罗列众事”的特点
二 西汉文、赋中“以类相从”的写作方式
三 两汉之际《史记》《汉书》中类传的创立
四 咏史诗“罗列众事”模式形成、衰落的原因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古咏史诗中的士入主题
第四章 中古咏史诗的女性主题
第五章 中古咏史诗与其他诗歌题材的互动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王帅(满族),先后毕业于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获得管理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2020-2022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宗教文学、宗教艺术研究。发表《论陶渊明咏史诗的新变》《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等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佛教中国化视域下的印光法师研究”。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6¥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6.4¥32.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9¥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4.0¥39.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茶,汤和好天气
¥8.8¥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到山中去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