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藕香零拾(六合丛书)

藕香零拾(六合丛书)

1星价 ¥36.5 (6.3折)
2星价¥36.5 定价¥5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1858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4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532185856 ; 978-7-5321-8585-6

本书特色

★“六合丛书”*新一种 ★ 陈寅恪与傅斯年如何共事又暌违、“古史辨”旗手顾颉刚如何改造自我,还有吕思勉、陈垣、牟润孙…… ★ 以近现代学人著作、日记书信为材料,有趣味地讲述“民国大师”的治学与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为“六合丛书”系列一种,所收篇什与丛书调性相符,多为文史随笔,大部分已经发表于《读书》《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等报刊。本集所收文章围绕近现代重要文人学者,如陈寅恪、吕思勉、傅斯年、陈垣、罗振玉等,有新材料、新阐发,颇具看点。

目录

关于陈寅恪

陈寅恪为他人所作序

公案总传疑—— 陈寅恪先生“恪”字之读法

陈寅恪先生所谓“了解之同情”

新旧之间—— 民国学术流变管窥

传心岂无后来人——评《陈寅恪诗笺释》之一

人间幸有未削书——评《陈寅恪诗笺释》之二

关于傅斯年

陈寅恪与傅斯年——也相倚靠也相难

关于吕思勉

吕思勉的“执微”

新旧之间的吕思勉先生

关于陈垣

考证学与当下学风——重读《励耘书屋问学记》

关于顾颉刚

顾颉刚在五十年代

得偶如此,君便如何

关于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

关于柴德赓

讲义时代的珍贵遗存

关于牟润孙

牟润孙找工作—— 新旧学风的对抗

关于王念孙、胡适

《读书杂志》是怎样一部书

关于陈宝琛

暮春楼头 落花心事——《沧趣楼诗文集》读后

关于郑孝胥

海藏楼日记时流品题

关于陈曾寿

苍虬阁诗—— 不咏兴亡咏落花

关于黄秋岳

《花随人圣庵摭忆》珍本小记

关于张宗祥

知无名中自有高人

《铁如意馆随笔》跋后虚语

关于汪辟疆

清末民初旧体诗人英雄排座次

关于龙榆生

龙榆生论楚辞今译事

关于陈巨来

末世说新语—— 陈巨来的传记书写

关于黄永年

徘徊应是念前贤

关于何满子

一声何满子

关于黄裳

藕香零拾读黄裳

关于杨绛

读杨绛

关于小李杜

也谈小李杜之不相得—— 为董乃斌先生文献一证

关于钱谦益

遗憾的是,碰到*简单一个抄本

钱曾与严熊——《柳如是别传》钱氏家难章补论

关于现代学林

学林又见点将录

关于冬妮娅

希望天黑之前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

蓼虫避葵堇(代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两种学风的对立 对于顾氏古史辨这种证据不足,找一角度就发议论的做法,陈寅恪不愿公开批评,但隐含在序里的话说得很重。陈垣也不肯直接表达不满,但因为工作接触,这种态度不免流露,引起一些不快。 顾在燕京大学主编《燕京学报》,陈垣当时为辅仁大学校长,兼燕京大学研究所所长,《燕京学报》稿费支票须他签字。在这当中发生冲突。 《顾颉刚日记》1930 年11 月20 日星期四云:“到校,将支票交侯宪。”接着在日记中发牢骚说:“陈援庵先生近年太受人捧,日益骄傲,且遇事包而不办,又不容人办,故燕大研究所虽有巨款而无成绩,且无计画,其之声音颜色,直拒人于千里之外。…… 然予自分极愿人发展,凡人之有一才一技者必使展其所长,且日益进步,只此一念即与今之有权者大异其趣,盖彼辈皆好同恶异,求维持其势力,而自己懒得用功,遂谓他人之起而夺之,我则无是也。”这段话针对援庵而发,“有权者”自是指他。“维持势力”云云,“抢学生”当然是题中之义。顾爱才出于本能,但局中人看来,未免怀疑他办杂志、学报,拉拢青年,形成势力。这种无权的状态,是继傅斯年给的刺激之后,第二次大刺激。 《顾颉刚日记》1930 年10 月1 日星期三云:“今日以《燕京学报》稿费单请援庵先生签字,他正在挑剔(原注:这是老例,非此不足以表示其所长地位),希白在旁插口道:‘你看文章太宽,什么人的文章都是好的。’(原注:这也是他的老话,今日又说一遍而已。)我被两种气夹攻,一时愤甚,即道:‘我不编了!’”表现出来似乎是意气之争,但其实是学术门径和观念的异同所致。 陈垣和学生讨论文章,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一个字一个字抠,和柴德赓讨论《鲒埼亭集谢三宾考》,光名字就改了很多遍,一会改成这样,一会改成那样,启功开玩笑说“真称得上反复无常了”(《启功口述历史》,第99 页)。这种精益求精,是乾嘉学派崇尚精密的延续;顾颉刚治学方面众多,成果不断,而要求宽松。好的地方是易见人之长处,不好的地方,宽容自己的短处。奖掖青年,拉开架势,形成某种派别,有声有势,利于争取到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陈垣主张的是单干,是“阁楼人语”,是一个人揣摩,十年磨一剑。对学术自然有利,声势不够,冷板凳居多。这种做法得名不易,大部分人默默无闻。 顾的宽松,碰到了陈的精密,表面上看是个人性的,但我们知道,这是时代性的。而顾的占上风,影响深远,直至今天。我们静观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发现五四以后新旧对垒,新派的取胜,主要是赢得了青年的拥护。以顾为例,前辈不用说,同辈中赞同的都不多,主要靠青年。他的很多同辈,很难截然划作太炎那样的旧派,但很明显地留恋旧的较精密踏实,校勘训诂为主要手段的旧路。 《顾颉刚日记》1931 年9 月9 日星期三云:“振铎告我,谓沪上流言,北平教育界有三个后台老板,一胡适之,一傅孟真,一顾颉刚也。噫,如予之屏息郊外,乃亦有后台老板之资格耶?可怕!”所谓“三位老板”,用上引陈寅恪的话说,也就是“号称极盛”。青年学人从陈垣、余嘉锡、邓之诚学者虽有,但日益少。从胡、从傅、从顾学者日益多。并不是陈、邓诸位不迷人,而是跟着胡、顾、傅诸位,更有前途。而所谓新眼光、新方法很多流于表面,方法之新,其实非常有限,深进去看,二重证据法、三重证据法,都是一回事,宋人已用之,只不过无此标签罢了;眼光之新,不过善找个新角度而已,找个没人谈过的角度,一下子就填补了空白,至于有用与否,是否与史实相符,置之不顾,这些做法就像赌博,或者赌中了,或者没赌中,陈寅恪的话就是“呼卢得卢,喝雉成雉”。更多的是根本难以判别他说得对不对,“譬如画鬼物,形态略具”,则已很像,真实的样子,谁知道,“画者与观者两皆不知也”。人性如此,趋利避害、趋易避难,皆古今同情。就纯学术而言,新旧学派各举一人,如傅斯年对余嘉锡,洪业对邓之诚,胜负正不烦猜。但新派取得青年拥护,在北大排挤太炎旧派,*后取得胜利。启功记陈垣1948 年赴南京开会选院士的前夜,余逊坐在陈家不走,也不多说其他,只说父亲如何勤奋治学云云,至夜方休。第二天陈援庵迷迷糊糊启程,在会上为余嘉锡力争,*后选为院士。以半部《四库提要辩证》获院士殊荣,传为佳话;但同时,余逊坐着不走,在启先生那里,说起来绝不光彩!您想过没有,傅斯年就不用这样费事,自然是院士,他水平就很高?那是因为这一套即他们发起,他们掌控,明乎此,新旧之争可以知其大概。新风气取胜的同时,不尚精密之学风进一步蔓延。 邓之诚、张孟劬因无实际权力,替人找工作,难上加难,这从《邓之诚文史札记》看得出。则知青年从新而不从旧,虽有诸多原因,在这诸多原因之中,有其现实的考虑。

作者简介

张旭东,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编审。兴趣集中在明末清初、清末民初两个时段。在《上海书评》《中国文化》《读书》等期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